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家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6篇毒性肝炎
  • 6篇肝炎
  • 6篇病毒性
  • 6篇病毒性肝炎
  • 4篇凝血
  • 2篇蛋白
  • 2篇血浆
  • 2篇纤溶
  • 2篇活性
  • 2篇肝炎患者
  • 1篇蛋白C
  • 1篇蛋白酶
  • 1篇毒血症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前白蛋白
  • 1篇血栓
  • 1篇血栓烷
  • 1篇血症
  • 1篇胰蛋白酶

机构

  • 10篇上海市传染病...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血液学研...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生物技术...

作者

  • 10篇孙家强
  • 9篇吴瑞庭
  • 8篇巫善明
  • 4篇姜嘉
  • 4篇王鸿利
  • 4篇沈霖德
  • 3篇邵慧珍
  • 3篇张文化
  • 2篇陈慧芬
  • 2篇陈怡群
  • 2篇王学峰
  • 1篇王振义
  • 1篇支立民
  • 1篇朱立红
  • 1篇黄霞萍

传媒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成药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年份

  • 1篇1994
  • 3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88
  • 2篇198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变化的研究
1991年
对121例正常人和46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测定16项凝血指标、10项抗凝指标和7项纤溶指标。结果表明,除FⅧ:C、VWF:Ag和VWF:Ag/FⅧ:C,α_2、M.α_1-AT高于正常对照(p<0.01)外,其余各种凝血因子均减低,且与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纤溶指标结果揭示患者呈原发性纤溶的变化。本文为研究肝炎出血机理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判断肝炎的病情和预后提供了参考指标。
王鸿利邵慧珍支立民黄霞萍陈怡群吴瑞庭姜嘉沈霖德孙家强王振义巫善明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凝血因子纤溶活性
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病毒性肝炎中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纤溶酶原(PLG∶Ag、PLG∶a)、纤溶酶(P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是纤溶系统中的几个重要指标,都与肝脏有很大关系,因肝脏是合成这些物质的主要场所,并与维持血液中这些物质的水平有关。因此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时这些指标的测定。
朱立红王鸿利陈怡群吴瑞庭姜嘉沈霖德巫善明孙家强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纤溶酶原纤溶酶
18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Ⅷ:C、ⅧR:Ag测定及动态观察
1992年
我们自1989年3月至1991年1月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下称EHF)182例,对其中54例作Ⅷ∶C、ⅧR∶Ag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本组病例均系住院EHF患者,其中男124例,女58例。
储峰王宗一王水南李仲平季青王霞明张文化孙家强吴瑞庭巫善明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AG
肝炎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的变化
1991年
作者报道39名正常人及2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测定结果:正常人组t-PA和PAI分别为1.92±0.72IU/ml和6.38±2.57AU/ml;各型肝炎组的t-PA活性较正常人组高(P<0.001),PAI活性较正常人组低(P<0.001)两者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变化。
王学峰邵慧珍王鸿利吴瑞庭姜嘉沈霖德巫善明孙家强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T-PAPAI血浆
凝血因子XⅢ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中的变化
该文介绍采用兔抗人因子XⅢ亚基(XⅢ-α)和兔抗人因子XⅢb亚基(XⅢ-b)抗血清藉电免疫扩散法测定了21名正常人及103名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因子XⅢ亚基水平,结果发现血浆因子XⅢ亚基抗原(XⅢα亚基抗原(XⅢ-α:Ag...
孙家强吴瑞庭张文化
关键词:自身抗原免疫血清病毒性肝炎免疫扩散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4年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蒋慧新,巫善明,孙家强,陈慧芬,吴瑞庭蛋白C(PC)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依赖维生素K抗凝蛋白,血浆中以酶原形式存在,经激活后成为活化蛋白C(APC)。蛋白C可分蛋白C抗原(PC:Ag)和蛋白C活性(PC:...
蒋慧新巫善明孙家强陈慧芬吴瑞庭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重症蛋白C活性检测
心血康对凝血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实验研究新药地奥心血康对凝血作用的机制。采取体外实验方法,取正常人新鲜血浆,每人配对二管,实验组加入心血康;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经测定,实验组PT与KPTT都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而HPT变化不明显(P>0.05);V:C下降十分明显(P<0.001);TT无显著变化。
吴瑞庭陈慧芬孙家强巫善明陈关权
关键词:凝血
凝血因子ⅩⅢ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中的变化
1987年
本文采用了兔抗人因子ⅩⅢ亚基(ⅩⅢ-a)和兔抗人因子ⅩⅢb亚基(ⅩⅢ-b)抗血清借电免疫扩散法测定了21名正常人及103例瞒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因子ⅩⅢ亚基水平,结果发现血浆因子ⅩⅢa亚基抗原(ⅩⅢ-a:Ag)及b亚基抗原(ⅩⅢ-b:Ag)在各组肝炎患者血浆中均有显著下降.其中7例死亡者中有2例肝硬化ⅩⅢ-a:Ag和ⅩⅢ-b:Ag与正常组比较分别为29.8%和44.7%,5例重型肝炎为33.4%和68%,并伴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这些结果表明了ⅩⅢ-a:Ag和ⅩⅢ-b:Ag值的测定对诊断和估计肝病的严重程度以及了解凝血系统的状态具有实用价值.
孙家强吴瑞庭张文化盛蓝明赵清海张天仁
关键词:COAGULATIONFACTORCOAGULATIONFACTOR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免疫扩散法凝血系统死亡者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栓烷B_2及6—酮PGF_(1α)变化的研究
1992年
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上常有轻重不等的止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和血管壁前列腺素代谢产物TXA2和PGI2参与体内止凝血过程的调节。但病毒性肝炎时有关TXA2和PGI2的代谢,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本文对30例正常人和176例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浆TXA2,PGI2的代谢终产物TXB2和6—酮PGF进行了检测,现报道于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一)正常人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均系本院键康职工,无心、肝、肾、肺疾病史。
王学峰王鸿利邵慧珍吴瑞庭姜嘉沈霖德巫善明孙家强吴作新
关键词:PGF血栓烷凝血过程病毒抑制病毒血症
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抗胰蛋白酶检测及其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1988年
采用Lavorell氏火箭电泳法和改良Lane氏法分别对24名正常人和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5例进行了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抗胰蛋白酶(а1-AT)检测.有45%的患者血清自蛋白正常而PA降低,其中3例PA降至零者均治疗无效死亡.各型肝炎的Tf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下降程度依次为重型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急性肝炎.血清а1-AT除急性肝炎时增高和重型肝炎降低外,其它各型肝炎均无明显变化.肝病时综合分析此三种蛋白的变化对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盛蓝明吴瑞庭孙家强巫善明张文化
关键词:血清前白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