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志超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腹壁
  • 2篇穿孔
  • 1篇低回声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端头
  • 1篇对症支持治疗
  • 1篇压痛
  • 1篇液性暗区
  • 1篇移植瘤
  • 1篇有效性
  • 1篇鱼刺
  • 1篇预后
  • 1篇增殖
  • 1篇增殖作用
  • 1篇诊治

机构

  • 9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作者

  • 9篇姚志超
  • 5篇郑志强
  • 4篇杨庆
  • 2篇孟伟阳
  • 1篇俞耀军
  • 1篇孙维建
  • 1篇倪仲琳
  • 1篇卢明东
  • 1篇李丕宏
  • 1篇林海鸿
  • 1篇陈大庆
  • 1篇黄和
  • 1篇章华丽
  • 1篇周磊
  • 1篇陈其余
  • 1篇金灿
  • 1篇朱兰兵
  • 1篇吴芳芳
  • 1篇胡天野
  • 1篇陈辉

传媒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浙江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并经手术治疗的79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值。根据NLR的ROC曲线,将患者分为低NLR(〈2.30)组和高NLR(≥2.30)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情况。结果低NLR组与高NLR组在肿瘤大小和危险度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7、12.411,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NLR组和高NLR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和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49,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NLR是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516,95% CI:1.453—8.506,P=0.005)。结论高NLR是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辉卢明东陈昭屹胡天野姚志超杨庆郑志强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粒细胞淋巴细胞预后
一种防误吸手术吸引器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误吸手术吸引器。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手术吸引器会吸附患者肠体和腹腔组织,同时需要重复多次吸液,吸液效率低,患者伤口易感染,而且会发生倒流。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防误吸手术吸...
姚志超孟伟阳朱兰兵章华丽
文献传递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位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经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查后均...
姚志超
关键词:内分泌肿瘤临床症状
文献传递
成人肠重复畸形伴憩室穿孔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男,34岁,因“上腹痛1d”入院。患者1d前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呈阵发性,伴腹胀,发热。查体:T38.6℃,腹肌紧张,全腹压痛(+),下腹部反跳痛(+)。
杨庆姚志超郑志强
关键词:肠重复畸形憩室穿孔成人腹肌紧张上腹痛腹压痛
腹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2017年
患者女,64岁,因“发现腹壁肿块1个月余”入院。于当地医院B超检查示:结节状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中央可见液性暗区,边界尚清。患者自觉肿块变大,改变体位时有疼痛.复查B超示:液实混合性团块,首先考虑脓肿。CT检查示:腹壁皮下实性肿块(图1)。查体:上腹部可触及1个直径约4cm质硬包块,有压痛、无反跳痛。
杨庆姚志超郑志强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腹壁肿块液性暗区改变体位实性肿块低回声
榄香烯体外和体内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增殖作用及机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榄香烯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体外和体内增殖、抑制及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药物对培养后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进行处理并分为4组:对照组、榄香烯组、细胞外信号调控的蛋白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和榄香烯+PD98059联合组;再将20只雄性裸鼠随机分为4组:甲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乙组(腹腔注射榄香烯最大耐受剂量200mg/kg)、丙组(腹腔注射PD98059最大耐受剂量1mg/kg)、丁组(腹腔注射最大耐受剂量榄香烯+PD98059),均制作胃癌移植瘤模型,并腹腔注射不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榄香烯和PD98059对细胞株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及裸鼠胃癌移植瘤的大小及对裸鼠生长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ER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控的蛋白激酶1/2(p-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的表达,real-time RT-PCR检测Bcl-2 mRNA及Bax m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胃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榄香烯组随药物浓度的增加,p-ERK1/2表达增加(P<0.05或0.01),Bax mRNA的表达增加(均P<0.01),Bcl-2 mRNA的表达降低[除榄香烯0.02mg/ml外,其他浓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而总ERK1/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均P>0.05);榄香烯、PD98059及榄香烯+PD98059对胃癌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均P<0.05),且两药联合的抑制作用最好;榄香烯、PD98059及榄香烯+PD98059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且两药联合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均P<0.05);乙、丁两组移植瘤的瘤重均较甲组明显减小(P<0.05或0.01),且两药联合时抑瘤率达75.59%。结论榄香烯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可能是通过上调p-ERK1/2和p-p38蛋白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和移植瘤的凋亡,另榄香烯与PD98059联合使用时对肿瘤细�
屠洋洋俞耀军林海鸿李丕宏叶孙志孙维建姚志超郑志强
关键词:胃癌榄香烯PD98059移植瘤
鱼刺致小肠穿孔形成腹壁脓肿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女,51岁,因“左下腹疼痛4个月余,发现腹壁肿物增大3d”入院.患者4个月前突感左下腹疼痛,间断发作可耐受,诊断“肠炎”,对症治疗后好转.此后腹痛反复发作,为持续性隐痛,偶有体温升高.查体: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可触及1个直径约10 cm质硬包块.CT检查示左下腹腔内软组织密度影,6 cm×15 cm大小,伴周围渗出性改变,其内可见1个点状高密度影(图1).入院5d后行剖腹探查术,见左侧腹壁脓肿,大小约4 cm×3 cm,与大网膜等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分离后切开脓腔,取出1根长约3 cm异物,经证实为鱼刺(图2).充分冲洗脓腔,电刀烧灼脓腔壁,探查全部小肠、结肠未见异常,用温热蒸馏水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于左结肠旁沟.术后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出院.
杨庆姚志超郑志强
关键词:腹壁脓肿小肠穿孔鱼刺周围组织粘连左下腹疼痛对症支持治疗
XELOX方案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胃癌伴肝转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XELOX方案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胃癌伴肝转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50例胃癌伴肝转移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5例先行XELOX方案化疗:希罗达片1000 mg/m^2口服,2次/山第1~14天;奥沙利钳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1周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4周为1个周期。对照组25例,按XELOX方案化疗,3周为1个周期。所有病例每治疗2个周期评价1次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56%,肿瘤控制率为80%,Kamofsky评分提高率为60%,有10例获得了手术的机会;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肿瘤控制率为52%,Kamofsky评分提高率为48%,有6例获得了手术的机会。两组的总有效率、肿瘤控制率、手术治疗率及卡式评分提高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试验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5个月,对照组为10.5个月,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试验组的毒副反应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结论XELOX方案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胃癌伴肝转移是有效安全的。
黄和陈其余周磊姚志超王奕庚倪仲琳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联合化疗方案
一种污染创面电动清创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创面电动清创装置,包括清创头和操作手柄,清创头包括端头壳体和连接柄,端头壳体尾端通过连接柄连接操作手柄,端头壳体设有扫刷机构、冲洗机构和吸引机构,冲洗机构包括冲洗头和冲洗导管,冲洗导管设于端头壳体内部...
孟伟阳姚志超金灿吴芳芳陈大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