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燕

作品数:24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甲状腺
  • 7篇超声
  • 6篇乳头
  • 5篇细胞
  • 4篇乳腺
  • 4篇肿瘤
  • 4篇细胞学
  • 4篇细针
  • 4篇穿刺
  • 3篇样癌
  • 3篇直尺
  • 3篇乳头状
  • 3篇乳头状癌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髓样
  • 3篇髓样癌
  • 3篇腺肿瘤
  • 3篇甲状腺髓样癌
  • 3篇肺部

机构

  • 20篇北京大学深圳...
  • 5篇汕头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作者

  • 23篇陈燕
  • 15篇孙德胜
  • 14篇蔡华丽
  • 12篇胡正明
  • 12篇钟洁愉
  • 11篇黎永滨
  • 4篇刘军
  • 2篇王成林
  • 2篇尹为华
  • 2篇余小蒙
  • 2篇宋卫东
  • 1篇王庆文
  • 1篇陈芸
  • 1篇胡会英
  • 1篇陈燕
  • 1篇胡阿珍
  • 1篇李萍

传媒

  • 4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肝肾包膜下囊肿穿刺抽液最佳路径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介导下两种穿刺路径对于肝肾包膜下囊肿的抽液疗效。方法将129例肝肾包膜下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及传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吸术。改良组将穿刺路径定于囊腔偏心侧靠近肝肾实质处,传统组将穿刺路径定于囊腔中心处,比较两组的囊液抽吸率及安全性。结果改良组63例,抽吸完全56例(56/63,88.89%),7例有残液,残液量13-34ml,抽吸率为78.3%-100%。传统组66例,抽吸完全51例(51/66,77.27%),15例有残液,残液量18-57ml,抽吸率为60.8%-100%。改良组囊液抽吸完全例数及抽吸率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操作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传统组中3例行抽液时针尖脱落在外,无法进行硬化治疗。结论改良的穿刺路径更适用于肝肾包膜下囊肿,对于抽吸更多的囊液及进一步硬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钟洁愉孙德胜胡正明陈燕蔡华丽
关键词:超声引导肝囊肿肾囊肿抽液
刮片细胞块技术在甲状腺髓样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刮片细胞块技术(SCBT)在甲状腺髓样癌(MT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US-FNAC)检查中,通过采用常规离心沉降细胞块技术(CSCBT)、SCBT或涂片褪色技术(SFT)结合免疫细胞化学(ICC)和刚果红染色协助MTC的术前诊断;再对比分析CSCBT和SCBT制备细胞块的成功率,以及它们对MTC术前确诊率的影响。结果 结合细胞学形态,病史及血清降钙素水平,MTC的术前确诊率为21.7%(5/23);依次选择CSCBT、SCBT、SFT结合ICC及刚果红染色,确诊率逐步升高为39.1%(9/23)、82.6%(19/23)及91.3%(21/23);其中采用CSCBT和SCBT制备细胞块的成功率分别为44.4%(4/9)和92.3%(1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CSCBT比较,SCBT操作简单,制备细胞块的成功率更高,结合ICC及刚果红染色能更有效提高MTC的术前确诊率,具有推广价值。
刘军余小蒙周晗李太利陈燕尹为华
关键词:甲状腺髓样癌免疫细胞化学刚果红细胞块
平面外可调节式超声引导穿刺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平面外可调节式超声引导穿刺支架;包括用以指示垂直穿刺深度的标尺指示座、用以固定标尺指示座至医用超声探头的固定框及用以调节进针深度的导针滑动座;标尺指示座前端与固定框较长侧面垂直连接,下底面与固定框下边沿...
胡正明钟洁愉蔡华丽陈燕黎永滨林晓娜孙德胜
文献传递
精准乳腺肿瘤定标标尺
本发明公开精准乳腺肿瘤定标标尺;包括圆形固定盘及与圆形固定盘转动连接的直尺本体;直尺本体为软质透明材质制作;直尺本体上端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中轴线;直尺本体上端面于中轴线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量距刻度线;量距刻度线上零刻...
孙德胜钟洁愉胡正明蔡华丽陈燕黎永滨林晓娜
文献传递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结节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46例,共178个结节,均直径≤1 cm,其中良性结节61个,恶性结节117个。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经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不同超声征象对诊断恶性结节的意义。结果各种征象中,以极低回声、纵横比>1、早期低增强、低增强、微钙化、不均匀增强及增强后边界模糊为诊断甲状腺癌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极低回声(OR=31)、早期低增强(OR=30)为最佳预测征象。结论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需以二维超声表现为依据,超声造影可提供一定的帮助。
胡正明钟洁愉蔡华丽陈燕胡会英刘军孙德胜
关键词:造影剂甲状腺结节微小癌
改良的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构建与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构建一种兔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动物模型并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为RA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提供可靠的造模方法。方法:购置6月龄雄性新西兰兔26只,随机分为两组,共52例膝关节,分为对照组(4例)与模型组(48例)。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法建立兔RA模型,对模型组行2次基础致敏与4次局部致敏,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并记录兔膝关节表面温度、膝关节周径、体重等体征指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膝关节滑膜厚度、积液深度、滑膜血流分级,采集滑膜并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评分与病理分级,记录上述临床指标。对比上述体征指标与临床指标,评价模型建立情况。结果:建模操作后,模型组与对照组在膝关节表面温度、体重、膝关节滑膜厚度、膝关节积液深度、滑膜血流分级、病理评分、病理分级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成功率为91.7%(44/48)。结论:通过此建模方法,可以构建成功率较高的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
赵卓非刘霞林晓娜陈燕蔡华丽陈芸孙德胜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新西兰兔超声
体内引流转接及冲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内引流转接及冲洗装置,包括三通构件和软管,所述三通构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三接口形成为封闭端,且在所述封闭端端面延伸出相邻设置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
胡正明钟洁愉蔡华丽陈燕黎永滨林晓娜孙德胜
文献传递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声像图表现。结果病变累及双侧叶(6/11,54.5%)或单侧叶(5/11,45.4%),超声主要特征为患侧叶体积增大,实质回声增粗并弥漫性分布的沙砾样微钙化(11/11,100%),部分合并模糊低回声结节(3/11,27.2%),血流信号1-2级(81.8%)。9例手术证实伴有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9/11,81.8%),转移淋巴结多伴微钙化(8/9,88.9%)及血流信号增多杂乱(7/9,77.8%)。所有病例术前超声均进行了正确的提示诊断。结论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典型的声像特征,超声检查是提示该疾病的有用工具,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陈燕孙德胜林晓娜钟洁愉胡正明蔡华丽黎永滨
关键词:乳头状癌
CT能谱成像对肺部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能谱CT的能谱成像和分析功能对肺部良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3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肺鳞状细胞癌13例,肺腺癌9例,肺类癌1例,结核球6例,炎性假瘤1例,肺动静脉瘘1...
陈燕
关键词:CT能谱成像肺部占位性病变血供特点
文献传递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22年
观察及探讨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名,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基础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给予阴极tDCS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tDCS假刺激,空白对照组患者则不予电极放置。治疗周期为2周。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2周使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量表、改良Ashworth 评估量表、Twitchell-Brunnstrom (BRU)脑卒中运动功能分级及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分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2周,三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试验组上肢FMA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6);上肢BRU脑卒中运动功能分级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试验组上肢BRU脑卒中运动功能分级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P0.02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阴极tDCS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且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者。
陈燕陈燕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康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