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立平

作品数: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降解菌
  • 2篇油污染
  • 2篇植物-微生物...
  • 2篇石油污染
  • 2篇石油污染土壤
  • 2篇污染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污水
  • 2篇降解
  • 1篇阳离子聚丙烯...
  • 1篇油田
  • 1篇油田含聚污水
  • 1篇植物
  • 1篇深度处理
  • 1篇生物强化
  • 1篇石油降解
  • 1篇石油降解菌
  • 1篇气浮
  • 1篇气浮技术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北京农产品质...

作者

  • 4篇张忠智
  • 4篇赵立平
  • 3篇王京秀
  • 3篇张志勇
  • 2篇张敏
  • 2篇穆红岩
  • 2篇孙珊珊
  • 2篇李永峰
  • 2篇万云洋
  • 1篇宋昭峥
  • 1篇代吉建
  • 1篇唐雪冰
  • 1篇潘立刚
  • 1篇颜珩烨
  • 1篇申洁

传媒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絮凝与生物强化组合技术处理油田含聚污水被引量:10
2014年
针对河南油田采油污水,室内选择4种常用无机絮凝剂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复配,筛选出最佳的絮凝剂用量:聚合氯化铝(PAC)用量为300 mg/L,CPAM用量为10 mg/L。研究了投加HPAM降解菌对油田含聚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优选出2株以聚合物(HPAM)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通过分子生物学16SrDNA鉴定,XL-1和XL-2菌分别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和溶血不动杆菌。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pH为7.5,降解72 h的条件下,XL-1菌的B/C增大了0.11,COD去除率提高了11.03%;XL-2菌的B/C增大了0.07,COD去除率提高了6.3%。油田污水经絮凝-生物强化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平均值为77.1 mg/L,总去除率为73.2%,絮凝段和生化段工艺的COD去除率分别为54.1%和19.1%,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8978-1996)》排放标准。
颜珩烨张忠智代吉建张敏王京秀唐雪冰申洁赵立平
关键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油田含聚污水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生物强化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并考察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通过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室内实验,在修复过程中测定了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考察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菌株3#、4#的生长适应性较强,其混合菌的降解效果最好,将其混合菌液与植物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不同浓度的石油污染土壤,经过150 d的温室降解,最高降解率达到73.47%。ESI FT-ICR MS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植物组的O1、O2和N1类等化合物相对丰度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石油污染物得到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
王京秀张志勇万云洋潘立刚金晶赵立平张忠智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降解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植物-固体菌剂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基础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以高效石油降解菌N_2、KB为目的菌种,玉米粉、麸皮和锯末为载体制备固体菌剂,并测定了这3种载体的饱和持水量、pH值和吸菌量。以吸菌量为评价指标,结合经济性综合选择最优载体,同时还考察了温度、pH值和料水比对最优载体吸菌量的影响。通过测定微生物数量和石油降解率的变化,考察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与玉米粉和麸皮相比,锯末饱和持水量更大、吸菌量较大。锯末是木材厂的下脚料,可以实现高价值资源化利用。在温度30℃,pH为7,料水比1∶1.5的最适培养条件下,固体菌剂中N_2和KB两种细菌的活菌数量分别高达1.00×109CFU·g^(-1)和1.58×109CFU·g^(-1)。采用生物菌剂和柳枝稷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实验,100 d后石油降解率可达到50.5%。
王京秀张志勇孙珊珊穆红岩万云洋赵立平李永峰张忠智
关键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高效石油降解菌石油污染土壤锯末
微纳米气浮技术用于炼化污水的深度处理被引量:10
2016年
采用作者自行设计制作的混凝-微纳米气浮装置对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工作压力、回流比和水力停留时间对气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混凝剂Fe Cl330 mg/L,工作压力0.2 MPa,回流比为20%,水力停留时间6 min。在此实验条件下,COD去除率为39.13%,SS去除率为51.85%,气浮出水COD<60 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B标准。
张敏宋昭峥孙珊珊张志勇穆红岩赵立平李永峰张忠智
关键词:炼化污水深度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