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煜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桑丁香假单胞菌被引量:5
- 2016年
- 由桑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以下简称Psm)引起的桑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桑树细菌性病害,建立对病原菌的早期检测技术,有利于及时制定病害的防控技术措施。依据致病性相关基因hrp Z的片段设计的一对引物能够在Psm中特异性地扩增出195 bp大小的条带,而用于对其他致病变种的丁香假单胞菌和其他种属病原菌的扩增则没有此条带。利用Psm14-7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扩增,模板DNA质量浓度在6×10^(-5)~6 ng/μL范围内与扩增所得Ct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224 69x+14.034 45(R^2=0.997 09),检测的最低限为(60±0.001 2)fg/μL;以Psm14-7菌液为模板进行q PCR,菌液浓度在1×10~2~1×10~8CFU/m L范围内与Ct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4.562 15x+46.911 67(R^2=0.988 72),最低检测限为(10~2±0.008 3)CFU/m L。于桑树植株人工接种Psm后不同时间,对出现各种症状植株中的菌群数量进行q PCR检测,结果显示:接种后的第4~8天可能为病原菌诱导桑树的过敏性反应和系统获得性抗性关键时期,影响到了Psm的增殖速度;能引起健康桑树暴发桑疫病的致病菌最低浓度为(1.5×10~8±0.076 8)CFU/g。建立的q PCR检测方法,对由Psm引起的桑疫病的田间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包奇曹梦琪周雨郑煜李长龙王海燕王俊王俊盛晟
- 关键词:桑疫病HRP实时荧光定量PCR
- 桑椹鲜果经壳聚糖咖啡酸衍生物保鲜处理后的主要活性成分检测被引量:9
- 2016年
- 壳聚糖咖啡酸衍生物可溶于水,具有抑菌、杀菌等生物活性。利用自行合成的壳聚糖咖啡酸衍生物处理桑椹鲜果后测定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为寻找新的桑椹保鲜剂提供理论依据。采摘的桑椹鲜果分别经5 g/L壳聚糖咖啡酸衍生物、5 g/L壳聚糖+0.225 g/L咖啡酸的混合物、5 g/L壳聚糖、0.225 g/L咖啡酸和蒸馏水处理后低温(4℃)储存,于不同时间段测定各处理组桑椹鲜果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花青素、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及含水率。结果表明,5 g/L壳聚糖咖啡酸衍生物溶液处理可以减缓桑椹鲜果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及含水率的降低速度,并在一定程度提高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至储存第18天桑椹鲜果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分别是蒸馏水对照组的1.25倍、1.40倍、1.93倍,至储存第15天时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是蒸馏水对照组的1.21倍、1.26倍。试验结果提示:壳聚糖咖啡酸衍生物用于桑椹鲜果的保鲜可以较好地保护桑椹的营养保健品质。
- 杨采风李长龙周雨郑煜盛晟丁靖志吴福安
- 关键词:保鲜剂桑椹花青素
- 混腔室茧蜂的寄主选择与发育策略及其对桑螟的营养与免疫调控
- 桑螟是桑树的主要虫害,每年都给桑蚕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失。作为目前防治桑螟的主要手段,化学防治引起的环境污染、桑螟抗药性等问题日益凸显,而且化学农药的施用极易对家蚕造成药害。因此,急需找到一种绿色防治手段。混腔室茧蜂是桑螟...
- 郑煜
- 关键词:桑螟寄主选择免疫调控
- 文献传递
- 基于cfl基因PCR扩增应用于桑疫病快速分离的研究
- 近年来,桑疫病在全国桑种植区危害较为严重,给我国蚕桑业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针对桑疫病病原菌的快速分离与鉴定在后期病原菌的防控过程中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是根据产冠菌素(由cfl(coronafacat...
- 包奇郑煜李长龙吴福安
- 关键词:桑树桑疫病PCR扩增
- 文献传递
- 壳聚糖-阿魏酸共聚物对青枯菌的抑制作用
- 漆酶作为催化剂,壳聚糖和阿魏酸为底物合成壳聚糖-阿魏酸共聚物,利用FT-IR和SEM分析共聚产物的结构.抑菌性能检测出在浓度为1mg/mL时壳聚糖-阿魏酸共聚物较壳聚糖原样对青枯菌的抑菌圈提高了4.0mm. 本文通过漆酶...
- 杨采风郑煜李长龙吴福安
- 关键词:桑树病害青枯菌抑菌性能
- 混腔室茧蜂触角微观结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混腔室茧蜂(Aulacococentrum confusum)是桑树害虫桑螟(Diaphania pyloalis)的优势寄生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混腔室茧蜂触角感器的微观结构,以利于对该寄生蜂的寄主搜索、求偶和取食等行为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进行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混腔室茧蜂雌、雄成虫触角上共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Bhm鬃毛、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其中栓锥形感器仅分布于雌蜂触角上,其余感器的数量、大小在雌蜂和雄蜂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多数茧蜂科寄生蜂相比,混腔室茧蜂成虫的触角明显偏长,雌、雄蜂触角长度分别达到19.3 mm±1.9 mm、16.4 mm±3.4 mm,推测与其搜寻在桑叶上隐蔽取食的寄主桑螟有关。
- 盛晟郑煜周雨廖成武吴福安
- 关键词:寄生蜂感器桑螟扫描电子显微镜
- 壳聚糖-阿魏酸共聚物对青枯菌的抑制作用
- 以虫漆酶作为催化剂,壳聚糖和阿魏酸为底物合成壳聚糖-阿魏酸共聚物,利用FT-IR和SEM分析共聚产物的结构。抑菌性能检测出在浓度为1 mg/m L时壳聚糖-阿魏酸共聚物较壳聚糖原样对青枯菌的抑菌圈提高了4.0 mm。
- 杨采风郑煜李长龙吴福安
- 关键词:壳聚糖阿魏酸漆酶青枯菌
- 文献传递
- 基于cfl基因PCR扩增应用于桑疫病快速分离的研究
- 来,桑疫病在全国桑种植区危害较为严重,给我国蚕桑业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针对桑疫病病原菌的快速分离与鉴定在后期病原菌的防控过程中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是根据产冠菌素(由cfl(coronafacate ...
- 包奇郑煜李长龙吴福安
- 关键词:桑树桑疫病聚合酶链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