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军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叙事
  • 1篇许三观
  • 1篇叙事比较
  • 1篇叙事功能
  • 1篇意象
  • 1篇隐喻
  • 1篇隐喻功能
  • 1篇余华
  • 1篇余华小说
  • 1篇三观
  • 1篇失序
  • 1篇启蒙
  • 1篇文学
  • 1篇乡土
  • 1篇小说
  • 1篇卖身
  • 1篇卖血
  • 1篇荒诞
  • 1篇故乡
  • 1篇分身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

作者

  • 4篇冯军
  • 2篇宋剑华

传媒

  • 1篇晋阳学刊
  • 1篇肇庆学院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新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路上的荒诞——余华小说“道路”意象的隐喻功能与内涵被引量:1
2016年
余华小说的"道路"意象,承担着为小说架构线索、为故事提供发生空间等方面的叙事功能。同时,"道路"意象对小说的主题具有隐喻的功能:是世事易变的隐喻,是人类寻找精神归依而难以实现的神话,是命运对人类存在的桎梏。总而言之,"道路"是余华发见人世荒诞本真的手段。
冯军
关键词:余华叙事功能隐喻功能
卖身·卖节·卖血——陈白露、甫志高与许三观人物之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引言:文本的商品买卖语境新文学的百年历程孕育出众多的文学形象,众生百态跳跃于字里行间。毫无疑问,陈白露、甫志高和许三观称得上是'五四'时期、十七年文学时期和新时期三个时间段的代表人物。三人凭借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学人不同角度地剖析、解读,研究成果丰富。然而,将三人置于一处,比较参证三人的形象内涵尚属空白。作为高级交际花,陈白露卖身为生;作为叛徒。
冯军宋剑华
关键词:文学百态
启蒙无效与革命有理——鲁迅《故乡》与茅盾《春蚕》的乡土叙事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鲁迅的《故乡》与茅盾的《春蚕》同时作为现代乡土小说的扛鼎之作,代表着作家各自的思想立场,是作家对乡土的文学想象,体现了作家对乡土的主观介入。同一文化帷幕下与历史原场中的乡土中国,在鲁迅启蒙主义与茅盾左翼革命的视域下,其"乡景"、"乡民"与"乡里关系"都呈现出截然迥异的形态。两位作家分别将乡土赋予启蒙无效论与革命有理说的文学想象。两者的思想言说恰恰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功利性色彩,文学是为社会变革服务的想象性表达。
冯军宋剑华
关键词:《故乡》《春蚕》乡土启蒙
失序的两种形态——以王威廉《获救者》和陈崇正《黑镜分身术》为中心
2019年
王威廉和陈崇正代表着80后广东作家群的最美收获。王威廉的《获救者》和陈崇正的《黑镜分身术》,二者同时关注到权力和资本运作背景下的失序状态。两位作家对风景、身体和记忆的失序都有深入的描述,然而他们的失序却呈现出两个不同的向度,王威廉的失序表现为政治权力掌控中人心的失序,而陈崇正则表现城乡互动过程中乡村的失序。
冯军
关键词:失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