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宇光

作品数:70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会议论文
  • 3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5篇癫痫
  • 15篇难治
  • 14篇脑电
  • 13篇难治性癫痫
  • 12篇手术
  • 11篇电图
  • 10篇颞叶
  • 9篇脑电图
  • 8篇致痫
  • 8篇综合征
  • 7篇药物难治性癫...
  • 7篇丘脑
  • 7篇颞叶癫痫
  • 7篇SEEG
  • 7篇STURGE...
  • 7篇大脑
  • 6篇外科
  • 5篇电刺激
  • 5篇切除
  • 5篇机器人辅助

机构

  • 70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脑重大疾...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70篇关宇光
  • 57篇栾国明
  • 41篇周健
  • 34篇王梦阳
  • 34篇王静
  • 21篇刘长青
  • 14篇翟锋
  • 13篇赵萌
  • 12篇徐飞飞
  • 8篇丁浩然
  • 7篇李天富
  • 6篇张尧
  • 4篇潘军红
  • 4篇翟峰
  • 3篇陈述花
  • 3篇遇涛
  • 2篇栾伟
  • 2篇张凯
  • 2篇张小英
  • 2篇王茜

传媒

  • 6篇癫痫杂志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4篇第六届CAA...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保健与生活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家庭医药(就...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1篇2021
  • 9篇2020
  • 15篇2019
  • 8篇2018
  • 1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10
2021年
根据2015年中国抗癫痫协会的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我国癫痫患病率约0.4%~0.7%,有约600万活动性癫痫患者[1]。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控制,但仍有约30%~40%为药物难治性,即合理使用两种ASMs治疗后仍不能控制发作[2]。
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生理学组吴晔周健关宇光孟凡刚季涛云栾国明姜玉武张建国
关键词:迷走神经刺激临床诊疗指南药物难治性癫痫中国专家共识抗癫痫
立体定向脑电技术精准定位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所致癫痫的致痫灶
刘长青关宇光栾国明
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辅助下的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入精准定位致痫灶及切除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入术在致痫灶精确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对三博脑科医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间行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人的140例癫痫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电极置入,其中单侧置入109例,双侧置入31例.3例在置入过程中出血.139例完成了长程视频脑电(VEEG)监测,平均监测8.4 d(2~35d),平均捕捉到10.8次(0~98次)惯常发作.置入电极后无脑脊液外漏、颅内血肿、电极折断和死亡病例发生,2例患者出现头皮感染(感染率为1.43%).140例患者中7例进行了二次置入,1例进行了三次置人.130例监测后明确了致痫灶.行致痫灶切除并且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共71例,其中Engel评级I级56例(占78.9%),Ⅱ级2例(占2.8%),Ⅲ级3例(占4.2%),Ⅳ级10例(占14.1%).结论 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当非侵人性评估结果难以确定致痫区时,采用颅内电极置人并进行VEEG监测是定位致痫区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立体定向电极置入术,其微创、手术时间短、无永久性副作用及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
周健翟锋关宇光赵萌栾伟滕鹏飞陈述花王静王梦阳栾国明
关键词:颅内电极癫痫外科
不同麻醉方式下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局部麻醉(22例)或者全身麻醉(18例)下行双侧STN-DBS手术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共40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Hoehn-Yahr分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价手术前后运动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和记忆力、抑郁和焦虑情绪。结果全身麻醉组第2根电极靶点偏移低于局部麻醉组[(0.98±0.39)mm对(1.21±0.35)mm;t=-2.041,P=0.048],第1根电极靶点偏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6±0.29)mm对(1.01±0.35)mm;t=-0.496,P=0.623]。与手术前相比,术后6、12和24个月随访时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开"期和"关"期UPDRS-Ⅲ评分(均P=0.001)、Hoehn-Yahr分期(均P=0.001)均明显降低,ADL评分增加(均P=0.001);但两组各项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局部麻醉组HAMA-14评分高于入院时(P=0.027)、全身麻醉组HAMD-17评分(P=0.008)和HAMA-14评分(P=0.001)低于术前1 d;术后6、12和24个月随访时两组HAMD-17评分(均P=0.001)和HAMA-14评分(均P=0.001)分别低于入院时、术前1 d和术后1 d,且全身麻醉组HAMD-17评分低于局部麻醉组(P=0.048)。结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下STN-DBS均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和抑郁情绪,且不影响认知功能和记忆力,但应注意围手术期不同麻醉方式情绪波动的相关特点,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适应证综合选择麻醉方式。
王澍赵萌王军王雄飞潘军红刘长青刘钊张春生张小英韩一仙栾国明关宇光
关键词: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法丘脑底核
脑磁图在颞叶癫痫痫性放电起源侧别判定中的作用
目的颞叶癫痫在在青少年及成人症状性癫痫中占比可达50%以上,其中双侧颞叶癫痫是诊疗的难点。头皮脑电图显示双侧颞叶放电的患者,通过颅内电极证实有60-80%仍为单侧起源。脑磁图为无创性检查,时间分辨率1ms,空间分辨率1m...
滕鹏飞翟锋丁浩然王静王茜赵萌关宇光王梦阳周健
文献传递
全麻下机器人辅助STN-DBS治疗高龄帕金森病的经验分享
2023年
目的 分析探讨高龄(>80岁)帕金森病(PD)患者全麻下机器人辅助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植入术(STN-DB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接受全麻下机器人辅助双侧STN-DBS治疗的3例高龄P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并随访评估术后6、12个月的临床症状(UPDRS-Ⅲ开、关期评估运动症状、LEDD评估用药情况、H-Y分期评估症状严重程度)、神经心理预后(HAMA评估焦虑情绪、HAMD评估抑郁情绪)、认知预后(WAIS评估智力认知)及生活质量(AD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3例高龄PD患者STN-DBS手术顺利,无严重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后靶点验证植入误差均在0.7 mm以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评估时,运动症状、症状严重程度、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均较前有显著改善,术后用药量显著减少,神经认知功能无显著变化;6个月随访数据与12个月数据基本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麻下机器人辅助STN-DBS对高龄PD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安全性基本可控,术后患者运动症状、药物减量、神经心理、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且神经认知功能总体无影响。但应同时注意高龄患者一般状况,根据患者个体状况,对高龄PD患者选择进行STN-DBS治疗。
孙卫进王澍关宇光赵萌赵萌潘军红潘军红马皓伟程子章张小英张小英栾国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高龄脑深部电刺激术
机器人辅助立体脑电精准定位大脑皮质发育不良
刘长青关宇光栾国明
局灶性中央区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致痫灶局限于中央区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点、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评估的53例诊断为局灶性中央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切除性治疗与非切除性治疗(皮质热灼、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下的热凝毁损及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癫痫预后及治疗后的肢体功能改变。结果53例患者中男33例,女20例,患者年龄3-45(19±11)岁。30例患者最终接受了切除性治疗,23例患者接受了非切除性治疗。切除性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非切除性治疗组,EngelⅠ级率比较为83.3%(25/30)比39.1%(9/23)(P=0.011)。切除性治疗组术后1周[73.3%(22/30)比21.7%(5/23),P=0.006]和3个月[30%(9/30)比0,P=0.016]肌力下降发生率均高于非切除性治疗组。结论在诊疗过程中,结合多模态检查方法有利局灶性中央区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定性定位诊断;而立体定向脑电图在该疾病的诊断、功能定位及治疗中都存在着较高价值。切除性治疗仍是当前最有效的终止癫痫发作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更高的术后功能障碍的风险。
刘钊周健关宇光翟锋王梦阳王静赵萌王雄飞张尧滕鹏飞栾国明
关键词:癫痫药物难治性癫痫中央区外科治疗
双侧非对称强直发作的症状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阐明广义双侧非对称强直发作(BATS)三种亚型的症状学特点,总结该组症状学在发作起始区(SOZ)定侧及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与不对称强直性肢体姿势(ATLP)的差异。方法回顾2011年9月至2018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的385例患者,只要监测中记录到1次癫痫临床发作表现为BATS或ATLP,便归入对应组别。采用Engel′s分级标准评价手术预后,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癫痫发作描述根据Lüders发作症状学分类,用箭头将发作症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连接。结果BATS经典型和双侧近端强直在是否能"作为独立发作""作为发作起始及结束""伴有偏转"及"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广义BATS和ATLP相比,除是否能"作为独立发作"和"出现于偏转之前"两个特征外(P值分别为1.000和0.068),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TS经典型和第2运动区癫痫对SOZ的定侧价值高达100.0%。广义BATS患者SOZ分布脑区较广泛,但罕见于额眶回、额极、内侧颞叶;双侧近端强直在辅助感觉运动区及临近区域的出现率与其他脑区相比,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但有低的趋势[分别为0/8、40.0%(18/45),χ^2=3.226,P=0.072]。BATS与ATLP相比,对SOZ定侧价值更高[分别为84.9%(45/53)、57.1%(24/42),χ^2=9.086,P=0.003],且起源于内侧颞叶较少[分别为3.8%(2/53)、23.8%(10/42),χ^2=8.523,P=0.004]。结论与ATLP明显不同,广义BATS发作以上肢近端肌肉强直为核心特征,且在SOZ定侧和定位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梦阳王静闫兆芬王姮徐飞飞杨玉姣邓琴琴王洁周健关宇光翟锋栾国明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
机器人引导立体脑电射频毁损治疗下丘脑错构瘤所致癫痫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引导立体脑电射频热凝毁损治疗下丘脑错构瘤所致难治性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采用机器人引导立体脑电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的4例下丘脑错构瘤所致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3例术后达到完全缓解,无发作(Engel分级Ⅰ级);1例发作减少75%(Engel分级Ⅲ级)。结论下丘脑错构瘤所致癫痫往往是药物难治性癫痫。机器人引导立体脑电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下丘脑错构瘤所致癫痫安全、有效,可减轻甚至能完全控制癫痫发作。
刘长青程前关宇光栾国明
关键词:下丘脑错构瘤难治性癫痫机器人射频热凝毁损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