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科委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药代
  • 4篇药代动力学
  • 3篇纳米乳
  • 3篇环维黄杨星D
  • 3篇肠吸收
  • 2篇羟丙基-Β-...
  • 2篇糊精
  • 2篇姜黄素
  • 2篇包合
  • 2篇包合物
  • 1篇等效性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利用
  • 1篇药物利用分析
  • 1篇医院门诊
  • 1篇用药
  • 1篇用药分析
  • 1篇用药金额
  • 1篇用药频度
  • 1篇在体肠

机构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作者

  • 8篇陈静
  • 7篇张景勍
  • 5篇蒋心惠
  • 2篇王红
  • 2篇赵华
  • 2篇胡雪原
  • 2篇雷婷婷
  • 1篇孙全
  • 1篇何丹
  • 1篇杨梅
  • 1篇吴寒寅
  • 1篇李娜
  • 1篇张严方
  • 1篇陈学梁

传媒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酮康唑促进环维黄杨星D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大鼠在体肠吸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CB)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CBHD)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探讨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酮康唑(KET)对CB和CBHD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CB组、CBHD组、KET+CB组、KET+CBHD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采用单向灌流法考察CB和CBHD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及KET对CB和CBHD肠吸收行为的影响。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法测定CB浓度,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体积比);激发波长为231 nm,发射波长为385 nm;柱温为25℃,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所建HPLC/FLD法专属性好,以CB峰面积(A)对CB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建立的标准曲线方程为A=106.7 C+41.861(R2=0.999 08),表明CB在0.5~20.0μ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低、中、高3个浓度(1.0、5.0、10.0μg/m L)样品溶液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2.25%、2.44%、3.04%,日间精密度分别为4.22%、2.00%、2.50%,符合方法学要求。低、中、高浓度样品溶液的回收率分别为99.08%、98.24%、97.25%,符合方法学要求。加入KET后,CBH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CB的4.18、5.05、1.91、2.85倍(P<0.05),有效渗透率(Peff)分别为CB的4.92、5.98、2.19、3.24倍(P<0.05)。结论 KET可促进CB与CBHD在肠道的吸收。
鲁文娟陈静张景勍蒋心惠
关键词:环维黄杨星D包合物酮康唑肠吸收
2008年至2012年某三甲医院门诊消化系统药物利用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消化系统药物的利用现状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8年至2012年某三甲医院消化系统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消化系统药物的使用数量及销售金额逐年上升;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分别是胃酸分泌抑制药、肝胆疾病辅助用药、胃黏膜保护药;DDDs较高的为胃酸分泌抑制药、促胃肠动力药;销售金额近5年排首位的是雷贝拉唑钠;DDDs排序前10位药物的序号比基本趋近于1,DDC值较低。结论消化系统药物用量在普遍增加,且药品排序变化不大,日均用药费用较低,该院门诊用药较合理。
吴寒寅陈静
关键词:消化系统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用药分析
环维黄杨星D磷脂复合物药代动力学评价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HPLC/FLD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环维黄杨星D(CB)的含量,考察SD大鼠口服灌胃给予CB磷脂复合物(CBPC)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以溶剂挥发法制备CBPC。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磷脂/CB、主药浓度作为考察指标,以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口服灌胃给予CBPC和CB(60mg/kg,以CB计)后,分别在15min、30min、1、2、3、4、5、6、8、12、24h等时间点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以HPLC/FLD法测定血浆中CB的浓度。采用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荧光检测激发波长231nm,发射波长385nm,柱温25℃。结果CBPC和CB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AUC_(0-t)为(1 703.81±549.38)μg·h·L^(-1)和(619.93±75.67)μg·h·L^(-1);T_(max)为(6.00±0)h和(4.33±0)h;C_(max)为(82.32±9.55)μg·L^(-1)和(69.27±8.66)μg·L^(-1)。CBPC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74.84%。结论磷脂复合物提高了CB的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
陈静张景勍何丹王红雷婷婷蒋心惠
关键词:环维黄杨星D磷脂复合物药代动力学
溴吡斯的明新型纳米乳体外释放和大鼠在体胃肠吸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制备油包水型溴吡斯的明新型纳米乳(novel pyridostigmine bromide nanoemulsion,PPNE),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及各胃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选用3种不同浓度pH 6.8、pH 7.4、pH 7.8的PBS以及pH 1.2的HCl作为释药介质,测定并绘制其体外释药曲线;并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模型,比较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bromide,PB)和PPNE在胃肠道的吸收行为。结果在4种释放介质中,PB释放速率较快,而PPNE释放速率相对减缓;PPNE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渗透系数(P_(app))较PB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段中均增加。经t检验,PB和PPNE在4个肠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NE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其药物在体肠段的吸收;体外释放中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袁誉铭陈学梁陈静李娜张景勍
关键词:纳米乳体外释放透析法胃肠吸收
吴茱萸碱新型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吴茱萸碱新型纳米乳(evodiamine novel nano emulsion,ENNE)中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研究ENNE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比较ENNE与EVO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12只SD大鼠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灌胃给予ENNE(相当于EVO 100mg/kg)与EVO(100mg/kg),采用HPLC法测定5min、10min、15min、30min、45min、1h、2h、5h、8h、12h、24h、48h、72h大鼠体内EVO的血药浓度。HPLC法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66∶34,体积比),流速为1.0mL/min,进样体积为100μL,检测波长为225nm。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用DAS 2.1.1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与生物等效性。结果建立的HPLC法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与精密度符合分析方法学要求。ENNE与EVO的AUC0-∞分别为(8 248.88±69.92)μg·h·L^(-1)、(884.82±83.52)μg·h·L^(-1),半衰期分别为(1.70±0.60)h、(1.05±0.45)h。ENNE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EVO的9倍,半衰期约为EVO的1.62倍,ENNE与EVO不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 ENNE较EVO更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ENNE与EVO不具生物等效性。
雷婷婷张景勍陈静张严方赵华
关键词:吴茱萸碱纳米乳药代动力学肠吸收半衰期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与姜黄素的药代动力学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考察了SD大鼠口服灌喂给予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药代动力学特征。将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服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混悬液后,于不同时间点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HPLC法测定血浆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单体姜黄素的浓度,DAS 2.1.1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单体姜黄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为0.75 h和0.25 h;Cmax为(62.90±2.64)μg/L和(61.64±4.30)μg/L;AUC0~72 h为(281.75±3.61)μg/(L·h)和(171.79±32.18)μg/(L·h);AUC0~∞为(291.31±15.15)μg/(L·h)和(190.46±43.81)μg/(L·h)。表明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单体姜黄素相比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
陈静张景勍杨梅蒋心惠胡雪原
关键词:姜黄素药代动力学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与姜黄素纳米乳药代动力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制备并考察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和单体姜黄素纳米乳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雄性SD大鼠口服灌胃分别给予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和单体姜黄素纳米乳后,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单体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浓度,DAS 2.1.1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得到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和单体姜黄素纳米乳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为1.50h和1.00 h;C_(max)为(85.87±2.53)和(85.60±2.30)μg/L;AUC0~72 h为(788.23±52.04)和(1 345.50±64.88)μg/L·h。表明姜黄素纳米乳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比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更好。
陈静杨梅张景勍蒋心惠胡雪原
关键词:姜黄素纳米乳药代动力学
环维黄杨星D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理化性质与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本研究对制备的环维黄杨星D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D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complex,CBHD)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CBHD物进行表征。大鼠灌胃给予CBHD和环维黄杨星D(CB)混悬液后,于不同时间点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HPLC/FLD测定血浆中CB的浓度。结果:CBHD的理化性质与CB和物理混合物明显不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结果显示形成包合物后一种新物相峰出现;CBHD和CB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为(76.83±6.73)μg/L和(69.27±8.66)μg/L;Tmax为(6.00±0.00)h和(4.33±0.00)h;AUC0~t为(1 541.04±178.61)μg/(L·h)和(619.93±75.67)μg/(L·h)。结论:CBHD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48.58%,CBHD明显提高了CB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陈静张景勍赵华王红孙全袁誉铭蒋心惠
关键词:环维黄杨星D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生物利用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