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桂青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电影
  • 2篇《告别》
  • 1篇大业
  • 1篇电影技巧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特征
  • 1篇旋律
  • 1篇眼前
  • 1篇艺术电影
  • 1篇影视
  • 1篇中美高校
  • 1篇日本电影
  • 1篇视域
  • 1篇提纲
  • 1篇通识
  • 1篇通识教育
  • 1篇票房
  • 1篇主题
  • 1篇主题思想
  • 1篇主旋律

机构

  • 6篇上海对外经贸...
  • 1篇山东警察学院
  • 1篇中共山东省委...
  • 1篇太平洋大学

作者

  • 6篇王桂青
  • 1篇张文珍
  • 1篇陆洁

传媒

  • 3篇齐鲁艺苑(山...
  • 2篇山东青年政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比较视域下的中美高校影视通识教育及思考被引量:3
2016年
近十几年来,国内不乏美国影视教育教学研究以及中美影视教育对比研究的成果出现,但往往局限于专业类的影视教育教学范畴,对于国内很多只是把影视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组成部分的高校来说,缺乏实际借鉴意义。因此抛开专业的影视教育不论,仅就通识教育而言,对比研究中美高校非影视专业类大学生的影视艺术素养教育的现状,对比其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与教材使用、考核机制和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对国内同类高校的影视教育教学应该有所参考和裨益。
王桂青
关键词:中美高校
告别“眼前的苟且”,追寻“诗与远方”--德格娜电影《告别》解读(提纲)
这是一部女儿回顾父亲的电影,回顾父亲从病重到去世的一段时光,影片的叙述者是女儿德格娜,主角是父亲、著名导演塞夫.既有女儿跟临终父亲的告别,也有父亲跟家人的告别,既有女儿跟过去的自己告别,也有父亲与当下的自我告别,如果套用...
王桂青
关键词:日本电影主题思想叙事特征
上海符号:尹雪艳与王琦瑶——《永远的尹雪艳》与《长恨歌》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2023年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在动荡的社会政治环境与西方资本主义渗透的双重背景下,率先走在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前列,上海成为作家写不尽的城市。在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与王安忆的《长恨歌》中,尹雪艳与王琦瑶被塑造成象征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的符号。具体而言,二人的内慧外美成为摩登符号的象征,同时也成为欲望符号的表象,而在尹雪艳与王琦瑶上海符号身份的背后,是作家浓厚家园意识的表达,因此,尹雪艳与王琦瑶又成为了家园符号的象征。
徐怀丰王桂青
关键词:王琦瑶《永远的尹雪艳》《长恨歌》
历史想像中的矛盾与纠结:以《一代宗师》为例
2016年
功夫电影的矛盾首先表明了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武术/功夫在现代社会中的没落和不合时宜,并对此透露出深刻的焦虑;其次功夫电影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建构的过程中已然纠结了现代和西方文化的因素。然而就是在这种历史想像的矛盾与纠结之中,王家卫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武术/武林在以现代化为中心的中国近代大历史中没落消失的小历史,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精美的、碎片性的后现代表征中,勾画出了中国武术/武林历史发展的轮廓。
王桂青陆洁
关键词:类型电影艺术电影
告别 追寻 超越——德格娜电影《告别》解读
2019年
《告别》所呈示的不仅仅是对本民族/蒙古族身份的认同,对民族身份的日趋模糊和渐隐的焦虑,还表现出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全球化背景下,个体被时代裹挟的尴尬无奈以及面对疾病死亡的被动苟且的生存状态,同时在历史的怀旧中彰显出个体的精神荣耀和现实的无助,表达了追寻奔放生命与人类梦想的不可遏制的激情和渴望。
王桂青
关键词:《告别》
票房败绩下的再回眸——可圈可点的《建军大业》
2018年
《建军大业》虽然在票房上无法与《战狼2》比肩,但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其可圈可点之处很多,比如脉络清晰的情节安排、性格凸显的人物群像设置、感人至深的桥段演绎、热血洋溢的青春挥洒等等,即使存在某些不尽人意之处,依然瑕不掩瑜。
王桂青张文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