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飞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盆地
  • 7篇储层
  • 6篇山岩
  • 6篇火山
  • 6篇火山岩
  • 4篇松辽盆地
  • 4篇火山岩储层
  • 3篇区块
  • 3篇火山机构
  • 3篇测井
  • 2篇地层
  • 2篇岩相
  • 2篇伊通盆地
  • 2篇油气
  • 2篇气藏
  • 2篇火山岩地层
  • 2篇测井解释
  • 2篇成藏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反射

机构

  • 12篇吉林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2篇程日辉
  • 12篇蒋飞
  • 8篇许中杰
  • 2篇徐洪明
  • 2篇宋鹏
  • 1篇王腾飞
  • 1篇王志文
  • 1篇李忠诚
  • 1篇徐梦瑶
  • 1篇王典
  • 1篇肖中尧
  • 1篇于蒙
  • 1篇能源
  • 1篇杨宝俊
  • 1篇黄少英
  • 1篇刘宇

传媒

  • 5篇世界地质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王府断陷小城子气田火石岭组气藏天然气成藏模式及富集规律被引量:5
2016年
松辽盆地王府断陷小城子气田具有上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规模,其中,以上侏罗统火石岭组原生气藏的储量规模为最大。为了更有效地指导该区天然气勘探部署,从地层、构造、岩性—岩相和含气性等方面对该区火石岭组气藏的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天然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1)火石岭组气藏发育下部和上部两套含气层系,下部含气层系分布在粗安岩段上部,上部含气层系主要分布在流纹岩段;(2)流纹岩段最有利于天然气成藏,但天然气成藏的主体层段却在粗安岩段;(3)天然气主要富集在火山口杂岩相带,其次是火山斜坡相带;(4)山东屯构造带是天然气的主要富集区,在南北方向表现出分区性,主要包括3个成藏区,即X12井成藏区、X14井—X13井—X18井成藏区和X4井成藏区;(5)共有4种成藏模式,即反转背斜—地层成藏、断块成藏、岩性—断块成藏和断块—反转背斜—地层复合成藏,其中以断块成藏和岩性—断块成藏模式为主;(6)具有"断控—层控—体控"复合型天然气聚集规律。
蒋飞李忠诚程日辉刘宇许中杰王茂汀
关键词:松辽盆地晚侏罗世气藏储集层成藏模式
王府气田火山岩储层的孔渗特征及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纯岩石体积模型、测井数据回归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同岩性的骨架参数。使用常规测井资料,给出了王府断陷盆地深部火石岭组火山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储层物性与岩性、岩相、孔缝和埋深的关系,发现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火山口杂岩相内,岩性主要为火山熔岩和火山角砾岩;溶孔和溶蚀缝是主要储集空间;埋深对火成岩储层的发育影响不大。利用储集层品质指数(RQI),定性地对王府气田20口井的火山岩储层物性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与试气产能结论符合情况较好。
王茂汀程日辉徐洪明宋鹏蒋飞许中杰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物性
火山岩冷却单元及其天然气成藏意义——以松辽盆地王府断陷为例被引量:9
2015年
应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结合的方法,以松辽盆地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为研究实例,研究火山岩冷却单元及其天然气成藏的意义。根据火山作用方式、岩性与岩相序列样式,将冷却单元划分为熔岩型、碎屑岩型和碎屑岩+熔岩型3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冷却单元内部具有不同的岩性和岩相组合,具有不同火山岩储层意义。其中熔岩型冷却单元的储层条件最好,最有利于天然气成藏,其次是碎屑岩+熔岩型冷却单元,而碎屑岩型冷却单元的储层条件最差,含气性也最差。冷却单元组(对应于火山机构)是基本的成藏单元,冷却单元组的叠置形成天然气成藏系统,从下到上表现出水层、气—水同层、气层的分布规律。
蒋飞程日辉许中杰宋鹏徐洪明王茂汀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火山机构天然气成藏
伊通盆地鹿乡断陷C区块含油饱和度与含油性分析
2016年
综合研究伊通盆地鹿乡断陷双二段储层的岩性、含油性和含油饱和度,确定了适用于本区的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并与实际含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沉积和构造对含油性的影响。研究区双二段含油储层的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和砂砾岩为主,含油级别为荧光级以上。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出的含油饱和度大部分与实际的含油性相符合,并将含油饱和度70%、50%和38%值作为本区气层、油层、油水层和水层的区分标准。本区储层的含油性受到沉积和构造两方面的控制,沉积作用主要控制储层的岩石结构和物性,构造控制油气的聚集,即在构造高部位,实际含油饱和度比计算结果要高,而在构造低部位,实际含油饱和度比计算结果要低。
赵石乐程日辉蒋飞许中杰刘柏依
关键词:砂岩储层含油饱和度含油性伊通盆地
火山地层框架下的火山岩储层发育机理
<正>对于火山岩油气藏,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储层距离烃源较近,断裂和不整合面是主要的运移通道。但是由于火山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岩性多变性,目前对火山岩储层机理方面的研究不多,尤其是与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情况相比,火山岩储层...
蒋飞程日辉许中杰
文献传递
松辽盆地王府断陷火山岩地层、岩相和火山机构
<正>松辽盆地王府断陷下白垩统地层中发育火山岩地层——火石岭组,由粗安质-流纹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以及正常碎屑沉积岩构成。火山岩地层基本上呈层状发育,地震剖面上可以识别出若干套地震火山地层,界面类型有风化剥蚀界面、喷发间断...
程日辉蒋飞许中杰
文献传递
塔里木盆地冷盆热改造的地震学证据被引量:1
2016年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沉积盆地,对我国油气战略选区具有较大的意义.自震旦系成盆以来,塔里木盆地表现为一个低温的冷盆.在覆盖全盆的20条地震长剖面上,识别出83处特殊的地震反射结构,其特征为同相轴向上凸起呈尖角状,形态为直立或近直立,故名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共识别出四种基本类型的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平缓型、正常型、巨幅型、刺穿型,两个形态基本一致的基本型紧邻而组合为双相位型,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集中于某处则构成复合型.平缓型、正常型、巨幅型、刺穿型依次反映了变形增强的序列,理想状态下该反射结构由深至浅存在从刺穿型至平缓型的渐变序列,故基本类型的划分只是反映某处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的整体形态特点.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部位可能发育火成岩,与盆内钻遇火成岩钻井平面分布具有较高的相关度.地幔物质上涌至岩石圈,巨大的上拱能量造成了地层的变形,叠加构造因素的改造,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正是这一系列作用于地震反射上的响应.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是"热上涌"作用的产物.有机质的成熟、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与盆地热作用关系密切,对照塔里木盆地已有的油气田与"尖角直立"地震反射结构的平面分布,发现二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所反映的"热上涌"现象,促进了塔里木盆地"冷盆"背景下丰富油气资源的形成.
王腾飞黄少英程日辉肖中尧王典能源蒋飞杨宝俊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油气
火山地层框架下的火山岩储层发育机理
火山岩油气藏,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储层距离烃源较近,断裂和不整合面是主要的运移通道.但是由于火山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岩性多变性,目前对火山岩储层机理方面的研究不多,尤其是与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情况相比,火山岩储层研究在储层...
蒋飞程日辉许中杰
关键词:油气藏火山岩储层次生孔隙
储层“相控”流动单元及在分析潜在剩余油分布中的应用:以长春油田C区块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在测井二次解释和地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岩芯-测井相模式并编制了单砂层平面沉积微相图。依据孔隙度、渗透率和有效厚度参数,采用H·K/φ作为主控物因数划分出了Ⅰ、Ⅱ、Ⅲ和Ⅳ共4类流动单元并以"相控"法确定了平面流动单元类型分布。流动单元Ⅰ和Ⅱ类为高效渗流单元,即水淹单元,Ⅲ和Ⅳ类流动单元为低效渗流单元,即潜在剩余油存在单元,并由此确定了河间和河道内部剩余油分布区,为油田高含水阶段利用常规资料精细分析剩余油分布提供了新思路。
于蒙程日辉王茂汀蒋飞王安辉
关键词:沉积微相测井解释
长春油田C区块双二段扇三角洲体系沉积微相类型与测井识别被引量:1
2017年
以精细小层划分对比为基础,根据取芯井/段岩芯,识别主要岩石类型和沉积微相类型,建立测井微相识别模式,并应用于非取芯井/段,分析单层的沉积体系与沉积微相展布。伊通盆地鹿乡断陷C区块双二段岩石类型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4类。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及扇三角洲平原2种亚相,细分为14种沉积微相,并建立了各种微相的测井相模式。对本区37口井进行沉积微相识别。C区块Ⅳ4单层沉积微相类型与沉积体系分析结果显示该层为东部近物源沉积,河道由东向西延伸,且河道常发生叠置或改道。
徐梦瑶程日辉蒋飞
关键词:扇三角洲粒度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