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53蛋白过度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1995年
-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喉癌行p53蛋白检测。结果显示:19例(42.2%)喉癌呈p53蛋白过度表达;在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p53蛋白过度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呈显著关系(P<0.05);随访资料进一步显示,p53蛋白阳性者术后2年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较p53蛋白阴性者明显增加(P<0.05)。表明p53蛋白过度表达不仅与喉癌发生相关,而且在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p53蛋白测定可作为临床预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趋势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 林山任国平王辉萼张振华
- 关键词:喉癌P53蛋白淋巴转移
- 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八例临床分析
- 199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形态以多种细胞类型和组织形态混合存在为主要特点,无色素型黑色素瘤S-100蛋白均阳性。所有患者均得到手术治疗且切缘阴性。术后加放疗6例,复发3例,复发灶与原发病灶同侧,复发时间在术后1年左右。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62%。2例生存期超过5年,均系手术加放疗者。结论:S-100蛋白是无色素型黑色素瘤的重要标志物,术后放疗的患者生存期较长,手术切缘阴性并不提示良好的预后。
- 沈朋任国平鲁裕玉张振华
- 关键词:黑色素瘤鼻肿瘤鼻窦肿瘤预后
- 青少年肾细胞癌1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1995年
- 本文报道14例年龄小于20岁的青少年肾细胞癌,占我院30年间收治肾细胞癌的5.5%,且近10年发现的病例明显多于过丧20年.由于男性患者多,发病率低,出现血尿时,易误诊为肾炎、肾结核.若仅出现腹部肿块,往往只考虑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青少年出现腹部包块、内眼血尿应想到肾癌的可能,需及时行IVP、B超、CT检查.症状中腹部肿块较成人组发生率高,血尿较肾母细胞瘤发生率高.X线平片可出现环状钙化影.病理特点是出现乳头状结构及钙化率高.本组2年生存率65%,其预后主要与临床分期有关.治疗以根治术为主.青少年肾癌有源于集合管的倾向.
- 任国平余心如史时芳汤宏峰丁伟
- 关键词:肾癌预后因素青少年病理
- 六例鼻腔恶性淋巴瘤治疗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六例鼻腔恶性淋巴瘤治疗与预后分析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310003)鲁裕玉,张振华,任国平原发于鼻腔的恶性淋巴瘤(ML)较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检查有时也难以确诊。我科1991年~1994年间遇见鼻腔恶性肿瘤35例(均经病理检查)...
- 鲁裕玉张振华任国平
- 关键词:淋巴肉瘤鼻腔肿瘤外科手术药物疗法预后
- 青少年肾细胞癌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观察(附14例分析)被引量:1
- 1996年
- 为探讨青少年肾细胞癌(RCC)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报告年龄小于20岁的青少年RCC14例,并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学予以分析,认为青少年RCC的发病率占同期RCC的5.5%,且以男性患者为多;其临床特点为包块、血尿、疼痛,但出现血尿时易误诊为肾炎和肾结核,而出现腹部包块却往往只考虑到肾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其病理特点是出现乳头状结构及钙化率高,并有起源于肾集合管之倾向。强调对青少年出现腹部包块及肉眼血尿时应想到RCC的可能,需及时行IVP、B超及CT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及早手术治疗。
- 任国平余心如史时芳汤宏峰丁伟
- 关键词:青少年肾细胞癌病理形态学肾肿瘤
- 幽门螺杆菌与胃窦粘膜肠化生的关系被引量:5
- 1996年
- 幽门螺杆菌与胃窦粘膜肠化生的关系厉有名马先槎许德兴任国平吴炳权王二龙朱艮慧目前,多数人认为胃粘膜肠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但有关肠化生与Hp的关系报道甚少。本文通过胃窦部粘膜活检的组织学研究,对此加以探讨。一、材料和方法1995年1月~12月在我院胃镜...
- 厉有名马先槎许德兴任国平吴炳权吴炳权王二龙
- 关键词:胃肿瘤胃窦粘膜肠化生幽门螺杆菌
- P_(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喉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 1996年
- 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对78例喉癌行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测定喉癌细胞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P53蛋白过度表达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发现,78例喉癌中35例(44.9%)P53蛋白呈过度表达,并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PCNA表达,且两者显著相关;P53蛋白过度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53蛋白阳性患者多处于临床较晚期;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P53蛋白表达及临床分期是明显影响预后的独立指标,P53蛋白阳性或临床晚期者术后3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 林山任国平王辉萼张振华汪审清丁伟
- 关键词:喉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癌细胞P53蛋白
- 肿瘤坏死因子对移植性胃癌的抗瘤作用
- 1995年
- <正>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具有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作用,且又不损害正常细胞的可溶性细胞因子。为了摸索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在体内抗瘤活性,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我们于1992~1994年研究了国产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hTNF)对小鼠移植性胃癌的抗瘤效果,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试剂 rhTNF,6×(10~6)u/mg蛋白,购自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 二、动物 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6~8周龄,雌性NIH小鼠,共18只;接种肿瘤后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为11只,对照组为7只。
- 厉有名任国平瞿国伟任彤
- 关键词:移植性胃肿瘤肿瘤坏死因子药物疗法
- 恶性胃类癌的诊断与治疗(附4例报告)
- 1998年
- 4例恶性胃类癌术前均被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所有病灶均在术后经免疫组化确诊,肿瘤平均直径3.8cm,浸润深度为深肌层以上(1例至深肌层,3例至浆膜或浆膜外),均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3例有肝弥漫性转移(其中2例发生于手术半年后),根治性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1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其余3例平均存活22月。
- 吴福生周杏仁马志敏任国平
- 关键词:胃肿瘤类癌
- 12例原发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5
- 1996年
- 12例原发甲状腺恶性淋巴瘤(TL),其中8例为老年妇女。8例中观察到淋巴上皮病损,有7例看到残余甲状腺组织呈淋巴细胞甲状腺炎(LT)样变。本组有2例为甲状腺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示10例为B细胞性,2例为T细胞性。分析表明:TL可能与LT时的淋巴组织增生有关,部分TL可从滤泡旁B细胞起源。诊断TL的指标应包括:甲状腺正常结构破坏;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LCA阳性,Ker、TG及Calcitonin阴性。
- 任国平余心如黄东胜丁伟韩见新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瘤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