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芸
- 作品数:51 被引量:427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穿支螺旋桨皮瓣专家共识被引量:31
- 2019年
- 穿支螺旋桨皮瓣(perforator pedicled propeller flap,PPPF)作为穿支皮瓣的一种特殊形式,近年来因其供区损伤更小、组织浪费更少和修复效果更佳等优点,已在临床上日渐普及。其修复范围已涉及面部、躯干、会阴部及四肢等,逐渐成为创面修复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在应用过程中,有关PPPF的概念、命名、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等方面仍存在争议。
- 徐永清柴益民张世民汪华侨侯春林徐达传顾立强章一新何晓清王欣刘元波高伟阳唐举玉魏在荣朱庆棠陆芸穆籣谢庆平刘小林
- 关键词:会阴部PPP创面修复
- 带线铆钉治疗Tossy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带线铆钉治疗Tossy 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治疗Tossy 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3-49,平均41岁;TossyⅡ型9例,Ⅲ型22例。其中新鲜肩锁关节脱位19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9例,锁骨钩接骨板固定失败3例;患者均不合并骨折。手术均采用Mitek3.0mm带线铆钉植入喙突,以不可吸收尾线穿过锁骨固定脱位,同时修复喙锁韧带或转移喙肩韧带;其中12例采用克氏针辅助固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肩关节疾患治疗判定标准和肩锁关节脱位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3个月,平均17个月。单纯铆钉固定组术后JOA肩关节疾患评分为65-95分,其中优8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9.47%(17/19);铆钉结合克氏针固定组术后JOA肩关节疾患评分为74-97分,其中优5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75.00%(9/12)。两组肩锁关节脱位评价系统的优良率分别为94.74%(18/19)和91.67%(11/12)。5例患者在拔除克氏针1~3个月后出现肩锁关节复位部分丢失,但肩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后无明显变化,未进一步治疗。结论带线铆钉治疗Tossy 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避免二次手术的特点,术后疗效肯定。
- 张克刚陆芸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骨螺丝
- 50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分枝菌酸指纹谱特征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构建50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的分枝菌酸(MA)指纹图谱库,并对该库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择50种标准分枝杆菌,经过接种、培养、皂化及酸化,提取到MA。MA衍生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指纹图谱。依据谱图的峰族数、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高详细分析与比对其特征性,并对所选92个临床分离株用本法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对分枝杆菌MA的色谱分析,构建了50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的MA指纹谱库。图谱可分为3组,即单族峰型、两族峰型、三族峰型。每组分别包括10、23及17种。在92个临床分离株中,有89株的鉴定结果与已知结果一致,一致率为96.74%。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指纹图谱全部具有特征性,对分枝杆菌的种间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王巨存赵凤仪王学谦陈保文王国治陆芸
- 关键词:分枝杆菌属分枝菌酸指纹图谱
- 创伤骨科患者中深静脉血栓的前瞻性研究
- 介绍:创伤患者中肺栓塞(PE)为第三位的致死病因。目前认为亚洲国家中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要低于西方国家。本研究目的是确定天津医院创伤骨科患者的DVT 发生率,鉴别DVT的危险因素及提出预防治疗方案。
- 陆芸马宝通郭若林张建国吴英华庞贵根辛景义叶伟胜邹玉安王毅董强王学谦张铁良
- 关键词: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
- 文献传递
- 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简易外固定架的设计与应用
- 苏啸天陆芸
- 文献传递
- 乙醇对成骨细胞凋亡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乙醇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成骨细胞作为细胞模型,对照组采用含10%FBS的1640培养液培养;干预组在对照组正常培养1d后,加入100mmol/L乙醇。取第3代成骨细胞按实验分组,于乙醇作用后1、3、5、7d进行形态学观察及成骨细胞增殖的检测,于乙醇作用后3、7、10、14d进行成骨细胞分化指标检测,于乙醇作用后1d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成骨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2组第1天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第3、5、7天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后3、7、10、14d,对照组细胞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逐渐升高,干预组细胞ALP、BGP逐渐降低(P<0.05);同期比较,干预组细胞ALP、BG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成骨细胞1d自发性凋亡率低于干预组[(1.89±0.63)%vs(2.9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乙醇可以诱导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发生凋亡,造成其增殖与分化能力逐渐减弱。
- 肖瑜张凯张福江陆芸
- 关键词:乙醇成骨细胞细胞凋亡碱性磷酸酶骨钙素
- 微型外固定支架与掌骨板固定治疗Rolando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比较微型外固定支架与微型掌骨板固定对Rolando骨折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对其右手及尺、桡骨远端进行三维CT扫描,并将扫描数据导入Mimics10.0软件中,对第一、二掌骨及大多角骨进行三维建模;所有数据以点云格式输入到Geomagic studio10软件中进行编辑,得到精细三维模型,以IGES格式保存。将其导入ANSYS12.0软件中,利用该软件的建模功能建造微型外固定支架及微型掌骨板模型,并进行Rolando骨折模拟。在遵循临床治疗的原则下分别用微型外固定支架与微型掌骨板对Rolando骨折进行固定,赋予各单位属性后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第一掌骨头沿纵轴施加载荷为100 N的节点压力,记录两种固定方式下掌尺侧骨折块、背外侧骨折块的相对位移和总位移。结果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掌尺侧骨折块相对位移为-0.242^-2.392 mm,总位移为0.638~5.986 mm;背外侧骨折块分别为-0.489^-2.935 mm、0.157~4.898 mm。微型掌骨板固定掌尺侧骨折块相对位移为0.152^-0.415 mm,总位移为0.187~0.648 mm;背外侧骨折块分别为0.186~0.314、0.158~0.554 mm。结论微型掌骨板对Rolando骨折的固定效果优于微型外固定支架。
- 杨萃陆芸杨永超
- 关键词:ROLANDO骨折有限元分析外固定支架
- Pyrocarbon大多角骨内植物在第一掌腕关节炎中的应用及随访
- 第一掌腕关节炎是继发于风湿病及创伤的手部最常见的继发性关节炎,持续性疼痛和功能障碍是外科手术的指征, 目前已有4种类型的手术方法先后被提出,但最集中研究应用的是其它材质的关节假体内植物,结合相应的关节重建术。
- 陆芸Paul Curtin张铁良
- 关键词:大多角骨内植物PYROCARBON关节炎
- 文献传递
- 手及腕关节假体的发展与现状被引量:3
- 2016年
- 小关节假体的发展历程就是假体形状设计与假体材料选择的历程。自1840年首个象牙假体植入人体以来,医学工作者们便不断使用不同材料来设计更加适合人体植入的的人工小关节假体。到目前为止,手及腕关节假体已经历了四代,先后使用硅胶、钴合金、钛合金及高分子聚乙烯材料作为主要假体材料,不但缓解了患者的疼痛,而且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患肢的活动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限于各个时期的科学瓶颈,每一代假体仍然存在着各自无法避免的缺点,且远期疗效仍不理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需每一个医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
- 陆芸
- 关键词:人工关节腕关节手关节
- 跖趾关节置换术在前足畸形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在前足畸形矫形术中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足踝诊疗中心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前足畸形患者14例18足,其中,僵直3例3足(男2例2足,女1例1足),外翻合并临近跖趾关节骨关节炎10例13足(男4例5足,女6例8足),前足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2足(女1例2足)。所有患者前足中跖趾关节严重退变者均行跖趾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疗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足的形态对比、患者自评满意度进行临床评价,AOFAS评分的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7个月,平均1年2个月。本组病例步态及行走距离较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AOFAS足功能评分优11足,良4足,可3足,无差级病例,优良率达83.33%,患者自评满意度高。手术前后疗效按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7,P〈0.01)。结论对于前足畸形合并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近期观察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纠正畸形,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根据患者情况,此手术方案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 孙鹏陆芸
- 关键词:畸形跖趾关节跖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