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飞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关节
  • 2篇置换术
  • 2篇术后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置换术
  • 2篇康复
  • 2篇关节置换
  • 1篇导航
  • 1篇导航技术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管理
  • 1篇趾关节
  • 1篇置换术后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分析
  • 1篇失血
  • 1篇术后康复
  • 1篇术后失血
  • 1篇术后早期

机构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王成伟
  • 5篇李飞
  • 4篇王雪
  • 4篇李璐兵
  • 2篇帕尔哈提
  • 1篇赵博
  • 1篇王旭
  • 1篇张丽娜
  • 1篇梁玲玲
  • 1篇刘大鹏
  • 1篇杨晶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体位对术后失血及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初步探索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膝关节体位对术后失血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10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术后膝关节体位分为膝关节屈曲组及膝关节伸直组。屈曲组患者术后下肢抬高45°、膝关节屈曲45°,并维持48 h;伸直组维持膝关节伸直位。主要观察指标为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膝关节周径、输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屈曲组共纳入50例,女性34例,男性16例,平均年龄63.1岁;伸直组50例,女性32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62.4岁。屈曲组的总失血量为(821.4±114.3)m L,较膝关节伸直组(1 008.4±102.6)m 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屈曲组隐性失血量为(637.5±173.3)m L,伸直组为(763.1±103.5)m 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屈曲组术后24 h引流量为(195.2±64.8)m L,较伸直组引流量(258.1±78.3)m 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屈曲组术后48 h血红蛋白较伸直组高,屈曲组术后48 h膝关节周径较伸直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随访时,两组活动度无明显差异。屈曲组有3例患者于术后48 h内输血,伸直组有9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屈曲组平均住院日较伸直组缩短1.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屈曲组有3例发生伤口浅表感染,伸直组有2例发生,均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抬高45°、膝关节屈曲45°并维持48 h可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及膝关节肿胀,加快功能康复。
李璐兵梁玲玲王雪李飞王成伟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关节活动度
数字导航技术在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创立一种数字化髋臼成型导航路径,研究数字化导航技术在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成人CroweⅣ型单侧DDH,随机分为导航组和非导航组,导航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逆向工程软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术中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导航模板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非导航组用常规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果 导航组实际术中操作与在计算机图像模拟操作及在计算机快速成型患髋模型操作过程非常相近,导航组和非导航在手术时间(t=-5.284,P=0.024)、术中出血量(t=-1.732,P=0.034)、臼杯外展角偏移幅度(t=-3.734,P=0.024)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均获得平均9.5(3-17)个月随访,非导航组有1例术中置入假体过程中导致股骨干劈裂,行半皮质钢板固定,导航组手术治疗准确程度较非导航组高,术后复查DR片,假体位置满意。结论 数字化导航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精度,增加置入假体的精确度。提高成年期髋关节发育不良重建手术的成功率,且能缩短手术时间。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数字导航技术具有准确度高、定位时间短的优点。
杨晶张丽娜李飞王成伟刘大鹏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D打印
跖板损伤诊断参数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统计常见跖板撕裂的临床检查参数,再通过术中观察到的跖板损伤参数作为参考标准,综合得出跖板损伤诊断参数。方法共收集近5年来新疆地区二、三甲医院90例均接受了跖板修复的患者(109足),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体格检查均表现为跖骨头下疼痛、前足底水肿、第2跖趾关节不稳定、第2跖趾关节因疼痛而活动范围受限、交叉趾畸形。收集到部分患者术前的X线片及MRI片。将临床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对诊断的灵敏度进行分析计算。结果高灵敏度参数(>80%)是:渐发性疼痛(93%);第1次手术治疗中证实损伤的(100%);疼痛在第2跖骨头(98%);水肿在第2跖骨头(95.8%);第2跖趾关节活动不稳定(80.6%)。特异性高的病例(>80%)中发现的抽屉试验阳性(99.8%)和交叉脚趾(88.9%)。比值比>1的参数为:渐发性疼痛(1.104);疼痛在第2跖骨头(6.125);水肿在第2跖骨头(2.875);第2跖趾关节活动不稳定(1.389)。结论 95%的患者跖板撕裂后主要表现为逐渐出现的前足疼痛、前足底水肿、第2跖趾关节活动不稳定(即抽屉实验阳性)。将这些数据统计分析后,我们认为全面的临床检查对跖板撕裂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王雪王成伟李璐兵帕尔哈提李飞赵博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在髋膝关节置换术贫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在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贫血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科行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贫血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术中所有患者均静脉联合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失血。主要观察指标为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及输血率,次要指标为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过敏、发热)。结果共纳入147例患者(髋关节置换术89例、膝关节置换术58例),治疗组84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入院时Hb(105.38±7.57)g/L,术前Hb为(115.20±10.62)g/L;对照组入院时Hb(110.75±8.95)g/L,术前Hb为(112.30±12.62)g/L。治疗组术前Hb平均提高10 g/L,对照组无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术后第1、3、5天的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术后第3天Hb平均降低18 g/L,对照组为2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所有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接受输血,无切口部位感染、深静脉血栓、过敏反应发生。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可安全有效的提高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前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李璐兵韩然王雪李飞王成伟
关键词:贫血血液管理快速康复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背景: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目前没有达成共识。目的:采用尸体模型模拟早期负重来评估骨折有无移位和移位发生的时间。方法方法:将24具下肢尸体标本分为3组。第一组:双踝骨折(n=6);第二组:未固定后踝骨折的三踝骨折(n=9);第三组:固定了后踝骨折的三踝骨折(n=9)。并以3 Hz频率从0到1000 N,25万次的轴向压力负载来测试,用以模拟5周的全负重。用可变磁阻测量传感器来测量是否移位、移位侧程度。结果结果:三组中所有骨折部位的平均移动均显著地小于1 mm(P〈0.05)。第一组:内、外踝骨折的移位分别是(0.4±0.4)mm和(0.1±0.1)mm;第二组:外踝、内踝、后踝骨折的移位分别是(0.6±0.4)mm,(0.5±0.4)mm,(0.5±0.6)mm;第三组:外踝、内踝、后踝的骨折移位分别是(0.1±0.1)mm,(0.5±0.7)mm,(0.5±0.4)mm。大多数(64.0%-92.3%)的移位发生在前50000个周期中。在每组中的骨折部位处,骨折位移和骨密度间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结论:经过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踝关节骨折尸体模型中,早期负重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骨折移位和新发骨折,固定材料未断裂。本研究进一步支持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可以早期负重。
王雪李璐兵帕尔哈提李飞王成伟王旭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骨折移位术后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