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星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可见光
  • 2篇纳米
  • 2篇可见光光催化
  • 2篇光催化
  • 2篇标准物质
  • 2篇催化
  • 1篇氮掺杂
  • 1篇碘化
  • 1篇氧化锡
  • 1篇氧化银
  • 1篇异辛烷
  • 1篇异质结
  • 1篇油气
  • 1篇油气田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示踪
  • 1篇示踪剂
  • 1篇碳酸
  • 1篇气体

机构

  • 8篇中国测试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捷贝通石油技...
  • 1篇四川航天神坤...
  • 1篇中测测试科技...

作者

  • 8篇王星
  • 3篇张鹏辉
  • 2篇杨嘉伟
  • 2篇方正
  • 2篇李璞
  • 1篇张苏敏
  • 1篇周鑫
  • 1篇潘义
  • 1篇袁礼
  • 1篇刘仁红
  • 1篇王维康
  • 1篇李志昂
  • 1篇郑力文

传媒

  • 3篇应用化工
  • 3篇中国测试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N-(BiO)_2CO_3负载Pt的制备及其可见光下降解甲醛性能
2018年
以硝酸铋为Bi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N源,在常温下合成N-(Bi O)2CO3。以N-(Bi O)2C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在其表面沉积Pt。使用新型LED节能灯为光源,通过动态测试法考察了Pt@N-(Bi O)2CO3催化氧化甲醛行为。研究发现,相比于N-(Bi O)2CO3,负载Pt之后的材料在可见光下显示出更高的光催化活性。2%Pt@N-(Bi O)2CO3对初始浓度0. 72 mg/m3、流速820 m L/min的甲醛可以达到65. 2%的降解效率。采用XRD、TEM、HRTEM、UV-Vis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Pt的负载并没有改变N-(Bi O)2CO3的晶型和能带结构,说明Pt纳米粒子在催化反应中并非起共催化剂的作用,而是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促进可见光的吸收,并将激发的电子转移到N-(Bi O)2CO3的导带,提高光催化效率。
王星李璞牟科全曹文广张婷方正
关键词:氮掺杂可见光
纳米SnO2可见光下光催化氧化NO被引量:1
2020年
以SnI4为前驱体,采用SnI4低温水解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粒径约3 nm的纳米SnO2,并采用XRD、TEM、HRTEM、UV-Vis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相比商用SnO2,制备出的SnO2纳米颗粒由于其结晶度降低,粒径更小,使得纳米SnO2禁带宽度更窄,对光的吸收范围成功拓宽至了可见光区。该方法路线简单高效,不需要经过高温处理。合成的SnO2经过动态测试法进行测试,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对流速为2.4 L/min、浓度为550μg/dm^3的NO降解率可达39.88%。
李璞牟科全张鹏辉袁琴王星
关键词:二氧化锡可见光光催化结晶度
基于色谱法校正因子测定氢气中微量氩杂质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助力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以及提升行业氢气质量,解决氢气质量分析方法中因氧、氩难以有效分离而导致氩杂质定量困难的技术问题。方法建立了基于色谱法校正因子准确测定氢气中微量氩杂质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自主研制的氢中氩和氢中氧气体标准物质建立氦离子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氧气和氩气在氦离子化气相色谱仪上的校正因子,建立氧气和氩气的响应关系,并对响应关系进行长期稳定性考查,然后通过微量氧分析仪单独测定氢气中的氧杂质含量。结果依据氧、氩的响应关系准确测定氢气中氩杂质含量。结论首次提出了氦离子化气相色谱法联合电化学法测定氢气中氩气杂质分析方法。该方法原理简单、可操作性强、测定范围宽,弥补了氢能产业发展中氩杂质分析方法的不足,在氢气质量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李志昂王成然王凯刘仁红王星袁礼
关键词:氢能
异辛烷纯度标准物质的研制被引量:5
2019年
该文研制异辛烷纯度标准物质,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质量平衡法开展纯度定值研究工作。质量平衡法研究中使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对主成分异辛烷和有机杂质进行色谱含量测定,同时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离子色谱、灰分测试方法和卡氏水分仪对原料中的无机杂质准确定量。在确认原料主成分和杂质性质稳定的条件下,进一步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异辛烷的纯度,并开展均匀性和稳定性考察和数据统计分析。对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估和数学拟合。经考察该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在1年内性质稳定,特性量值准确。研制的异辛烷纯度标准物质纯度值为99.86%,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26%(k=2)。
杨嘉伟张鹏辉张惠薛元高琴青颖王星
关键词:异辛烷差示扫描量热法
Ag/Ag_(2)O的合成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以硝酸银为银源,通过绿色化学法合成纳米Ag溶胶,进一步采用湿化学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具备高性能可见光响应的Ag/Ag_(2)O复合光催化剂。同时采用XRD、SEM、UV-Vis DRS、XPS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出了金属-半导体异质结结构的Ag/Ag_(2)O颗粒,其粒径约200 nm,禁带宽度为1.42 eV。通过负载纳米Ag的方法,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增强了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同时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提高了量子效率,使Ag_(2)O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王星牟科全袁方肖炼张苏敏周鑫方正
关键词:氧化银纳米银可见光光催化异质结
氢燃料品质分析中基于临界流锐孔的气体稀释方法
2023年
目的解决国内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氢燃料微痕量杂质组分准确分析难题。方法建立了基于临界流锐孔原理的气体稀释方法以适用于氢燃料品质分析,由于氢燃料品质分析中待测样品主组分为氢气而不是氮气,故引入响应因子数学模型,研究了对不同种类气体的流量影响。结果经实验验证,气体稀释方法的稀释比达到1∶1000以上,稀释比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优于1%,实现了动态发生微痕量级(摩尔分数10-9)水平的氢中甲醛、甲烷组分的气体标准物质,其含量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不大于7%,各稀释含量间线性相关系数R 2大于0.999。结论氮中甲醛和氢中甲醛的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响应因子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并且经过响应因子修正后的气体稀释方法可明显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熊华竞范连军王星邓凡锋邓文清王维康
关键词:氢燃料
黏度标准物质研制被引量:13
2015年
为满足液体黏度测量仪器量值溯源、黏度测量质量控制对黏度标准物质的需求,研制具有不同黏度水平的系列黏度标准物质。以精制甲基硅油为原料,采用哈克旋转流变仪、标准毛细管黏度计和基准恒温槽测试该系列标准物质的流动性、黏度、黏度-温度变化率以及表面张力,并对其均匀性、稳定性和不确定度进行检验和评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黏度标准物质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在(20±5)℃下可保存一年,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24%~0.61%(k=2)。通过与国家一级黏度标准物质量值比对,其定值结果的准确性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的技术指标要求。该系列标准物质可用于黏度测试过程中的方法验证和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等。
王星潘义张鹏辉杨嘉伟
关键词:标准物质甲基硅油黏度不确定度
六氟化硫(SF6)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其在油气田示踪剂定量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示踪检测技术是油气藏监测中常用的检测技术,而六氟化硫(SF;)作为气体示踪剂已经广泛应用于油气藏的跟踪探测中。为了能准确定量检测六氟化硫气体示踪剂的浓度值,需要高准确度的六氟化硫气体标准物质。以高纯六氟化硫为原料,高纯氮气为稀释气,采用称量法制备了氮气中六氟化硫气体标准物质,量值水平0.100~10.0μmol/mol。通过浓度随压力、时间的变化考察了其均匀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氮气中六氟化硫气体标准物质具有较好的压力均匀性和稳定性,量值准确可靠。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新疆油田玛13X井区M13井组和玛1X井区M61井组的气体样品中示踪剂进行检测分析,采用外标法准确定量了其浓度,得到了示踪剂的产出曲线,确认了该区块注采井的连通关系,结果表明标准物质保证了油气田示踪剂微量浓度定量检测的准确性,为之后提高油气藏采收率提供了理论支持。
郑力文敖科袁琴李仲王星周鑫
关键词:六氟化硫标准物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