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转流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急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心肺转流(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 CPB 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心功能 NYHA 分级Ⅱ或Ⅲ级,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 PHC 处理组(P 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前 P 组患者静脉注射 PHC 0.03 mg/kg,C 组患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6 h(T2)、12h (T3)、24 h(T4)抽取血标本测定血浆 IL-6、TNF-α和 NF-κB 等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于 T0、T1和 T4时监测动脉血气并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麻醉后即刻和手术结束即刻患者的肺动态顺应性参数。记录患者气管导管留置时间、ICU 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P 组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ICU 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 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T0时比较,T1~T4时两组血浆 IL-6、TNF-α和 NF-κB 浓度均明显升高(P 〈0.05);T1~T4时 P 组血浆 IL-6、TNF-α和 NF-κB 浓度均明显低于 C 组(P 〈0.05)。与 T0和 T1时比较,T4时两组 OI 明显降低(P 〈0.05);T4时 P 组 OI 高于 C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后即刻比较,手术结束即刻 C 组肺动态顺应性明显下降(P 〈0.05);手术结束即刻 P 组肺动态顺应性明显高于 C 组(P 〈0.05)。结论 PHC 能有效抑制 CPB 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肺顺应性、改善组织氧供,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其机制可能与 PHC 调控 NF-κB 信号通路的活性、减少 IL-6和 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 黎笔熙王玮殷桂林朱水波刘勇张艳王祥程旺生刘方陶军
- 关键词:心肺转流心脏瓣膜置换术急性肺损伤盐酸戊乙奎醚
- 血栓弹力图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在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并与传统的经验治疗相比较。方法择期行心脏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血栓弹力图组(n=23)及经验治疗组(n=23)。血栓弹力图组在患者术前、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即刻及关胸前、术后6 h监测TEG,观察反应时间、凝固时间、血栓最大幅度和凝固角等各项参数,并根据测量结果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血液制品。经验治疗组则根据出血量及血气分析结果,按照每出血1000 ml,补充红细胞600 ml,新鲜冰冻血浆500 ml,冷沉淀6 U,血小板1人份的经验疗法进行围手术期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液量、出血量、输血量、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等数据,并观察患者术后6 h、24 h引流量、二次手术例数、30 d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凝血功能、体外循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血栓弹力图组的围手术期出血量、红细胞等各种类型血液制品输注量均较经验治疗组减少(P<0.01);术后6 h、24 h引流量血栓弹力图组较经验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经验治疗组有1例患者因术后引流量较大行二次开胸止血术。两组患者均无30 d死亡病例。结论 TEG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可调节凝血功能,减少血液制品输注量,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意义。
- 周翔施震黎笔熙王祥陶军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瓣膜置换体外循环围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