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瑞婷 作品数:11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中医药研究在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被引量:5 2017年 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的起源与发展为中医药科研树立了新方向。计算机技术在大数据时代为中医在真实世界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倾向性评分等统计方法日臻完善。科学的方法与技术保障,通过建立中医药科研平台。真实世界研究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临床研究中,目前中医药在真实世界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果,虽然存在不足,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探索改进,推进中医药科研走向世界。 韩瑞婷 李宁 王宗耀 郑晓娜 余海滨关键词:中医药科研 信息系统 血清尿酸与COPD和肺通气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5年 目的 相关研究提出了血尿酸(U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通气阻塞的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中筛选与COPD、血尿酸、肺通气相关的基因位点,将其作为工具变量,分别使用IVW等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采用MR-PRESSO、MR-Egger截距法、leave-one-out法对相关基因位点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IVW结果显示:UA与COPD发生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OR=1.053,95%CI:0.932~1.189,P=0.406),且MR-PRESS和MR-Egger均未观察到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UA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的比值(FEV_1%)改变之间无因果关系(β=-0.006,P=0.686),UA与一秒率(FEV_1/FVC)改变之间无因果关系(β=-0.004,P=0.323),MR-PRESSO和MR-Egger观察到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但对存在水平多效性的基因位点进行剔除后,结果依然无显著关联(UA-FEV_1%P=0.412,UA-FEV_1/FVC P=0.303),利用留一法对相关基因位点进行逐个剔除后没有观察到上述因果关系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UA与COPD发生呈正相关关系,与FEV_1%、FEV_1/FVC改变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均无显著的因果关系。 严镓文 吉郡珠 韩瑞婷 余海滨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通气 因果关系 四妙方颗粒剂与汤剂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明确四妙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并比较四妙方颗粒剂与汤剂中主要成分质量分数与防治NAFLD的药效差异。方法 HPLC检测四妙方颗粒剂与汤剂中黄柏碱、木兰花碱、β-蜕皮甾酮、药根碱、巴马汀与小檗碱的质量分数。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四妙方颗粒剂低、高剂量(10、20 g/kg)组,四妙方汤剂低、高剂量(10、20 g/kg)组,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建立NAFLD小鼠模型,给予四妙方颗粒剂与汤剂进行干预,检测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肝脏质量、附睾脂肪质量和血清脂质、肝脏脂质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四妙方汤剂中6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均高于颗粒剂,四妙方全方的色谱峰主要来源于黄柏,其余药味的色谱峰较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脏质量、附睾脂肪质量和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酸水平及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及肝脏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且脂肪严重变性。与模型组比较,四妙方颗粒剂与汤剂均能有效降低小鼠体质量、肝脏质量、附睾脂肪质量及血清中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尿酸水平及AST、ALT活性及肝脏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水平(P<0.05、0.01),且汤剂低剂量组药效优于颗粒剂低剂量组;四妙方颗粒剂与汤剂均能减少脂质聚积、脂肪变性,汤剂低剂量组药效优于颗粒剂低剂量组。结论四妙方汤剂中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高于颗粒剂,低剂量下汤剂药效优于颗粒剂,高剂量下颗粒剂与汤剂差异较小。 邱辉辉 韩瑞婷 韩瑞婷 李后开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颗粒剂 汤剂 黄柏碱 木兰花碱 药根碱 温阳补血论治慢性缺铁性贫血 被引量:2 2017年 缺铁性贫血是多发病,西医针对本病,多以对症治疗,中医亦多从补心养血、健脾生血、滋肝养血、填精补血着手,罕有从温阳论治。譬如单予以补充阴精,却不予薪火,既使精微亦不可化生气血,徒增痰湿,亦阻碍阳气运化,如此循环往复。故对血虚证的论治,除从心、肝、脾、肾等入手外,主以温补脾肾之阳气,故得以生血、化血、固摄而血不虚。 韩瑞婷 李宁 王宗耀 郑晓娜 余海滨关键词:血虚 补血 荆花解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患者的疗效评价 2024年 目的:评价荆花解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收集2022年10月20日一12月5日在郑州市航空港区方舱医院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试验组给予荆花解毒方合剂,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每日1剂,疗程14d,以核酸转阴时间为主要结局指标,符合解除隔离管理标准即可停止用药。以临床症状(发热、咳嗽、胸闷、气短等)消失时间/率、转为普通型/重型率、病死率、不良事件等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脱落12例(试验组5例、对照组7例),形成符合方案集238例(试验组120例、对照组118例)。两组在年龄、身高、体重、入院间隔、合并疾病、疫苗接种等基线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核酸转阴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7、10、14d时,试验组核酸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发热、咳嗽、气短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P<0.05)。试验组治疗4d时发热消失率和7d时咳嗽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转为普通型/重型及死亡病例。结论:荆花解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患者,能够缩短核酸转阴时间,提高核酸转阴率,促进发热、咳嗽症状的消失,且安全性较好。 李建生 王明航 张海龙 崔青荣 李素云 赵虎雷 谢洋 韩瑞婷 杨建雅 史艳敏关键词:轻型 疗效评价 银翘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3年 目的评价银翘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12月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驻会展中心医学观察点收治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区组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共有5例患者未完成研究,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3例,形成符合方案集245例(试验组123例、对照组122例)。试验组给予银翘败毒合剂(由金银花、连翘、青蒿、射干、虎杖、薏苡仁等13味中药组成),对照组给予银翘败毒安慰剂(由5%的中药及调味剂等组成),试验药物均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统一煎煮提供,每日1剂,分2次口服,连续治疗14 d。以核酸转阴时间为主要结局指标,以核酸转阴率、转型率、转型时间、症状发生率、症状发生时间、不良事件累积发生率为次要结局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两组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核酸转阴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8.93±2.13比10.47±3.95,P<0.05)。治疗7、10和14 d,试验组核酸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7%(55/123)比27.9%(34/122)、91.9%(113/123)比72.1%(88/122)、98.4%(121/123)比88.5%(108/122),均P<0.05〕。治疗4 d和7 d,试验组转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6/123)比12.3%(15/122)、5.7%(7/123)比13.1%(16/122),均P<0.05〕,转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后(d:7.82±2.99比6.15±1.39,P<0.05)。治疗4 d,试验组发热、咳嗽、乏力症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6/123)比17.2%(21/122)、8.9%(11/123)比18.0%(22/122)、14.6%(18/123)比26.2%(32/122),均P<0.05〕,到治疗10 d两组发热症状发生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9.8%(12/123)比18.9%(23/122),P<0.05〕,治疗14 d两组发热症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7 d两组对乏力症状的改善程度相当 赵虎雷 王明航 李建生 赵敏 田曙光 李宁 谢洋 韩瑞婷 杨建雅 史艳敏 李素云关键词:无症状 疗效评价 动态血压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历330例,收集其中医学四诊信息、24 h动态血压报告、心脏及颈动脉彩超报告,按中医证候分组分析比较不同证候组间的24 h动态血压、心脏及颈动脉彩超结果的差异。结果:33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频率分布为痰湿中阻证占总人数34.55%、肝阳上亢证占总人数31.52%、肝肾阴虚证占总人数19.39%、气血亏虚证占总人数10.00%、瘀血阻窍证占总人数4.55%;肝阳上亢证患者平均年龄最低,其次为痰湿中阻证,气血亏虚证与瘀血阻窍证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患者平均年龄最高;各证候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最高的为肝阳上亢证患者,最低的基本上为气血亏虚证、瘀血阻窍证;动脉硬化指数以瘀血阻窍证最高,预示较高的靶器官损害风险,其次为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痰湿中阻证与肝阳上亢证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变异性以肝肾阴虚证最大,瘀血阻窍证与气血亏虚证、痰湿中阻证与肝阳上亢证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证候组间的年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血压变异性分布存在差异性,中医证候、动态血压监测可以相互参考,为临床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降压治疗、药物调整、判断靶器官损害及病情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宗耀 余海滨 李俊凯 李宁 韩瑞婷 郑晓娜关键词:动态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病 中医证候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2021年 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及国内外文献检索痰热清注射液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急性肺损伤相关靶点,将两者靶点进行映射;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将潜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获取蛋白互作网络,将其导入Cytoscape 3.6.1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将排名前3的关键靶点蛋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AKT1)、白蛋白(albumin, AL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与前3名关键化合物利用PyMOL及AutoDock vina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通过筛选共获得痰热清注射液有效活性成分58个,对应靶点597个,与急性肺损伤共同靶点503个,其中关键靶点涉及AKT1、ALB、IL6等。GO富集分析得到1 445个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得到14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验证前3名关键靶点与前3名关键化合物有较好结合力。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明确痰热清注射液可能通过抗炎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进行调控,从而对急性肺损伤起到治疗作用。 曾玉 韩瑞婷 周庆伟关键词: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痰热清注射液 急性肺损伤 银翘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 2024年 目的:评价银翘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纳入250例COVID-19轻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试验组给予银翘败毒方,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疗程均为14 d。以核酸转阴时间为主要结局指标,以核酸转阴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率、转普通型/重型率、病死率、不良事件等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脱落5例(试验组2例、对照组3例),形成符合方案集245例(试验组123例、对照组122例)。试验组核酸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9.85 d vs 10.79 d,P<0.05)。治疗第14天,试验组核酸转阴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10天,两组核酸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热、咳嗽、乏力、腹泻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第4天、7天的发热消失率,治疗第7天、10天的咳嗽、乏力消失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转为普通型或重型病例,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翘败毒方能够缩短COVID-19轻型患者核酸转阴时间,提高患者核酸转阴率,加快发热、咳嗽、乏力等临床症状的消失。 李建生 赵敏 田曙光 李宁 王明航 赵虎雷 李素云 谢洋 韩瑞婷 杨建雅 史艳敏基于真实世界的中药注射剂疗效评价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6 2016年 回顾目前中药注射剂(TCMIs)疗效评价研究的不同方法,比较真实世界研究(RWS)与随机对照研究(RCT)的不同,根据中医研究自身特点,指出真实世界研究适用于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研究,通过对已有的中药注射剂在真实世界研究的分析,归纳出真实世界的中药注射剂疗效评价研究存在关于安全性研究较多而有效性研究较少,且评价指标过于简单等不足,探讨构建真实世界中药注射剂疗效评价的研究重点,以期为"真实世界"的中药注射剂疗效评价研究提供思路。 李宁 韩瑞婷 王宗耀 郑晓娜 余海滨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