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芳

作品数:34 被引量:253H指数:11
供职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艾滋病
  • 9篇病毒
  • 6篇性行为
  • 6篇抗病毒
  • 6篇抗病毒治疗
  • 6篇病毒治疗
  • 5篇都市
  • 5篇行为者
  • 5篇男男性行为
  • 5篇男男性行为者
  • 5篇HIV/AI...
  • 4篇大学生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家庭
  • 4篇艾滋病病毒
  • 3篇疫情
  • 3篇高危
  • 2篇大学生艾滋病
  • 2篇性传播
  • 2篇阳性

机构

  • 28篇成都市疾病预...
  • 5篇成都医学院
  • 4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四川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宜宾市疾病预...
  • 1篇凉山州疾病预...
  • 1篇布拖县人民医...

作者

  • 28篇刘芳
  • 22篇何勤英
  • 20篇施雅莹
  • 16篇范双凤
  • 15篇代珍
  • 14篇吴学庆
  • 13篇段振华
  • 6篇姜维华
  • 5篇鹿茸
  • 4篇彭中
  • 3篇曾亚莉
  • 3篇李治军
  • 2篇赖文红
  • 2篇李志军
  • 1篇龚毅
  • 1篇黄俊
  • 1篇朱彦锋
  • 1篇朱彩蓉
  • 1篇苏玲
  • 1篇周鼎伦

传媒

  • 8篇中国艾滋病性...
  • 7篇预防医学情报...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都市ART耐药的HIV/AIDS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ART耐药的HIV/AIDS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对成都市ART耐药的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及其他一般特征、社会资本、病耻感和疾病感知等信息,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229名耐药患者中,19.65%(45/229)检出焦虑症状,21.83%(50/229)检出抑郁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40,95%CI:1.03~5.60)、19~35岁(OR=4.20,95%CI:1.44~12.25)、社会资本低(OR=0.34,95%CI:0.16~0.74)、病耻感高(OR=2.82,95%CI:1.25~6.35)、疾病感知高(OR=3.25,95%CI:1.45~7.27)的耐药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确诊时长3~4年、≥5年(OR=3.68,95%CI:1.51~8.98、OR=2.72,95%CI:1.12~6.65),患基础性疾病(OR=2.26,95%CI:1.06~4.80)和病耻感高(OR=10.77,95%CI:4.62~25.11)的耐药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结论成都市ART耐药患者中应重点关注女性、青年、社会资本低、患基础性疾病和确诊时间3年及以上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对耐药发生原因、后续治疗处置和治疗前景相关问题的解释和引导。
刘芳吴学庆施雅莹代珍龚芳红何勤英
关键词:耐药焦虑抑郁影响因素
HIV/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者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分析HIV/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生存时间,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HIV确证日期为2007年1月~2014年6月且在成都市报告或接受检测、随访服务的病例,筛选历次随访中"结核病检查结果"报告为"肺外结核"或"肺结核"的患者。采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双重感染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583例双重感染者中,分别有278例(47.7%),469例(80.4%)在HIV确证后2个月、12个月内发现合并结核感染,HIV/AIDS在发现合并结核感染后1年生存率为79.6%。以随访发现合并结核感染为观察开始日期,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共随访1 165.05人年,发生141例死亡,死亡密度达12.10人/100人年。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确证时年龄(岁)越大者(HR=1.019,95%CI:1.003~1.035)、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者(HR=12.278,95%CI:7.918~19.038)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者(HR=1.712,95%CI:1.369~2.141)的死亡风险越高。同性传播感染(HR=0.334,95%CI:0.166~0.672)和异性传播感染(HR=0.328,95%CI:0.137~0.781)死亡风险低于非性途径传播感染病例。结论 HIV/AIDS病例合并结核感染主要在HIV确证后1年内随访发现,年龄、非性传播途径感染、未进行抗病毒治疗、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是双重感染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段振华吴学庆施雅莹鹿茸范双凤李治军姜维华刘芳代珍何勤英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结核
成都市HIV单阳家庭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成都市HIV单阳家庭阳性患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及时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整理截至2018-12-31成都市HIV单阳家庭阳性患者的基本信息、随访与治疗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单阳家庭阳性患者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3 163例HIV单阳家庭阳性患者中,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比例为74.01%(2 341/3 163)。HIV单阳家庭阳性患者治疗及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49岁、50岁及以上与30岁以下相比,远郊区与中心城区相比,2012年及以后发现与2011年及以前相比及时治疗的OR(95%CI)分别为1.66(1.24~2.22)、1.80(1.30~2.48),1.60(1.22~2.10),7.08(4.68~10.71)。汉族、已婚有配偶、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有非婚商业接触史、医疗机构检测发现是及时治疗的促进因素。结论艾滋病单阳家庭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率有待提高,其在年龄、民族、地域、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高危行为接触史、检测来源、发现年份上有差异。在促进单阳家庭阳性方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需根据其社会文化、所在地域及疾病状况等特点采取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
刘芳施雅莹吴学庆代珍何勤英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
成都市某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估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风险意识、应对能力,并实施干预措施,评估干预效果,为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成都市某医学高校一至三年级随机抽取的1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开展以专题讲座为主要方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学生自填式纸质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被调查的500余名学生,艾滋病总知晓率由84.2%提升到97.9%。艾滋病风险意识水平较基线有了显著提升。其中对"性病会增加感染风险"、"发生高危行为后需及时检测"的风险意识的提升率最为明显,分别由干预前的59.10%和11.40%增加至96.57%和56.78%。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的人数由干预前的56.20%减至48.89%。同时艾滋病风险应对能力较基线有了较大提升。"安全套的正确佩戴时间"的知晓率从基线调查的57.03%提升到92.28%。安全套的佩戴方法的知晓率提升也尤为明显,从干预前的38.97%提升到89.28%。结论实施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成都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晓水平、风险意识及应对能力。因此,针对大学生应开展长期系统的、将艾滋病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教育,以达到在大学生群体中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彭胜寒练建唐春琳周敏薛榆毛皓月刘芳朱彦锋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
四川省部分地区HIV-1感染者二线方案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耐药突变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四川省部分地区接受一线方案并发生耐药的HIV-1感染者更换二线方案后抗病毒治疗(ART)效果及耐药突变。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接受一线方案发生耐药的HIV-1感染者随访2年,采用χ^(2)检验分析观察终点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病毒载量(VL)变化及耐药突变情况的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更换二线方案且依从性较好的HIV-1感染者ART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HIV-1感染者737例,在持续保持较好依从性的情况下,及时更换二线方案HIV-1感染者持续CD4计数>200个/μl和持续病毒抑制的比例较高(P<0.05),其中基线不同耐药程度HIV-1感染者持续CD4计数>200个/μl和持续VL<200拷贝数/ml(持续病毒抑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换二线方案后,部分蛋白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位点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更换二线方案且依从性较好的HIV-1感染者中,未持续病毒抑制的影响因素包括母婴传播是异性性传播感染的3.01(95%CI:1.29~7.00)倍、未及时更换二线方案是及时更换二线方案的2.55(95%CI:1.41~4.62)倍、CRF85_BC亚型是CRF01_AE亚型的3.32(95%CI:1.49~7.42)倍。结论一线方案耐药差异不影响更换二线方案后的四川省HIV-1感染者ART效果;及时更换二线方案并保持良好依从性,有助于提高HIV-1感染者免疫水平和持续保持较低VL水平。母婴传播、未及时更换二线方案和感染CRF85_BC亚型是HIV-1感染者更换二线方案后影响ART成功的危险因素。
袁丹李一平杨淑娟刘芳黄晓玲姚亮李玲周玚叶黎曾亚莉梁姝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耐药突变
成都市感染HIV的男男性行为者的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梅毒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特征,探索影响感染HIV MSM的高危行为的相关因素,为感染者的管理与行为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MSM社区组织,采用方便抽样招募调查对象,所有受访对象接受一对一定量调查,并现场采血完成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招募调查对象433人,平均年龄(33.45±10.27)岁。55.42%受访者表示,目前在寻找性伴时会主动考虑选择HIV感染者。62.36%的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内发生过男男肛交性行为,其中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54.81%。梅毒感染率为1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该人群高危行为的因素为获知感染的时间[比值比(OR)=2.06,P<0.01]和告知他人自己的感染状况(OR=0.59,P<0.05)。结论应重视成都市感染HIV MSM的高危行为,获知感染时间的长短和是否告知他人自己的感染状况,是其高危行为可能的影响因素。应促进MSM尽早进行HIV和梅毒检测及治疗,并在随访管理中重视性伴告知以取得性伴的支持,促进感染者采取安全性行为。
范双凤施雅莹刘芳吴学庆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男男性行为者梅毒
成都市50岁及以上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生存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探讨50岁及以上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生存的影响因素,为制定50岁及以上HIV/AIDS治疗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成都市2010—2018年新报告的50岁及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采用寿命表法描述生存情况,通过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治疗后20个月内累计生存率从0.97下降到0.91,截至观察终点时间9年累计生存率为0.82。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发生死亡危险是男性的0.689倍;70岁及以上发生死亡危险是50~岁的4.037倍;未婚和离异丧偶发生死亡危险是已婚的1.909倍和1.269倍;大专及以上发生死亡危险是文盲的0.403倍;首次CD4+T细胞检测值>500个/mm3发生死亡危险是<100个/mm3的0.318倍。结论成都市50岁及以上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率较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首次CD4+T细胞检测值是影响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人生存的因素,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与宣传手段。
施雅莹周敏吴学庆何世娇刘芳朱彦锋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
利用社交软件估计成都市高校学生MSM人群规模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估计成都市多区域高等院校学生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规模,为学生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社会组织招募高校学生志愿者,利用MSM社交软件Blued定位搜索,收集全市33所高校学生MSM在线情况,采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MSM人群规模。结果成都市活跃于社交网络的高校学生规模数为1084人(95%CI:1041~1127),软件登记使用人数为8401人(95%CI:8311~8491)。成都市高校男学生中有2.08%使用过MSM社交软件,0.27%为MSM社交软件在线活跃的学生群体。被调查高校登记使用社交软件的学生MSM人群规模数最大1273人(95%CI:1204~1342),最小38人(95%CI:32~45)。结论成都市高校学生中使用男男社交软件的MSM具有一定规模,尤其是在成华区、双流区和郫都区等高校集中的区域,需采取相应的网络干预措施。
代珍何勤英王晓冬刘芳查海鹏
关键词:大学生MSM人群
成都市2008—2018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分析成都市2008—2018年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毒学失败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成都市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开始ART的病例信息,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病毒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9945例HIV/AIDS,病毒学失败率为4.45/100人年。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0~、50~、200~349个/μL组HIV/AIDS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CD4≥500个/μL组的11.908(95%CI=9.838~14.412)、2.824(95%CI=2.484~3.212)和1.586(95%CI=1.420~1.771)倍。确证到治疗间隔≤30 d、31~365 d组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366 d组的0.829(95%CI=0.734~0.935)和0.840(95%CI=0.755~0.934)倍。男性HIV/AIDS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女性的1.216(95%CI=1.090~1.356)倍,含齐多夫定初始治疗方案组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含替诺福韦治疗方案组的1.272(95%CI=1.153~1.402)倍。结论成都市HIV/AIDS治疗病毒学失败的危险因素包括治疗前基线CD4水平较低,确证后启动ART时间间隔较长、男性、含齐多夫定的初始治疗方案。
段振华范双凤吴学庆施雅莹刘芳何勤英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
2018-2019年成都市报告异性途径感染HIV男性的确诊前性行为特征
2023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异性性传播HIV/AIDS患者中男性病例确诊前,与配偶/固定性伴、商业性性伴、非婚非商业性伴和男男同性性伴4种常见性伴之间的性行为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成都市三个区(市)县的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男性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及确诊前性伴及性行为等信息,采用率或者占比、χ^(2)检验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确诊前性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计调查576名HIV/AIDS患者,确诊前47.05%(271/576)有配偶/固定性伴,70.49%(406/576)有过商业性性行为,22.57%(130/576)有过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5.90%(34/576)有过男男同性性行为;与性伴间发生性行为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占比低于15.00%;未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原因70%以上由于“无使用习惯”。25~49岁(OR=5.056,95%CI:1.951~13.106)和≥50岁(OR=4.830,95%CI:1.877~12.432)年龄段、居住在近郊区(OR=2.653,95%CI:1.661~4.236)和远郊区(OR=1.821,95%CI:1.165~2.845)、在婚(OR=1.751,95%CI:1.181~2.596)是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的危险因素;19~24岁(OR=3.655,95%CI:1.504~8.884)和25~49岁(OR=2.026,95%CI:1.293~3.176)年龄段、居住在主城区(OR=2.855,95%CI:1.669~4.885)、非婚状态(OR=2.984,95%CI:1.866~4.773)和外出务工(OR=1.685,95%CI:1.039~2.732)是发生非婚非商业性行为的危险因素;19~24岁(OR=5.913,95%CI:1.657~21.096);高中/中专(OR=5.332,95%CI:2.06~13.799)和大专及以上(OR=2.800,95%CI:1.039~7.543)文化程度、非婚状态(OR=3.511,95%CI:1.258~9.798)是发生男男同性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成都市报告传播途径为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AIDS患者在确诊前,不同年龄、地区及婚姻状态者在发生商业性性行为、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及男男同性性行为三种非婚性接触方面存在差异,且安全套使用比例较低。不同区域须根据人群特征进行差异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安全套推广工作须进一步加强。
刘芳何勤英施雅莹代珍
关键词:异性性传播性行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