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晓霞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肠癌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2篇预后
  • 2篇疗效
  • 2篇近期疗效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抑制...
  • 1篇抑制素
  • 1篇早期结肠癌
  • 1篇直肠癌肝转移
  • 1篇直肠癌患者
  • 1篇人血
  • 1篇人血管
  • 1篇人血管内皮
  • 1篇射频
  • 1篇射频消融

机构

  • 4篇惠州市第一人...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作者

  • 4篇邓卓娟
  • 4篇毕晓霞
  • 3篇廖巧芳
  • 1篇白力
  • 1篇黄秋芬
  • 1篇邓光明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内科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精氨酸强化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综合分析并科学探究精氨酸强化(Arginine improved)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荟萃)分析研究,为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在2015年1—10月,选择83例在本院因为患有结直肠癌接受精氨酸强化肠外营养的临床患者资料。采用计算机的检索方法来检测中国期刊的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以及博士论文数据库(Doctoral dissertation database)关于精氨酸强化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荟萃)分析。随机对照精氨酸强化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文章实验影响。结果总共纳入10篇文献,10篇文献均针对精氨酸强化肠外营养进行相关对照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接受两周之后的治疗精氨酸强化肠外营养的治疗方式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影响,观察组的免疫调节指标CD4+以及CD4+/CD8+水平比对照组的免疫调节指标CD4+以及CD4+/CD8+水平更低,两组数据比较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氨酸强化肠外营养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具有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在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研究指导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黄秋芬邓卓娟毕晓霞刘新芸白力邓光明
关键词:精氨酸强化
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结直肠癌恶性腹水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腹腔灌注治疗结直肠癌恶性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恶性腹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腹腔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腹腔灌注治疗。治疗8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80. 0%)明显高于对照组(53. 3%),治疗总有效率(26. 7%)明显高于对照组(10. 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肝功能损害、恶心、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 3%)与对照组(50. 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恶性腹水临床疗效显著,但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良好。
廖巧芳邓卓娟冯韵恬王革毕晓霞
关键词:恶性腹水结直肠癌顺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及预后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80例CRL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经皮超声引导下RFA治疗,对照组采用肝脏切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7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水平及血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贫血、发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截止随访结束,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与术后1、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年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超声引导下RFA为治疗CRLM的新型术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肝功能影响小等优势,在部分不宜手术切除的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廖巧芳邓卓娟毕晓霞王革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近期疗效预后
手术前D-二聚体水平和早期结肠癌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手术前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对早期结肠癌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9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前D-二聚体水平分为血浆D-二聚体<0.5mg/L的正常组,血浆D-二聚体组>0.50 mg/L的高水平组。常规根治术后进行辅助化疗,随访截至结肠癌复发或2018年2月1日。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肠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根治术后、开始化疗后、化疗结束后高水平组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数量、组织学分级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水平组DFS为40.9个月(95%CI:6.0~50.5个月),正常组DFS为55.8个月(95%CI:15.6~62.5个月),两组患者间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D-二聚体水平是早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是早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可作为早期结肠癌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预测指标。
廖巧芳邓卓娟冯韵恬王革毕晓霞
关键词:D-二聚体早期结肠癌复发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