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丹彤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成像
  • 3篇血管
  • 3篇三维成像
  • 2篇动脉
  • 2篇血管成像
  • 2篇造影
  • 2篇痛风
  • 2篇痛风石
  • 2篇疾病
  • 2篇CT三维
  • 1篇胆道
  • 1篇胆道系统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桥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脏

机构

  • 12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省第二人...
  • 1篇福清市医院

作者

  • 12篇张丹彤
  • 6篇康江河
  • 5篇段少银
  • 4篇林清池
  • 3篇蔡国祥
  • 2篇黄锡恩
  • 2篇钟华
  • 2篇梁昆如
  • 2篇叶锋
  • 1篇孙莉薇
  • 1篇周新华
  • 1篇吕绍茂
  • 1篇唐劲松
  • 1篇张平
  • 1篇陈良义
  • 1篇洪晓泉
  • 1篇叶锋
  • 1篇姜勇
  • 1篇李菊香
  • 1篇叶峰

传媒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第七届全国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9
  • 2篇2004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显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新方法——CT三维成像
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病因分外伤性及非外伤性,目前诊断主要依据X线摄片和CT扫描及少量MRI检查,但临床上往往显示不理想,诊断困难,而通过CT三维重建成像的方法来确定诊断则变得容易.笔者搜集1998年6月~2001年4月经CT...
段少银林清池黄锡恩康江河张丹彤蔡国祥叶锋
关键词:CT三维成像影像诊断MRI检查
文献传递
能谱CT痛风石成像常见伪影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在痛风石成像中常见的伪影分类及发生率,并分析减少成像中伪影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行西门子双源能谱CT扫描的194例患者的诊疗资料,以97例痛风患者为研究组,同等97例非痛风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标准参数下两组患者的伪影发生率;调节变化无伪影的痛风者与非痛风者的各参数值,观察其伪影及体积变化;依据变化探讨各种伪影降低的方法,以获得最佳诊断图像。结果对照组患者足部指甲、皮肤伪影发生率分别为90.57%、20.75%,与研究组足部患者的81.13%、13.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部患者指甲伪影发生率为18.18%,与研究组手部患者的13.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最小HU值和骨距离均能使指甲、皮肤伪影及其体积有效的减少或消除;降低最小HU值时痛风石体积也随之明显降低,而骨距离则不发生明显变化;标准参数下指甲、皮肤伪影的体积为19.634 cm3,降骨距离后指甲、皮肤伪影的体积明显降低,为16.096 cm3;亚毫米、血管、金属伪影通过改变重建内核Q系平滑算法,可以有效减少伪影。结论能谱CT对痛风石的检出有较高价值,可以有效提高痛风石检出率。通过调整Gout参数可以有效减少、消除伪影,有助于临床诊断。
王捷钟华张丹彤孙莉薇康江河
关键词:痛风石能谱CT伪影痛风性关节炎
多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运用多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2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2名CT诊断医师运用双盲法进行判定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存在,结果一致时诊断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并对确诊患者进行壁冠状动脉长度、心肌桥厚度进行测量。结果226例患者中,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1例,占比18.1%,共49处;位置分布中,前降支占比91.8%,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均占比2.0%,其他占比4.1%。41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平均壁冠状动脉长度为(12.9±5.2)mm;平均心肌桥厚度为(1.7±1.1)mm,其中深在型9例,占比22.0%,浅在型32例,占比78.0%。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属于无创检查,具有定位精准、操作简便等优势,值得推广。
张丹彤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磁共振功能成像探析“面口合谷收”的神经中枢机制被引量:9
2009年
磁共振功能成像是利用脑神经活动与血流动力学问存在密切关系.生理刺激下使脑区神经元活动增强,该脑区血氧饱和度发生变化.在T2WI或T2*WI上相应区信号强度增加。经过适当处理后可将这种代表神经元兴奋活动的信号提取出来,显示出明确可靠的信号变化.从而获得激活脑区的功能成像图。这种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其成为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研究的热点。为传统中医理论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得到验证提供了新的机遇。
唐劲松姜勇张丹彤翁国盛
关键词:磁共振功能成像神经中枢
IQon光谱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2022年
目的 探讨IQon光谱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PTC患者86例164个淋巴结的术前光谱CT影像资料,其中转移淋巴结102个、非转移淋巴结62个.比较转移淋巴结组及非转移淋巴结组的CT形态学特征差异,以及平扫期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能谱曲线斜率(λHU),动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λHu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PTC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淋巴结在短径、明显或不均匀强化、结内钙化、囊变坏死方面都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平扫期IC、Zeff、λHU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动脉期及静脉期NIC、N-Zeff、λHU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特征中淋巴结明显强化的诊断效能最高,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约为78.43%、90.32%、82.39%.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NIC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AUC)约为0.940,诊断阈值为0.246,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约为80.39%、96.77%、86.59%,较形态学参数的诊断特异度更高(54.84%),具有相似的敏感度(88.24%).结论 IQon光谱CT能谱定量参数在评估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李菊香洪晓泉段少银张丹彤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淋巴转移
CTA/CTP评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A及CTP检查,分析其影像资料,探究CTA及CTP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脑血容量(CBV)比较:缺血半暗带>健侧>梗死区(P<0.05);脑血流量(CBF)比较:健侧>缺血半暗带>梗死区(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目标组织中浓度达峰时间(TTP)、目标组织中所有残余功能全部达峰时间(Tmax)比较:健侧<缺血半暗带<梗死区(P<0.05)。CTA检出左侧、右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或狭窄分别59例(29.50%)、91例(45.50%),左侧、右侧颈内动脉(ICA)闭塞分别16例(8.00%)、12例(6.00%),双侧ICA狭窄为6例(3.00%);代偿分支血管显影基本满意129例(64.50%),显影不足71例(35.50),其余16例(8.00%)患者CTA影像资料显示无异常,敏感度为92.00%。预后不良组患侧CBV、CBF小于预后良好组,MTT、TTP、Tmax长于预后良好组,代偿血管建立比例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Tmax对介入治疗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P<0.05),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15、0.673、0.713、0.710,其中CBV预测效能最高,敏感性为83.20%,特异性为73.33%。结论CTA/CTP可反映大脑、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代偿分支建立情况,也可反映血流灌注情况,在介入治疗合理时机的判断方面可提供准确依据,提高患者预后。
周新华陈良义张丹彤
关键词: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基于CT数据心血管图像后处理创新与应用
段少银蔡国祥叶锋林清池吕绍茂康江河张丹彤梁昆如钟华
技术领域:医药卫生。主要内容:项目来源国家自然基金“颈内动脉三维影像解剖与有限元建模”(编号:81071214),厦门市卫生局项目“64层螺旋CT心脏血管三维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编号:WSK0662),国家科技部(20...
关键词:
关键词:疾病诊断
下肢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及临床应用(附85例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MSCTA)技术及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5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行64-MSCTA检查,扫描范围下腹部至足尖,层厚1.25 mm,螺距1.375。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完成扫描。三维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等。评价成像技术对图像的影响,分析及讨论其诊断结果。结果85例患者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72例,急性血栓形成3例,下肢动脉瘤2例,基本正常8例。下肢动脉病变征像包括软硬斑块、狭窄、闭塞、扩张、侧支循环及血栓形成。其中12例进行手术治疗,10例行DSA检查,所见与64-MSCTA一致。结论64-MSCTA检查技术显示下肢动脉结构、病变清楚,诊断准确率高。该技术将成为诊断下肢动脉疾患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张丹彤张平段少银康江河
关键词:下肢动脉疾病三维血管成像X线计算机
腹部非胰腺炎相关性脂肪坏死的MSCT特征表现
2021年
目的:探讨腹部非胰腺炎相关性脂肪坏死病灶的MSCT影像特征及其病理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经手术及治疗随访确诊腹部脂肪坏死患者(排除胰腺炎病史)CT影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理资料,来观察病灶及其周围软组织的CT征象。结果:53例病灶均发生于腹腔间隙,乙状结肠、降结肠旁、升结肠旁分布较多,急性肠脂垂炎均表现为边界模糊,无钙化,边缘可见高密度环征,紧贴结肠,邻近腹膜增厚,邻近肠壁不增厚,部分可见中心高密度点征。慢性肠脂垂炎表现边界清楚,邻近腹膜、肠管壁不增厚,有边缘钙化或中央钙化,中心高密度点征少见。大网膜梗死边界模糊,无边缘高密度环及中心高密度点征,与结肠不接触。腹部局灶性脂肪坏死各个征象均有不同病例显示。增强检查可见病灶轻度至中度边缘环形持续强化或无强化。结论:MSCT对腹部非胰腺炎相关性脂肪坏死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够与病理特征相对应。
张璐娴张丹彤林清池
关键词:腹部脂肪坏死MSCT病理肠脂垂炎
螺旋CT胆道造影及其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2004年
目的探讨螺旋CT胆道造影(SCTC)及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3例临床拟诊胆系疾病患者做螺旋CT胆道造影,图像用3D最大强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法(SSD)后处理。结果23例患者共有29个病变部位,与手术结果对照,SCTC对病变检查的敏感性、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3.1%、93.1%、89.6%。结论SCTC三维立体成像能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病变及周围解剖关系,有利于术前准确定位,可以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性的胆道系统检查方法。
梁昆如康江河张丹彤叶峰
关键词:三维重建技术手术结果胆道系统无创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