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媛媛

作品数:4 被引量:72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血症
  • 1篇脂血症
  • 1篇前列地尔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 1篇卒中
  • 1篇疗效
  • 1篇临床疗效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卒中
  • 1篇高血压
  • 1篇高脂

机构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汤媛媛
  • 1篇黄丽娜
  • 1篇张灿飞
  • 1篇杜真真
  • 1篇贾小飞
  • 1篇尹小君
  • 1篇武文娟

传媒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1
2016年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4种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改良Org 10 172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分型筛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76例,进一步确定其发病机制,记录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分布差异。结果176例患者中,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76例(43.2%)、动脉-动脉栓塞15例(8.5%)、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47例(26.7%)和混合机制38例(21.6%),男性分别为(67.1%、53.3%、42.6%和47.4%)、高血压(59.2%、73.3%、74.5%和84.2%)、TIA或脑卒中史(35.5%、46.7%、66.0%和36.8%)、高脂血症(9.2%、40.0%、31.9%和15.8%)和入院时NIHSS评分(5.5分、10分、6分和12分)有显著差异(P<0.05)。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以轻度狭窄多见(P=0.000),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以重度狭窄多见(P=0.004),混合机制以血管闭塞多见(P=0.001)。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不尽相同,血管狭窄程度存在差异,在临床防治工作中应加以考虑。
杜真真张灿飞汤媛媛马弯弯贾小飞黄丽娜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
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hs-CRP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前列地尔10μg静脉推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胶囊0.2 g/次,3次/d,顿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hs-CRP、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的NIHSS、ADL评分、hs-CRP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酶原(FIB)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PT显著高于对照组,DD和FIB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0.5%)显著高于对照组(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前列地尔单一用药,联合丁苯酞治疗能更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凝血功能,抑制hs-CRP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武文娟汤媛媛尹小君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前列地尔丁苯酞疗效超敏C反应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