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骞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兵团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棘球蚴
  • 3篇血管内皮
  • 3篇泡状棘球蚴
  • 3篇内皮
  • 2篇胆囊
  • 2篇血管密度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原头节
  • 2篇泡球蚴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密度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负压
  • 2篇负压吸引
  • 1篇胆囊穿刺
  • 1篇胆囊穿刺引流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炎
  • 1篇蛋白

机构

  • 12篇石河子大学医...
  • 4篇石河子大学
  • 1篇石河子市人民...

作者

  • 12篇陈骞
  • 9篇张示杰
  • 6篇张宏伟
  • 6篇褚志强
  • 5篇张永国
  • 5篇刘桂生
  • 5篇张怀
  • 4篇杨婧
  • 3篇吴向未
  • 3篇王岩
  • 2篇张龙
  • 2篇李江
  • 2篇林芷伊
  • 2篇孙红
  • 2篇李琪
  • 2篇蔡飞
  • 2篇金亮
  • 1篇雷娜
  • 1篇邓昌辉
  • 1篇彭心宇

传媒

  • 2篇农垦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泡球蚴原头节与不同浓度肝癌细胞共培养的存活率研究分析
2020年
目的:构建多房棘球蚴体外培养模型,观察体外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与不同浓度肝癌细胞共培养后的生长情况。方法:提取原头节建立体外培养模型,分别与不同数量的大鼠肝癌细胞在DMEM培养基上共培养,连续观察三周其存活情况。结果:第1周Ⅰ组原头节在仅有DMEM培养基情况下明显的头节死亡,存活率仅为25.53%,Ⅱ组、Ⅲ组、Ⅳ组存活率分别为:68.62%、82.98%、69.23%,Ⅰ组较另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三组之间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第2周Ⅰ组原头节存活率为16.33%,Ⅱ组、Ⅲ组、Ⅳ组存活率分别为:55.32%、79.61%、41.18%,Ⅰ组较另外三组均有统计学差异,Ⅲ组与Ⅱ组和Ⅳ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Ⅱ组和Ⅳ组之间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第3周Ⅰ组原头节存活率仅6.12%,Ⅱ组、Ⅲ组、Ⅳ组存活率分别为:40.38%、75.47%、20.00%,Ⅲ组较Ⅱ在和Ⅳ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Ⅱ组存活率与Ⅳ组存活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三周内四个组的原头节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都逐渐下降,但Ⅰ组最为明显,其次Ⅳ组,随之Ⅱ组,Ⅲ组原头节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结论:不同数量肝癌细胞对一定量原头节在体外存活的影响不同,2*10^6个大鼠肝癌细胞中原头节存活率最高。
杨照辉邓子张宏伟褚志强张龙陈骞杨婧赵梅凤刘诗文张示杰
关键词:原头节肝癌细胞共培养存活率
肝血管瘤患者瘤体剥除与介入栓塞术后生存质量对比评价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比较肝血管瘤剥除术和肝动脉介入栓塞术(TAE)对肝血管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问卷方式测定46例肝血管瘤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15个月的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46例患者中,23例行剥除术(剥除组)与23例TAE术(TAE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总GLQ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总GLQI总体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F=5.331,P〈0.05),剥除组术后1~15个月总GLQI稳步上升,TAE组术后1~6个月GLQI呈上升趋势,随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组间比较显示,剥除组术后1个月总GLQI低于TAE组[(99.5±11.2)vs.(109.0±9.2),P〈0.05],6个月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112.2±8.8)vs.(114.4±10.8),P〉0.05],12、15个月剥除组高于TAE组[(128.5±8.3)vs.(108.7±10.4)、(129.2±8.5)vs.(108.2±9.5),均P〈0.05]。组内比较显示,剥除组术后12、15个月总GLQI较术前明显升高[(128.5±8.3)、(129.2±8.5)vs.(111.7±9.3),均P〈0.05];TAE组术后6个月总GLQI较术前明显升高[(114.4±10.8)vs.(108.3±9.8),P〈0.05],术后12、15个月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血管瘤剥除术较TAE更有利于肝血管瘤患者术后远期恢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
金亮蔡飞李琪张怀陈骞张示杰
关键词:血管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抑制沙鼠肝泡状棘球蚴周围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endostar,YH-16)对沙鼠肝泡状棘球蚴(又称多房棘球蚴)组织周围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开腹肝穿刺法建立沙鼠肝泡球蚴动物模型,泡球蚴原头节混悬液接种量为0.1ml(约含原头节500个)。实验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C组),10只/组。A组造模后不予任何干预,C组造模30d后开始给予恩度(10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用14d后停药7d,21d为一个疗程。B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方法同C组。用药3个疗程后解剖沙鼠,留取肝泡球蚴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结果 A、B、C组泡球蚴组织中VEGF评分分别为5.00±1.26、5.17±0.75、3.25±1.04,VEGF/β-肌动蛋白比值分别为1.11±0.06、1.10±0.07、0.63±0.10,C组VEGF表达水平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CD34计数分别为9.20±1.02、8.76±1.34、4.55±1.09,CD34/β-肌动蛋白比值分别为1.10±0.10、1.13±0.07、0.77±0.12,C组微血管计数及CD34蛋白表达量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相比VEGF和MVD-CD3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干预肝泡球蚴小鼠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下降,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抑制泡状棘球蚴周围血管生成。
陈骞张怀苏争鸣王岩张示杰
关键词:泡状棘球蚴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类微血管密度
南疆地区2245例胆囊结石患病现状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南疆地区胆囊结石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期间在南疆兵团三所医院经B超或手术确诊胆囊结石并在本地居住5年以上的住院患者,共2245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手术方式、治疗适宜率等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调查2245例患者中,女性占比66.5%,少数民族占比31.0%,随时间变化少数民族占比逐渐增高;手术治疗者占60.5%,适宜治疗患者占比92.83%,且随时间变化手术治疗占比与适宜治疗率占比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主要的手术方法。结论:胆囊结石是南疆地区肝胆外科的主要疾病。随时间推移,少数民族占比增高,手术治疗患者占比增高,同时治疗适宜率有所增加;手术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法。
温钰鹏史康杰杨海成杨婧张宏伟陈骞褚志强张永国刘桂生张示杰
关键词:胆囊结石构成比
肝硬化患者ICGK与临床常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吲哚菁绿血浆清除率(ICGK)与21项临床常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简便快速测定吲哚菁绿(ICG)的清除量,为早期检测肝脏储备功能提供便利。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ICG排泄试验的34例肝硬化患者资料并建立Epidata数据库,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法定量分析ICGK与肝功能、血常规、血凝、循环、一般情况等21项临床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以上全部常规指标与ICGK的综合线性关系。结果五类常规指标中,反映循环的指标心脏指数(CI)、血氧饱和度(SpO 2)分别和ICGK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P<0.05),多重线性回归方程表达式为ICGK=0.911+0.020CI-0.009SpO 2,其他四类指标中未发现相关关系。全部常规指标综合分析中同样发现,ICGK与CI、SpO 2存在多重线性相关(P<0.05),得到的回归方程表达式与分类分析相同。结论肝硬化患者ICGK与反映循环的指标CI、SpO 2密切相关。
王童高琪琛林芷伊杨展张秋翔杨朝颖张永国刘桂生褚志强陈骞满洋苗章张宏伟
关键词:肝硬化心脏指数血氧饱和度
缺氧对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_(34)表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体外缺氧条件下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_(34)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6年4—10月,选取实验用腹腔感染肝泡状棘球蚴18周的长爪沙鼠30只,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选取光滑、成簇的游离于腹腔或附着在腹壁、肠系膜、肝表面的肝泡状棘球蚴组织。培养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含100μmol/L二氯化钴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第0、6、12、18、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活力。培养12、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VEGF、CD_(34)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中VEGF、CD_(34)的表达。结果培养0、6、12、18、24 h,对照组与实验组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活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2、24 h,实验组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HIF-1α、VEGF、CD_(34)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缺氧可以使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中VEGF和CD_(34)表达水平升高,这可能是肝泡状棘球蚴病呈浸润性生长的重要机制之一。
张怀张示杰陈骞王岩苏争明吴向未孙红
关键词:缺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CD34
一种创口负压吸引贴及其便携式负压吸引创面治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创口负压吸引贴,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贴膜(8)和下贴膜(9),所述上贴膜(8)和下贴膜(9)之间设有纱布敷料(10),所述纱布敷料(10)和上贴膜(8)之间设有导压管(7),所述导压管(7)一端置于纱布...
张宏伟彭心宇吴向未张示杰孙红林芷伊陈骞张永国刘桂生雷振褚志强雷娜邓昌辉苗章满洋郭炜
文献传递
泡状棘球蚴骨桥蛋白基因克隆及其生物学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骨桥蛋白(OPN)在肿瘤的迁徙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泡状棘球蚴在宿主体内迁徙和转移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扩增多房棘球绦虫OPN全长基因序列并进行其生物学分析。方法提取泡球蚴原头节总RNA,逆转录成cDNA,从基因数据库中通过BLAST找到可能的OPN基因保守序列片段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测序并鉴定其为同源性片段,然后应用RACE方法对该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对得到的泡球蚴OPN全长基因序列进行功能和结构分析。结果泡球蚴OPN cDNA全长1390 bp。相对分子质量为50 363.75,理论等电点(pl)为11.18,其中含有411个腺嘌呤、297个胞嘧啶、334个鸟嘌呤、348个胸腺嘧啶。ORF长度为849 bp,编码641个氨基酸,始于96 bp,止于944 bp。二级结构预测α-螺旋(h)占20.81%,β-折叠(e)占15.26%,β-转角(t)占10.08%,无规则卷曲(c)占53.85%。结论成功克隆了泡球蚴OPN基因并研究分析其序列及蛋白,为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杨照辉杨海成张宏伟张龙史康杰温钰鹏张永国褚志强陈骞杨婧赵梅凤刘诗文张示杰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骨桥蛋白生物信息学
人工建立肝脏泡球蚴模型后小鼠的死亡规律和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人工建立肝脏接种泡球蚴模型后小鼠的死亡规律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造模术后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开腹直视肝脏穿刺法接种50只健康昆明小鼠,术后15d内动态观察小鼠的生理变化并记录死亡时间与数量,着重分析其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术后15d共死亡19只,第9d死亡1只,其余18只在术后7d内死亡。术后死亡量于第2d开始上升,第4、5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第7d死亡1只。结论泡球蚴接种术后小鼠的主要死亡原因与手术方式、麻醉、感染、泡球蚴的抗原性、肝损伤等导致的并发症密切相关。有效预防此类并发症是提高造模生存率的关键。
王岩苏争明陈骞张怀李江代平张示杰
关键词:泡球蚴
简易负压吸引在治疗腹部感染切口开裂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常规可调节式负压吸引(RNPT)与简易负压吸引在治疗腹部感染开裂切口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行腹部手术切口创面感染患者,按照切口匹配的原则分为RNPT组、简易负压组各7例,每组切口为"┘"的患者2例,腹部正中切口3例,肋缘下切口2例。观察两组患者负压治疗后的体温变化情况、实验室指标、每日引流量以及二期缝合时间。结果常规RNPT组体温恢复时间(3.29±0.76)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值时间(5.57±2.07)d;负压治疗后平均住院二期缝合时间(18.86±3.85)d;简易负压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75±0.53)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值时间(6.00±2.45)d;负压治疗后平均住院二期缝合时间(20.14±5.40)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简易负压和RNPT在治疗腹部感染开裂中取得了相似的治疗效果,简易负压更加经济适用。
苗章Muhammad Usman Amin满洋邓昌辉刘桂生褚志强陈骞张永国雷震黄平文吴向未张宏伟
关键词:切口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