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满永

作品数:33 被引量:135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政治法律
  • 10篇历史地理
  • 7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政治
  • 9篇乡村
  • 7篇主义
  • 6篇中共
  • 6篇社会
  • 5篇皖西北
  • 3篇党史
  • 3篇新人
  • 3篇学术
  • 3篇中共历史
  • 3篇中共历史研究
  • 3篇社会关系
  • 3篇乡村社会
  • 3篇历史研究
  • 3篇村社
  • 2篇党史研究
  • 2篇学术进展
  • 2篇训练班
  • 2篇政治认同
  • 2篇中共党史

机构

  • 13篇华南理工大学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0篇华东政法大学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广州市社会科...

作者

  • 33篇满永
  • 5篇葛玲
  • 2篇辛逸
  • 2篇莫岳云
  • 1篇王才友
  • 1篇齐小林
  • 1篇厉娜
  • 1篇杨奎松
  • 1篇程美宝
  • 1篇孟庆延
  • 1篇殷倩
  • 1篇刘志伟
  • 1篇饶伟新
  • 1篇刘昶
  • 1篇张侃
  • 1篇刘永华
  • 1篇张宏卿
  • 1篇郑莉
  • 1篇刘一皋
  • 1篇王奇生

传媒

  • 6篇党史研究与教...
  • 4篇中共党史研究
  • 4篇开放时代
  • 4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当代世界社会...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唯实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上海党史与党...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广东党史与文...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观念走向生活:生产救灾中的革命地方化--以1940年代末的皖西北地区为中心被引量:8
2011年
1940年代末的皖西北地区仍处于国共内战的漩涡之中。动乱的社会情势加之频发的自然灾害,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在此形势下,地方革命者从民众的日常关切着手,通过领导生产救灾拉近了革命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尤其是生产救灾中革命者对乡村传统的尊重以及干部改造的意图,体现了革命的地方化趋向。而革命的地方化亦带来了一种生活化与即时性的乡村革命认同。
满永
关键词:社会生活
革命与生活--兼及问题导向的中共历史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从革命与社会生活关联的角度入手,讨论中共历史研究中"问题感"缺失的状况及原因,对深化党史学理论的认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有些中共历史研究中"问题意识"的淡漠,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研究基本陷于简单的政策阐释的层面,导致了研究结论的封闭性。中共历史研究学术化的前提在于放开历史的视界,走向政策实践的动态历史,以问题为导向来呈现社会与生活视域中的革命史。
满永
关键词:中共历史研究
单位制与城市社会整合研究——以20世纪50年代为背景的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社会整合,伴随着全面的单位化进程,蕴含了极其强烈的政治色彩。单位制的确立,标志着国家对城市社会整合的初步实现。
满永葛玲
关键词:单位制城市社会整合
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中国革命被引量:17
2015年
自2004年起,本刊设立开放时代论坛,每年11月第一个周末定期举办,至今已逾十二届。开放时代论坛旨在邀集多领域学者,推进对前沿公共议题的跨学科讨论。自2015年起,本刊再设不定期的开放时代工作坊,旨在邀集某学科或某些相近学科的学者,对学科内与时势相接的重要学术问题作专门探讨。第一次开放时代工作坊于2015年1月13日至14日在中山大学举办,主题为"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中国革命",我们希望从长时段、日常生活、地方社会的角度展现中国革命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延续性,以区别于惯行的党史研究。以下内容根据第一次开放时代工作坊录音整理而成,并经所有发言人审订。评论及讨论部分的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因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未能一并刊出。
刘永华张侃饶伟新黄向春应星程美宝刘昶刘一皋刘志伟孟庆延齐小林郑振满杨奎松梁勇郑莉胡玉春丁仁祥王才友满永王奇生黄道炫张宏卿黄文治麻国庆郭凡
关键词:社会经济史跨学科工作坊学术问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建党——以安徽省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2015年
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建党是中共在组织上扎根乡村的关键步骤。囿于工人阶级政党性质的顾虑,中央在初期的农村建党中实施了一般限制政策。但是,随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又因要强化党的领导,促使建党政策从限制变成了积极,甚至在1955年至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出现了农村党员数量的激增,并最终实现了"乡乡有支部"。农村建党布局的完成既是中共组织权力扎根乡村的标志,也颠覆了乡村社会政治结构,将其从相对自治状态纳入到国家的治理体系中。
满永
关键词:训练班工作队社会主义改造
身体、政治与生活——1950年代初的工厂劳动生活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劳动竞赛是1950年代工厂劳动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竞赛的目的不只局限于发展生产,还内含对工人外在身体(肉体)的政治规训。同时为了保障外在身体规训的实现,政治还走出劳动场域,力图在业余文化生活中实现对内在身体(精神)的塑造。经过这样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政治化身体开始浮现。而身体政治化的实现,也潜在地改变了工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满永
关键词:规训身体
政治与生活:土地改革中的革命日常化——以皖西北临泉县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4
2010年
20世纪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运动不仅使共产党的权力触角伸到了乡村社会的最底层,也切实改变了乡村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在这样一场上下逐力的运动中,被改变的不仅仅是乡村社会,还有这原本外在于乡村的革命。土改工作队员们正是借助于在乡村的生活场景中,重新阐释革命的逻辑,使得革命一步步成为乡村人日常生活的内容,最终实现了革命的日常化转变。而乡村人也借助于工作队员们的情感动员,以及对革命场景的亲身体验,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生活慢慢向革命靠拢。一种新的革命化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开始形成了。
满永
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责任田”改正中的县级应对
2022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安徽省委为缓解农村经济困难局面推行的“责任田”,未满1年即被中央要求改正。在中央及地方层面,“责任田”的改正充满争议,改正过程也一波三折。中央及地方的政治形势变化影响了县级党委的策略应对。不过在拟定改正计划及方针的过程中,不断变动的政治形势虽是县级党委制定政策的重要考量,尽力减轻“责任田”改正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冲击,同样是他们决策的重要立足点。
满永黄彭生
关键词:政治形势农业生产
集体化进程中的乡村干部训练--建国后国家权力渗入乡村过程的微观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建国初年的集体化进程中,各地政府举办了大量以推进合作化为目的的乡村干部训练班,并以此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伴随合作化历史进程,训练班亦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互助合作时期是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合作社初期是农业生产国家化的平台,公社化前后则成了国家干部的锻造场所。在不断的功能转换中,训练班逐渐成为基层政府管控乡村社会的日常工作机制,保障乡村社会改造顺利进行的同时,也成为国家权力日常化的载体。
满永
关键词:社会主义观念集体化训练班
历史的表述与实践——兼及中共历史研究中的断裂与延续被引量:2
2020年
在近年来的中共历史以及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历史转变中的"断裂"与"延续"问题日渐受到关注。历史"断裂"现象的出现虽有历史分期的影响,但主要还是早期的中共历史以及中国当代史研究,多是基于表述历史的讨论,很少涉及具体的历史实践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资料的丰富和研究视野的拓展,历史实践过程逐渐受到学界注意,历史实践过程的延续性也由此得以展现。概言之,中共历史研究中历史延续性的讨论,实则反映了中共历史研究从"历史表述"到"历史实践"的学术转向。
满永
关键词:历史实践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