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人到“人”,再到人——五四以来文学的主体性解读
- 2016年
- 在我国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对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认识经历了从封建社会解放出来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大写的人自立于天地之间;到建国后作为社会的"螺丝钉"的依附于社会政治的集体的"人";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来后重新发现自我的人这么几个阶段。这一看似简单的"轮回"背后却包含着复杂的政治——文化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与探究会帮助我们廓清不同时代对于"人"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
- 刘世浩
- 关键词:启蒙
- 当代文学初始阶段的多样化因素
- 2017年
- 提到当代文学,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无休止的各种运动,还有一部分人会回忆起那段一言难尽的痛苦经历。意在探究当代文学发展的各个时期的内部连续性之所在。
- 刘世浩
- 关键词:当代文学连续性文艺政策
- 80年代“新启蒙”的话语失范及精神滑落
- 2016年
- "新启蒙"运动在上世纪80年代的兴起无论在文学界还是思想界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与当时思想解放的时代氛围相互辉映,掀起了继"五四"启蒙运动之后又一次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潮流。选取"新启蒙"作为切入点,探究其在市场经济兴起之后随着社会日常生活的变迁所产生的话语失范及其启蒙精神的日趋滑落,以便廓清被掩盖在经济繁荣假象之下的生活真实面貌。
- 刘世浩
- “十七年”时期文学寻找自身的尝试
- 2017年
- "十七年"时期文学最为常见的创作题材是"革命历史叙事",在叙事技巧方面除了无保留地采用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外,对我国传统叙事文学的借鉴也是常见的。从"革命历史叙事"角度切入,分析"十七年"时期主流文学创作模式之内存在着的"溢出常规"的、旨在探索文学自身特性的写作实践,以及此类创作活动与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同类尝试的历史勾连。
- 刘世浩
-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革命历史小说
- “朦胧诗论争”与八十年代诗学观念的确立
- 本文拟以朦胧诗论争作为切入点,尝试探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新诗创作领域诗学观念的确立过程,并将与这一论争相关的时代语境、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等文学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作为考察这一问题的基本“场域”,以便立足于诗歌问题的同...
- 刘世浩
- 关键词:诗歌创作诗学观念政治诉求朦胧诗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