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玉萍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医学高峰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点刺
  • 1篇抑制因子-1
  • 1篇阴茎
  • 1篇硬化萎缩性苔...
  • 1篇症状
  • 1篇中分化
  • 1篇上皮
  • 1篇上皮内
  • 1篇上皮内瘤
  • 1篇上皮内瘤变
  • 1篇特应性
  • 1篇凝血酶敏感蛋...
  • 1篇凝血酶敏感蛋...
  • 1篇皮肤
  • 1篇皮肤基底细胞
  • 1篇皮肤基底细胞...
  • 1篇皮内
  • 1篇皮炎
  • 1篇皮炎患者

机构

  • 3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孝感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付玉萍
  • 2篇孙健
  • 2篇王莉丽
  • 2篇闫铁夫
  • 2篇李东宁
  • 1篇何晓楠
  • 1篇杜红阳
  • 1篇王兰

传媒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皮肤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1、微血管密度表达状况及意义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及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I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凝血酶敏感蛋白(Tsp)-1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SCC及BCC患者各30例,取患者病理组织标本,另选取24例正常皮肤组织样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织标本中ID-1,VEGF,Tsp-1和微血管标记抗体CD34的表达水平,计数肿瘤MVD;采用RT-PCR方法检测ID-1、Tsp-1、VEGF mRNA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查ID-1、Tsp-1、VEGF蛋白水平。结果 SCC组、BCC组及对照组MVD值及ID-1、VEGF、Tsp-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两比较,SCC组、BCC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A组、B组间MV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ID-1、VEGF及Ts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两组间比较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皮肤SCC、BCC的发病与ID-1、VEGF、Tsp-1和MVD密切相关,其中ID-1与VEGF存在协同关系,能够促进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在皮肤SCC中表现更明显。
闫铁夫何晓楠孙健王莉丽付玉萍
关键词:ID-1TSP-1基底细胞癌
光动力治疗硬化萎缩性苔藓伴阴茎上皮内瘤变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男,35岁,2014年12月因龟头白斑伴破溃、渗出5个月就诊。患者5个月前无诱因发现龟头出现白斑,伴有破溃及渗出,逐渐加重,无自觉症状。外用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无好转。既往体健,无其他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见弥漫性淡白色斑片,近尿道口周围呈红色,表面破溃,有少许渗出(图1)。实验室检查:单纯疱疹病毒Ⅱ、支原体、衣原体、梅毒、
付玉萍李东宁
关键词:光动力治疗硬化萎缩性苔藓上皮内瘤变阴茎复方黄柏液自觉症状
特应性皮炎患者尘螨特应性斑贴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分析尘螨变应原不同蛋白浓度的特应性斑贴试验结果,并对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 8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以两个厂家提供的变应原原液进行尘螨变应原的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同时以尘螨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SPT)及血清特异性IgE测定(SIgE)作为对照,比较APT、SPT、SIgE测定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并比较5组不同浓度变应原(3 000、5 000、7 000、10 000、12 000 pnu/g)APT结果,及两个厂家提供的变应原原液间的差异。 结果 以SIgE为金标准。1组:APT、SPT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79.41%、73.53%;特异度分别为76.12%、80.9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29%、67.57%。2组:APT、SPT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81.53%、76.02%;特异度分别为77.78%、79.8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09%、66.07%。以SPT为金标准。1组:APT、SIgE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78.38%、67.57%;特异度分别为77.42%、84.2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44%、73.53%。2组:APT、SIgE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79.25%、61.07%;特异度分别为80.63%、82.5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9.55%、77.21%。两组试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5种不同浓度的阳性率分别为1组:8.24%、22.35%、29.41%、44.71%、41.18%;2组:3.53%、23.53%、31.76%、34.12%、35.29%,两组试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试剂的各组间AP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即尘螨变应原浓度的增加会提高APT阳性率,但当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阳性率升高不明显。 结论 APT诊断尘螨变应原的灵敏度较高,增加变应原蛋白浓度可提高APT阳性率,但达到适宜浓度后阳性率不再升高。
付玉萍李东宁王兰孙健闫铁夫王莉丽杜红阳
关键词:过敏反应点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