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平
- 作品数:58 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手指骨折辅助恢复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指骨折辅助恢复器,该手指骨折辅助恢复器包括座体和关节,相邻两个关节转动连接,其中一个关节与座体转动连接,座体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所有关节转动,以实现相邻两个关节弯曲或伸直;其中,驱动机构包括弯曲...
- 杜伟斌沈福祥陈荣良胡华辉华爱兰曹国平
- 反球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高龄患者因骨质疏松及反应能力减退,容易导致身体受伤部位骨折,其中肱骨近端骨折占4%~5%[1]。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合并肩袖的损伤[2]。许多学者使用半肩关节及全肩关节置换术来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由于肩袖撕裂后的处理困难,其效果临床尚不确定。
- 俞铿韩雷曹国平胡华辉刘洪
- 关键词:肱骨骨折老年人
- 慢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双基因转染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双基因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转染及其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培养犬BMSCs,构建携带VEGF165和BMP-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利用293T细胞包装、生产携带VEGF165和BMP-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LV-BMP、LV-VEGF),分为未转染组、VEGF165组、BMP-2组及VEGF165+BMP-2组(联合转染组),后三组分别转染第三代犬BMSCs。于转染后7d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BMSCs中VEGF165、BMP-2mRNA表达;于转染后5,28d运用Westernblotting检测BMSCs中VEGF165、BMP-2蛋白表达情况;运用细胞四唑盐比色法(MIT)测定转染后各组BMSCs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VEGF165mRNA仅在VEGF165组与双基因联合转染组中存在高表达,BMP-2mRNA仅在BMP-2组与双基因联合转染组中存在高表达,且各两组间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blotting法结果均显示,VEGF165蛋白仅在VEGF165组与双基因联合转染组中有特异性表现,BMP-2蛋白仅在BMP-2组与双基因联合转染组中有特异性表现;MTT测定显示各组细胞在培养初期有2—3d左右的相对静止期,从第3天起各组细胞均增殖迅速,呈现对数生长,7d后进入平台期,细胞增殖减缓,吸光度(A)值比较发现转染与未转染细胞间生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VEGF165/BMP-2双基因修饰方法可成功转染BMSCs,并得到持续高表达VEGF165/BMP-2的BMSCs。
- 王拓全仁夫张亮李强曹国平庄伟邵荣学杨迪生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慢病毒属转染
- 一种毛囊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联合鉴定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毛囊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联合鉴定方法,所述毛囊干细胞为大鼠毛囊干细胞,所述联合鉴定方法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的免疫荧光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的流式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形态检测以及血管内皮细...
- 全仁夫杜伟斌郑宣李强曹国平
- 文献传递
- 电针扬刺对大鼠创面修复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究针灸扬刺修复大鼠皮肤缺损创面作用及对其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健康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模型组和电针组,模型组制备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后每天仅给予碘伏消毒包扎。电针组则在制备模型后当日即开始电针扬刺治疗,其后每日1次,共14次。术后每天对2组大鼠进行一般行为观察,术后3、7、14 d对2组大鼠创面面积愈合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术后3 d、7 d ELISA检测2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白细胞介素-1β)、IL-6(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①一般行为:在精神状况、反应能力、摄食量等方面,术后第2天模型组和电针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②创面面积愈合率:3 d后2组大鼠创面均有不同程度愈合,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和14 d后电针组的创面愈合率比模型组高,并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创面愈合率相应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炎性因子表达:3、7 d后电针组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均少于模型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刺能够有效降低全层皮肤缺损大鼠血清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具有一定抗炎作用,并可加速创面修复。
- 陈荣良杜伟斌胡华辉沈福祥曹国平全仁夫
- 关键词:扬刺创面修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 反球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采用反球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反球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12例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63~81岁,平均70.2岁;病程9~18个月,平均12.3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缓解程度,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统计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2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5~56个月,平均22.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VAS评分(1.9±1.4)分,Constant-Murley评分(83.4±8.4)分;肩关节前屈(92.5±7.7)°,外展(90.4±14.3)°,外旋(31.9±10.0)°,内旋(58.9±13.1)°;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肩胛盂切迹,影像学表现分别为Ⅰ级和Ⅱ级,随访未发现松动等表现,无病例发生感染、肩峰骨折、假体松动,腋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反球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应注意适应证及并发症。
- 叶正从曹国平汪灿锋韩雷谢尚举
- 关键词:肱骨骨折肩骨折
- 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治疗不当可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关节功能障碍。我院自2002-2006年4月,采用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7例,男10...
- 胡云根曹国平汪灿锋
-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钢板治疗骨折块关节面
- 文献传递
- Pilon骨折的分型治疗及体会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治疗Pilon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探讨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1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1例中,腓骨骨折用1/3管型钢板、腓骨下端解剖钢板或克氏针固定;胫骨骨折采用钢板、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其中辅助外固定7例,一期踝关节融合2例;植骨15例。结果:按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1.4%,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例)、延迟愈台(1例)和创伤性关节炎(3例)。结论:根据软组织条件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对不同骨折类型选择适当固定方式是关键,而对严重关节面粉碎的Ⅲ型骨折宜一期融合。
- 曹国平胡建鑫边红光汪灿锋
- 关键词:胫骨骨折PILON骨折骨折固定术融合术
- 壳聚糖/角蛋白/虎杖苷生物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应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壳聚糖/虎杖苷/角蛋白复合支架,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能。方法:采用CCK-8法比较Vero、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选择虎杖苷最适工作浓度;制备不同体积比壳聚糖/角蛋白基础生物支架,进行形态学观察后,选择适宜体积比基础生物支架;制备壳聚糖/角蛋白/虎杖苷生物支架,通过扫描电镜、孔隙率、吸水率、膨胀率等测定,对比物理化学性能。结果:不超过200μmol/L虎杖苷浓度对细胞增殖抑制相对较低。4∶6和3∶7体积比壳聚糖/角蛋白基础生物支架形态学更适宜。4∶6壳聚糖/角蛋白/虎杖苷生物支架孔隙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且孔与孔间连通良好,孔隙率也相对更稳定。支架去酸后,4∶6组和3∶7组吸水膨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且支架在水溶液中稳定。结论:4∶6壳聚糖/角蛋白配比含虎杖苷(最终浓度不超过200μmol/L)的生物支架物理化学性能最佳,可为创面修复、软组织退肿等医用敷料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 杜伟斌华爱兰沈福祥杨亚冬陈荣良王拓曹国平
- 关键词:壳聚糖角蛋白虎杖苷医用敷料软组织损伤
- 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缓释水凝胶的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修复犬脊椎骨缺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壳聚糖水凝胶的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并观察其修复beagle犬椎体骨缺损的能力。方法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水凝胶作为rhBMP-2的缓释载体,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微观形态,检测其载药量、包封率及缓释速率。将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复合rhBMP-2壳聚糖水凝胶,构建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将12只beagle犬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均采用手术造成半径9mm、高23mm的半圆柱状IJ4椎骨缺损模型,其中A组植入复合rhBMP-2壳聚糖水凝胶的新型HA/ZrO2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B组植入复合空白干燥壳聚糖的新型HA/ZrO,多孔泡沫陶瓷人工椎体,C组植入实验犬自体髂骨。术后6、12、24周对实验犬行大体观察、X线影像学观察;术后24周取实验犬椎体标本行离体MicroCT新生骨量检测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制备所得壳聚糖水凝胶扫描电镜下呈3D网状结构,内部均匀分布壳聚糖微球,其负载rhBMP-2后包封率达91.88%±1.53%,载药量为(39.84±2.34)ng/mg;释放率第1天为28.32%±3.01%,第3天为48.92%±6.27%,第12天为74.40%±6.29%。术后6周C组动物平均活动度恢复较A组和B组快(P值均〈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周B组与C组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12、24周x线影像学观察显示,A组椎体置换术后骨痂生成逐渐增多,植入材料与宿主骨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至24周时人工椎体周围新生骨与自体骨融为一体;C组在24周时出现明显非承重部位的骨吸收,出现较快的自体骨塑形;B组椎体置换术后人工椎体与自体骨的融合速度慢于A组和C组。术后24周标本MicroCT新生骨量检测结果
- 全仁夫谢尚举李强曹国平庄伟张亮邵荣学严世贵杨迪生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锆人工椎体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