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锡虎
- 作品数:15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下右肝种植脾切除1例被引量:1
- 2023年
- 患者男,59岁,因“体检发现右肝占位1周”入院。患者入院1周前单位体检B超发现右肝占位,4.2 cm×4.0 cm大小,无腹痛、腹胀,无黄疸、食欲下降等表现。查体:巩膜不黄,全腹无压痛,未及腹部包块。既往无“乙肝、丙肝、血吸虫肝”等慢性肝病史,有高血压病史5年,15年前有外伤性脾破裂行开腹脾切除术史。入院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均在正常范围。
- 吴宝强张旭东朱春富秦锡虎
-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吲哚菁绿腹部包块脾切除肝占位
- 三维成像及三维打印技术在胰腺恶性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7
- 2018年
- 三维(3D)成像及打印技术已经逐渐用于指导胰腺恶性肿瘤的治疗。3D成像不但可以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术前规划,还可以对年轻医生进行教学、培训,并有助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讲解,提高工作效率。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胰头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实物模型。此实物模型不但可以辅助术者对复杂解剖结构及其变异进行空间对比认知,还有利于明确解剖间隙,防止术中重要结构损伤,并预见胆管、胰管及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的离断位置,最终实现实时、有效导航。3D成像和3D打印技术对胰腺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朱春富潘昌杰程立华陈强贾中芝秦锡虎
- 关键词:胰腺恶性肿瘤
- 大剂量维生素B6对大鼠严重创伤后应激性肝细胞死亡方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B6对大鼠严重创伤后应激性肝细胞死亡方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B6组、创伤组、创伤+B6组,每组8只。采用腹壁创伤、双侧股骨骨折、单侧颅脑损伤和股动脉抽血4 ml的方法构建大鼠严重创伤模型。假手术+B6组、创伤+B6组予生理盐水+大剂量维生素B6治疗;假手术组、创伤组仅滴注生理盐水治疗。在伤后36 h收集大鼠肝脏组织:(1)二代测序筛选创伤组与创伤+B6组大鼠肝组织的差异基因,并分析可能参与的细胞死亡方式。(2)验证大剂量维生素B6能否影响假手术组、假手术+B6组、创伤组、创伤+B6组大鼠肝细胞的各种细胞死亡方式,包括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验证凋亡;通过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免疫组化染色验证坏死性凋亡;通过透射电镜验证自噬;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内丙二醛(MDA)与氧化型谷胱甘肽水平、二氨基联苯氨(DAB)加强法普鲁士蓝染色、透射电镜、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免疫组化染色验证铁死亡。(3)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富集分析(GSEA)]创伤组与创伤+B6组大鼠肝组织测序结果代表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结果(1)创伤组与创伤+B6组大鼠肝组织存在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44个(上调137个,下调207个),涉及与凋亡、自噬、坏死性凋亡、铁死亡和焦亡相关的18个基因。(2)假手术组、假手术+B6组、创伤组、创伤+B6组TUNEL染色未体现明显凋亡差异;创伤后肝组织MLKL蛋白表达量增加,其中创伤+B6组MLKL蛋白表达量低于创伤组;电镜下可见创伤后大鼠肝细胞的自噬活动显著增加,其中创伤+B6组的细胞自噬活动低于创伤组;假手术组、假手术+B6组、创伤组、创伤+B6组大鼠肝�
- 张寅杰王之怀唐雪琳周海洋高鹏朱春富贾中芝岳茂兴秦锡虎
- 关键词:维生素B6应激障碍肝功能不全
- 读两篇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专家共识有感
- 2016年
-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癌(HCC)患者常见的肿瘤晚期征象,预后差。HCC伴PVTT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虽然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均不理想。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CC伴PVTT的治疗指南。近期国内连续发表两篇关于HCC伴PVTT治疗的专家共识。本文对这两篇共识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HCC伴PVTT的治疗共识。
- 贾中芝朱春富秦锡虎
-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
- 吲哚菁绿显影技术在连续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连续选取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同一手术组施行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导航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采用自身对照观察荧光和白光模式下肝外胆管的识别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荧光腹腔镜的使用明显增加肝外胆管尤其是肝总管的显像率(P<0.05),并有利于发现肝外胆管变异,运用于LC手术将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ICG胆道显影的时间较短(30 min以内),患者可以从临时荧光造影中获益。
- 吴宝强李涛张旭东金雷朱春富秦锡虎
- 关键词:吲哚菁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荧光造影肝总管手术安全性
- KIFC1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胆管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激肽家族成员C1(KIFC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探究胆管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KIFC1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实验选择人RBE和9810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用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KIFC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肿瘤组织。KIFC1高表达可能与胆管癌预后不良有关。抑制KIFC1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通路降低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转移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结论:KIFC1可促进胆管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进展,其机制可能与KIFC1调控PI3K/AKT通路相关。KIFC1可能成为指导胆管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 恽骁王高超周含煜朱春富秦锡虎
- 关键词:胆管癌PI3K/AKT通路
- 钇90治疗不可切除且化疗耐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转移性肿瘤,预后差.不可切除且化疗耐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成为临床上治疗的难点.钇90治疗不可切除且化疗耐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其肿瘤控制率为63%~ 78%,中位生存时间为10.5个月,1、2、3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44%、20%、14%.对于部分患者钇90治疗较分子靶向药物及其他局部微创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钇90治疗不可切除且化疗耐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需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 贾中芝朱春富秦锡虎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钇90
- 仑伐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癌12例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仑伐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在晚期肝内胆管癌(ICC)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采用仑伐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作为二线治疗方案的晚期ICC患者临床资料。共入组12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67.5±8.6)岁。采用改良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1评价疗效,安全性评估采用不良事件评价标准5.0。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12例患者用药1~7个周期后,3例达到部分缓解,4例达到疾病稳定,5例达到疾病进展。12例患者治疗1、3、6个月累积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91.7%、66.7%和83.3%、41.7%、25.0%。12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4.7(95%CI:9.2~21.2)个月,中无进展生存期为8.0(95%CI:4.1~11.9)个月。7例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3级的不良事件3例:分别为高血压1例,予以口服降压药对症治疗后好转;总胆红素升高1例,仑伐替尼减量后好转;肝功能不全1例,停用卡瑞利珠单抗后好转。结论仑伐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作为晚期ICC的二线治疗生存获益尚可,不良事件可控,可作为晚期ICC二线治疗的选择。
- 张建康刘意丁东王之怀沈宇航孙庆宇聂斌朱春富秦锡虎高源
- 关键词:胆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 背胰和腹胰源性胰头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胰腺是由背胰和腹胰融合而成,背胰和腹胰在组织细胞学上存在差异。腹胰含有较多的胰多肽细胞,可分泌胰多肽.根据胰多肽的分布可以对背胰和腹胰进行区分和鉴别。背胰和腹胰源性胰头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差异,可能与背胰和腹胰源性胰头癌的组织细胞学不同,导致肿瘤的局部侵袭、淋巴结转移以及神经丛侵袭能力存在差异有关。
- 朱春富孙倍成左国平贾中芝秦锡虎
- 关键词:胰腺肿瘤
- 不保留胆囊管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保留胆囊管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月321例LC的临床资料。采取三孔或四孔法LC,首先解剖出胆总管、胆囊管、肝总管及胆囊动脉"四管"结构;充分游离胆囊管近肝总管汇入部;确认无胆囊管结石后,于近肝总管处夹闭胆囊管并切除胆囊。结果 312例(97.2%)顺利完成不保留胆囊管LC;9例(2.8%)保留0.5 cm~全长胆囊管,包括肝管变异1例(中转开腹),胆囊管汇入点异常4例,萎缩性胆囊炎三角区解剖困难3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例。均无术中胆管损伤、术后胆漏及腹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40个月,(23.3±11.0)月,312例不保留胆囊管LC术后无胆管狭窄、胆道残余结石、腹痛、黄疸等表现;9例保留胆囊管病例中,2例术后反复上腹部隐痛症状,未发现结石残留或结石复发。结论不保留胆囊管LC安全、可行,可防止残余小胆囊,避免胆囊管残余结石。
- 周照朱剑飞吴建波秦锡虎朱春富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管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