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羊痘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调查
  • 1篇羊病
  • 1篇综合防制
  • 1篇综合防制技术
  • 1篇流产
  • 1篇流产病
  • 1篇绵羊
  • 1篇绵羊痘
  • 1篇防制
  • 1篇防制技术
  • 1篇病原

机构

  • 3篇甘肃省兽医技...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3篇连灿
  • 3篇张自强
  • 2篇张国盛
  • 2篇史永年
  • 2篇詹发茂
  • 2篇孔祥德
  • 1篇张德林
  • 1篇王茂林
  • 1篇陈桂华
  • 1篇李春鲜
  • 1篇唐溥泽
  • 1篇李慧萍
  • 1篇杜重波
  • 1篇金兆庆
  • 1篇马军武
  • 1篇郭志刚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中兽医医药杂...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甘肃省羊流产病原血清学调查被引量:2
1991年
针对甘肃省羊群流产严重的病情,我们对不同地区6个县1047只绵山羊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弓形虫病感染率为17.19%(180/1047)、衣原体病为34.38%(360/1047)、布氏杆菌病未检出。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并发感染为73.9%(133/180)。初步证明,甘肃省羊流产的病原为弓形虫和衣原体。
杜重波金兆庆郭志刚张德林马军武李慧萍连灿孔祥德詹发茂张自强王茂林李春鲜律光启郭清印
关键词:流产病血清学病原
甘肃河西地区绵羊痘的诊断和防治
1990年
甘肃省河西地区1989年有16个县(市)发生了绵羊痘病,有疫点182个,发病羊95785只,发病率为13.02%,死亡4116只,死亡率4.29%。在电镜下观察痘疹皮痂,见到220×270~260×230nm大小的病毒颗粒。成熟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方砖形,外表有囊膜,有些病毒颗粒表面的短棒状结构物呈“桑实”样有规律的交叉排列;未成熟的病毒颗粒表面有绳索样结构,互相缠绕呈线团样。在超薄切片中,成熟病毒颗粒外层有外膜包裹,内部为圆锥形或长杆形的核状物,未成熟的病毒颗粒内部充满微粒样结构。病理剖检见到体表的病变与生前相同。用疫苗预防接种1890004只羊,用中药对症治疗,使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张国盛连灿张自强史永年陈桂华唐溥泽
关键词:绵羊痘
甘肃省河西地区羊痘综合防制技术的推广和效益被引量:3
1993年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 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皮肤和粘膜发生特异性丘疹和疱疹为其特征。据记载,我省1935年就有羊痘发生。从1947~1980年累计发病134146只,死亡17121只,死亡率12.76%。80年代初,羊痘再度流行,截止1982年上半年,疫情已蔓延到武威、临夏、定西、天水、兰州和甘南7个地、市、州的15个县(区)。仅古浪、景泰、民勤、夏河、永登、永靖6县就有145482只羊发病,死亡5031只。对当地养羊业造成很大危害。80年代后期,羊痘疫情再度大面积流行,尤其是1988年秋季以来,在河西地区呈爆发流行趋势。仅1989年河西包括兰州市永登县和白银市景泰县在内的7个地(市)22个县(市、区)中就有19个县(市、区)的91个乡(镇)、347个村大范围爆发疫情,共发病129665只,发病率达22.87%;死亡7391只,致死率达5.7%,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为尽快控制疫情,我站拟定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羊痘综合防制技术”,并以区域性联防的形式,在流行区组织实施。通过连续三年的工作,完全扑灭了疫情,有效地保障了当地养羊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张国盛连灿詹发茂张自强孔祥德史永年
关键词:羊病羊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