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枫 作品数:15 被引量:36 H指数:3 供职机构: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深圳市科技局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现状、挑战和展望:中国卒中急救地图 被引量:1 2024年 卒中是中国居民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了极重的负担。面对这一严峻的卒中救治形势,卒中急救地图应运而生。卒中急救地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整合医疗资源,构建了涵盖急救、转运、治疗到康复全流程的卒中救治网络,可较为显著地提升卒中的急救效率并改善患者预后。作为创新技术平台,卒中急救地图在提升卒中急救效率和治疗效果方面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取得初步成效,且发展态势良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重要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地图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如何完善这一平台,加强推广,提升应用效果,才能更好地应对我国严峻的卒中救治形势,减轻卒中为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 曹黎明 廖雨琦 池枫 任力杰关键词:地图 地理信息系统 纳米材料在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及挑战 2024年 卒中是中国居民致死和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治疗药物受限于血脑屏障阻碍、稳定性差、缺乏靶向性、低载药量,治疗效果可能欠理想。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可实时控制的药物,已被广泛用于卒中的诊疗。纳米药物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靶向性,并延长药物的半衰期,从而有效改善传统药物的疗效。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缺血性卒中诊疗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临床转化等挑战。本文主要综述纳米材料在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和挑战,旨在继续推动纳米材料在卒中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张丽苹 曹黎明 肖楠 廖雨琦 池枫 余艳妮 任力杰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纳米材料 血脑屏障 靶向治疗 诊疗 脑血流自动调节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9年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脑血流自动调节(CA)是大脑不受外周血压的影响根据代谢需要维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的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脑血管疾病发生时,CA机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继而增加患者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复发风险。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围绕CA机制、CA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CA及其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展开综述,旨在为脑血管疾病研究、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沈艳霞 周艳霞 胡诗雨 池枫 江诗睿 杨巧玲 任力杰关键词:脑血流自动调节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卒中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来自深圳某社区的研究结果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深圳某社区40岁以上人群卒中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方法在本横断面调查研究中,以年龄≥40岁的社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然后将调查数据进行网上录入分析。结果总共筛查5 308名居民,其中卒中患者160例,卒中粗患病率为3 014.32/10万。卒中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而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3 721.37/10万对2 552.93/10万;χ2=5.923,P=0.015)。卒中与非卒中人群的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男性、明显超重、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缺乏体力活动、卒中家族史的构成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优势比(odds ratio, OR)1.73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161~2.600;P=0.007]、糖尿病(OR 1.917,95% CI 1.209~3.040;P=0.006)、心房颤动(OR 1.699,95% CI 1.113~2.592;P=0.014)、卒中家族史(OR 1.585,95% CI 1.126~2.231;P=0.008)、年龄(OR 4.645,95% CI 1.868~11.551;P=0.001)和缺乏体力活动(OR 4.921,95% CI 3.552~6.187;P〈0.001)为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各年龄段男性吸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P均〈0.05)。随着年龄的增大,男性和女性高血压(P〈0.001)和高脂血症(P〈0.001)的比例均逐渐增高,而体育锻炼的比例则逐渐降低(P=0.001;〉80岁年龄段除外);男性糖尿病(P〈0.001)和心房颤动(P〈0.001)的比例和女性明显超重(P=0.001)的比例逐渐增高,而男性吸烟(P〈0.001)的比例逐渐降低。在40~49岁年龄段,男性高血压(P〈0.001)和明显超重(P〈0.001)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在50~59岁年龄段,男性高血压(P〈0.001)、糖尿病(P〈0.001)和明显超重(P� 周艳霞 韩漫夫 任力杰 池枫 唐香 龙霞关键词:卒中 患病率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心脏卵圆孔未闭致隐源性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心脏卵圆孔未闭致隐源性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伴有心脏卵圆孔未闭隐源性卒中患者50例(观察组),不伴有心脏卵圆孔未闭隐源性卒中患者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与隐源性卒中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吸烟、高血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心率失常、偏头痛、凝血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0.01);50例伴有心脏卵圆孔未闭的隐源性卒中患者中,>2 mm者42例(84.0%),≤2 mm者仅8例(16.0%)。结论心脏卵圆孔未闭引起的心率失常及凝血异常导致血栓的形成可能是导致隐源性卒中的因素,且心脏卵圆孔未闭的程度越大,隐源性卒中的发生率越大。 龙霞 周艳霞 池枫 任力杰 李鹭江社区卒中防治地图的构建与展望 2025年 卒中作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既往以院内救治为主的医疗模式虽不断完善,但卒中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为此,我国正积极推进卒中防治策略转型,构建预防干预与临床救治并重的综合防控体系。通过强化全民健康教育网络、优化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枢纽的高危人群筛查管理机制、创新社区卒中防治地图体系,形成未发病时、疾病早期和中后期三级预防闭环管理。这一体系已成为降低卒中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路径。本文重点论述社区卒中防治地图体系的系统化构建策略,并深入剖析其现实意义、实施难点与对策,为提升社区卒中防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甘清月 曹黎明 池枫 任力杰关键词:卒中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地图 基于社区的卒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研究进展 2025年 我国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提出卒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理念,致力于将卒中防治工作从传统的“疾病治疗”模式转变为“健康管理”模式。本文立足于社区在卒中防治中的独特优势,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基层社区卒中防治的服务实践、实施模式及干预策略,旨在为构建卒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基于社区的卒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可通过整合资源和技术,在动员社区参与、营造健康环境、早期预防与筛查、急性期快速响应、康复期整合型管理、动态随访以及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形成创新性模式。该模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常丹凤 申斗 曹欣 马可菲 杨燕绥 张玉哲 池枫 刘跃华 高月霞关键词:卒中防治 全生命周期 健康管理 腔隙性脑梗死与小量脑出血患者脑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与小量脑出血患者脑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0月一2015年4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汕头中心医院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7例(脑梗死组)、脑出血患者12例(脑出血组),以急性起病第3天作为观测时点,采用TCD的2MHz探头分别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基底静脉(BVR)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砌)以及TCD频谱形态。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85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1)健康对照组BVR检出率(85.0%)高于脑梗死及脑出血组(67.1%和60.0%)。(2)健康对照组BVR的血流速度女性比男性快,健康对照组及脑梗死组双侧BVR的Vs、Vd、Vm、PI、RI基本对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双侧MCR的Vs、.Vd、Vm基本对称,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梗死组的PI、右RI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男性患者BVR的双侧Vs、PI、RI及右侧Vd、V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脑梗死组。3组男性MCA的左侧Vd及双侧PI、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量脑出血患者的BVR血流速度较健康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减慢,腔隙性脑梗死、小量脑出血患者MCA的PI、RI指数增高。 周艳霞 韩漫夫 黄楚明 夏永娣 池枫 龙霞 陈旭彬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基底静脉 大脑中动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卒中预防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5年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卒中预防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小组讨论和文献研究,并结合深圳市神经系统疾病医防融合项目组专家意见,初步拟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卒中预防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邀请参与过中国卒中急救地图或卒中预防地图建设的专家作为函询对象,根据函询结果计算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经过两轮函询及小组讨论最终确定指标体系。结果共邀请参与过中国卒中急救地图或卒中预防地图建设的专家22位,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全部收回且有效,专家积极程度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95和0.790,专家问卷重要性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3(χ^(2)=240.752,P<0.001)和0.338(χ^(2)=349.240,P<0.001)。最终确立的指标体系由9个一级指标和47个二级指标构成。结论本研究基于卒中防治实践和德尔菲法构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卒中预防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全面性和科学性,指标体系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效果和指标权重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和研究。 刘超 池枫 覃立芬 覃立芬 任力杰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德尔菲法 指标体系 脑卒中救治质量的评价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脑卒中救治质量的评价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评价对象在预设评价指标下的救治案例数据作为目标评价数据,所述目标评价数据用于评价待评价对象的脑卒中救治质量;按照预设的方法确定与所... 任力杰 李维平 雷志浩 冯宏业 王洋 胡诗雨 池枫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