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晔

作品数:15 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核桃
  • 3篇核桃油
  • 2篇多酚
  • 2篇油品质
  • 2篇生育酚
  • 2篇脱除
  • 2篇脱除方法
  • 2篇线膨胀系数
  • 2篇抗氧化
  • 2篇挥发性
  • 2篇坚果
  • 2篇果仁
  • 2篇核桃仁
  • 2篇复水
  • 1篇电子鼻
  • 1篇淀粉
  • 1篇多酚含量
  • 1篇新中国
  • 1篇学成
  • 1篇压榨

机构

  • 1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福建省林业科...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4篇周晔
  • 10篇裴东
  • 5篇王伟
  • 3篇宋晓波
  • 3篇张俊佩
  • 2篇陶冉
  • 2篇王成章
  • 2篇马庆国
  • 1篇陈虹霞
  • 1篇黄勇
  • 1篇周贝贝
  • 1篇王丰俊
  • 1篇王滑
  • 1篇高英
  • 1篇陈凌娜
  • 1篇樊玮

传媒

  • 3篇中国油脂
  • 2篇中国林学会经...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果树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压榨和精炼核桃油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及其电子鼻判别被引量:13
2017年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从挥发性成分和整体气味两方面对冷榨、热榨和精炼核桃油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冷榨、热榨和精炼核桃油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中醛酮类占较大比例,相对含量分别为18.83%、21.86%和50.13%,其中又以己醛的相对含量最高;冷榨油的特异性挥发成分是酯类和萜类化合物,可能是核桃仁/油原始风味的基础物质;热榨油中吡嗪类等杂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达42.95%;同时糠醛的生成表明Maillard反应的存在及戊糖组分对热榨油风味的重要影响;精炼油中挥发性成分以脂肪酸氧化产物醛酮类物质为主,核桃仁/油原始风味成分和Maillard风味成分在精炼后损失严重;基于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和电子鼻检测结果一致,均能对3种核桃油进行有效区分。因此,可利用GC-MS结合电子鼻,从特征挥发性成分和整体气味两个方面对核桃油进行工艺控制和品质评价。
周晔樊玮张俊佩裴东
关键词:核桃油挥发性成分风味电子鼻
超声波提取核桃内种皮多酚的响应面优化及其抗氧化研究被引量:25
2013年
以核桃内种皮酚类物质提取得率为响应值,设计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液固比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采用响应面法确定超声波提取核桃内种皮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同时通过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试验,评价内种皮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0.1 g核桃内种皮粉末在固定超声波功率为100 W下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3℃,提取时间55 min,液固比58∶1(mL∶g),总多酚得率为30.79%。相同浓度下的核桃内种皮酚类物质抗氧化性明显高于天然抗氧化剂VC,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3.38 mg/L,小于Vc的4.72 mg/L;清除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自由基的IC50值为36.44 mg/L,小于Vc的82.23 mg/L。
周晔王伟陶冉陈虹霞王成章裴东
关键词:酚类物质响应面法抗氧化
核桃内种皮化学成分的甲基化Py-GC-MS分析
以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衍生化试剂,首次利用在线甲基化裂解-气质联用技术(Py-GC-MS)对核桃内种皮样品进行成分分析。通过与Nist 02 质谱标准库匹配度进行对比,共鉴定出高匹配度信号峰26个,其中包含6种小分子醇(酸...
周晔陶冉王伟王成章裴东
关键词:核桃酚酸甲基化
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处理的核桃浸渍于液氮中进行冷冻;(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空气中,直至所述核桃的表面出现白霜;(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维生素C的水...
周晔王伟裴东
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处理的核桃浸渍于液氮中进行冷冻;(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空气中,直至所述核桃的表面出现白霜;(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维生素C的水...
周晔王伟裴东
五种树坚果油体的结构组成与稳定性
2024年
【目的】在油料种子中,脂类物质主要以油体的形式存在。核桃、榛子等树坚果是重要的木本油料,通过比较5种树坚果油体在形态、组成和稳定性上的差异,同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为木本坚果油脂的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核桃、巴旦木、榛子、薄壳山核桃、松子5种树坚果为研究对象,利用透射电镜对种仁细胞内油体的形态和大小进行观察比较;采用SDS-PAGE技术对油体膜蛋白进行分离,切取蛋白条带进行LC-MS/MS质谱鉴定;利用脂质组学对油体膜磷脂和油体内部甘油三酯组成进行分析;基于室温储藏条件下油体的形态变化,结合测定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对油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5种树坚果种仁细胞内均充斥油体和蛋白体,油体具完整包膜,形态多呈非对称椭球形,最大平均粒径为薄壳山核桃油体(2.34±0.48)μm,最小为巴旦木油体(1.21±0.19)μm。油质蛋白(oleosin)是5种树坚果最主要的油体膜蛋白组分,占膜蛋白总量的72.76%—84.15%;其分子量分布较窄,为14.7—18.8 kDa,但不同坚果中oleosin亚型数量存在较大差异。钙调油体蛋白(caleosin)占膜蛋白总量的14.34%—24.96%,其在不同坚果中的分子量接近,为26.5—27.1kDa,且5种坚果中均只鉴定出一种caleosin构型。固醇油体蛋白(steroleosin)仅在核桃、薄壳山核桃和松子中被鉴定出,占膜蛋白总量的8.95%—12.89%。脂质组成方面,5种树坚果油体内部的甘油三酯组成差异较大,但膜磷脂组成近似。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胆碱(PC)是最主要的膜磷脂组分,两者合占膜磷脂总量的67.91%—75.06%。膜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酰基链比例高达69.64%—74.52%,且其中38.64%—45.15%的脂肪酰基均为油酸酰基。室温下榛子油体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储藏过程中,油体逐渐聚集并融合,同时伴随脂质氧化程度的升高,最终导致乳析现象的发生。【结论】5种树坚果以
孙晓岩金凤杨旭畅王丰俊周晔
关键词:油体膜磷脂稳定性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核桃被引量:51
2019年
我国核桃科学研究在过去的70年从零开始获得了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研究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理论认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核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笔者全面梳理了我国核桃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了我国核桃在种质资源与新品种培育、栽培关键技术突破、栽培模式创新、病虫害防控、核桃产品加工和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马庆国乐佳兴宋晓波周晔裴东
关键词:核桃新中国
核桃油品质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29
2016年
核桃油因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贮藏、生产等过程中极易氧化酸败,成为制约其产业化的关键问题。着眼于核桃坚果采前、采后两个阶段,较系统地综述了品种差异、栽植区域、采收时期、干燥方法、制油工艺和贮藏条件等因素对核桃油的品质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周晔裴东
关键词:核桃油贮藏稳定性不饱和脂肪酸酸败
内种皮色泽及其热烫脱除对压榨核桃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内种皮色泽是核桃仁等级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本实验研究了内种皮色泽及其热烫脱除对压榨核桃油颜色、营养成分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种皮色泽对压榨油颜色的影响不显著(P>0.05),且去皮处理对压榨油颜色无影响。营养成分上,深色仁油与浅色仁油在不饱和脂肪酸、总酚及生育酚含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去皮处理对两者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会导致生育酚总量的显著下降,深色仁油、浅色仁油生育酚总量分别降低20.19%、16.33%。而去皮前后核桃油中总酚含量均很少,主要存在于压榨粕中。稳定性方面,深色仁油与浅色仁油无显著差异;去皮后,两者的氧化诱导期分别缩短0.68、0.53 h,60℃货架期分别缩短5.52、3.36 h。另外,研究还发现内种皮的存在可提高核桃仁的压榨出油率,去皮后深色仁与浅色仁的出油率分别降低5.43%、3.29%。
周晔樊玮宋晓波张俊佩裴东
关键词:核桃色泽总酚生育酚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核桃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被引量:9
2023年
采用13对SSR引物对54份核桃(Juglans spp.)样本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对这些引物对应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剔除扩增条带缺失超过5%的引物,将剩余引物按照区分率从高到低排序并组合,筛选出能够完全区分供试核桃样本的引物组合;根据筛选出的引物组合中每对引物的扩增结果构建供试核桃样本的分子指纹图谱,并结合各核桃样本的基本信息、选育历史等,利用二维码技术生成每个核桃样本的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检测到107个等位基因,供试引物对应位点的观测等位基因数为3~16,均值8.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2~7.9,均值4.2;观测杂合度为0.10~0.57,均值0.42;期望杂合度为0.55~0.88,均值0.72;Shannon s信息指数为0.86~2.36,均值1.60;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4~0.87,均值0.72;多态信息含量为0.44~0.86,均值0.68。总体来看,引物WGA04和WGA79对应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剔除引物WGA331、WGA332和WGA376后,其余引物的区分率为5.56%~24.07%。2对引物组合中,WGA04-WGA70的区分率最高(72.22%),以其为基础组成3对引物组合,其中WGA04-WGA70-WGA79、WGA04-WGA70-WGA202、WGA04-WGA70-WGA89和WGA04-WGA70-WGA01的区分率为100.00%。利用WGA04-WGA70-WGA79构建的分子身份证包含各核桃样本的基础信息和简介。研究结果显示:基于SSR分子标记构建的分子身份证可快速、准确鉴定供试核桃种质资源,并可用于核桃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
马庆国宋晓波贺君星周晔黄勇张俊佩裴东
关键词:核桃种质资源SSR分子标记分子身份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