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晶晶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机械工程更多>>
- 昆明市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昆明市中老年人骨密度(BMD)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双能X线吸收法(DXA)BMD检测仪检测202例40岁以上昆明市常住人口BMD,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并分别进行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与男性和女性BMD T值呈负相关,身高、体重、BMI与男性BMD T值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与女性BMD T值呈正相关,且相关性体重﹥身高﹥年龄﹥BMI。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应重视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对于低体重、低身高女性,更应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及时检测BMD。
- 罗文东赵刚舒钧杨建义林丰向东魏炜张毅马晶晶谢华军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
- 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n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l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vracture,OVC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从2014年4至12月采用德国贺利氏公司生产的PALACOS-R高黏度骨水泥行PKP治疗OVCFs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进行VAS、活动能力、止痛药使用评分和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的X线片测量,作术前术后比较。结果:共28例顺利完成,24例合并有椎体前后壁破裂,平均注射骨水泥4.0 m L,平均手术时间34 min。术后1 d、3天、30 d平均VAS评分、平均活动能力评分、平均止痛药使用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恢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2例(7.1%),无临床症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行PKP治疗OVCFs,可以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且具有并发症少、效果立竿见影的优点。
- 罗文东赵刚林丰舒钧王家平杨建义郭立民张毅马晶晶谢华军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8.03鲁甸地震创伤患者伤情特点及救治情况研究
- [目的]系统研究分析鲁甸地震创伤病人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及救治情况。为地震灾害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8.03鲁甸地震以来鲁甸县人民医院及昭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共计588例创伤患者进行调研,并进...
- 马晶晶
- 关键词:地震创伤伤情特点救治
- 文献传递
- 昆明市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因素初探
- 目的 调查分析昆明市中老年人骨密度(BMD)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DXA(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检测仪检测202例40岁以上昆明市常住人口骨密度,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
- 罗文东赵刚舒钧杨建义林丰向东魏炜张毅马晶晶谢华军
- 关键词: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因素
- 鲁甸地震创伤住院患者救治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系统研究分析鲁甸地震创伤病人的救治情况,为地震灾害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8.03鲁甸地震以来鲁甸县人民医院及昭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共计588例创伤患者进行调研,并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院前救治、伤员转运、伤员感染及抗生素使用情况、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等。所得结果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专业医务人员的院前急救伤员比例较少,以伤口止血包扎(72.87%)为主。伤员转运中24h内转运(42.78%)最多,其次为24~48h内转运(23.89%),向市级医院转运(68.33%)为主。伤员中共有112例患者出现感染情况,感染率(19.05%)较高,病原菌送检及检出率较低。治疗以保守治疗比例最高,为48.98%,行皮肤清创缝合术病例占17.35%,行手术治疗病例占15.99%;手术治疗中行四肢、脊柱、骨盆损伤相关手术最多,占82.98%;术式以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为主。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痊愈率为62.42%,好转率33.67%,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中医疗条件限制比例最高。结论加快创伤急救队伍的建设,加强急救器材的研制,有助于在类似灾害中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救治方案,合理利用医药资源,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
- 马晶晶罗文东赵刚舒钧沈智林丰袁勇何绍烜郭立民
- 关键词:地震创伤救治
- 酮咯酸氨丁三醇和帕瑞昔布钠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和帕瑞昔布钠在骨折围手术期应用的镇痛疗效比较,评估2种药物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5年8月行骨折(单纯四肢长骨骨折)择期手术患者164例,164例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给予酮咯酸氨下三醇,B组给予帕瑞昔布钠。所有患者术后72h给药,观察术后第1d、第2d、第3d的数字评估分量表NRS最高值评分并作为当天的疼痛强度、盐酸哌替啶消耗量、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患者和B组帕瑞昔布组患者在骨折术后第1天NRS评分分别为(2.83±0.98;2.85±1.01),2组疼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t=-0.157,P=0.875);第2天NRS评分分别为(2.49±0.86;2.56±0.90)2组疼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t=-0.530,P=0.597);第3天NRS评分别为(2.12±0.74;2.29±0.75),2组疼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t=-0.839,P=0.403)。但2组疼痛NRS评分在术后72h均逐渐降低,说明2组镇痛药均有效。2组术后3d盐酸哌替啶消耗量分别为(Z=-0.204,P=0.810;Z=-0.964,P=0.335;Z=-0.581,P=0.561),2组统计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2组术后72h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67)。结论骨折术后3d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 qd静脉泵)和帕瑞昔布钠(40mg bid肌肉注射)均可以较好地改善镇痛效果,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二者均无明显差别,并减少了传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2种注射性NSAID药物。
- 赵刚罗文东谢华军舒钧林丰袁勇何绍烜郭立民马晶晶
- 关键词: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