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军
- 作品数:19 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 鼻咽癌放疗中整体挡铅技术的实施与质量控制被引量:3
- 2002年
- 钱建军陈列松田野
- 关键词:鼻咽癌整体挡铅技术
- 宫颈癌放疗计划中小肠3种勾画方法比较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基于3种方法勾画小肠并分别制定放疗计划,评估小肠肠管受照剂量体积差异及3种勾画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宫颈癌初期患者12例,处方剂量45Gy分25次,分别以勾画小肠肠管法(BL)、肠袋法(BB)和勾画整个腹膜腔法(PS)为目标函数制定放疗计划,评估PTV的Dmax、Dmean、CI、HI和小肠肠管Dmax、Dmean、V5-V45差异并配对t检验。结果BL与BB计划相比,PTV在Dmax、CI、HI上相近(P=0.171、0.076、0.192),Dmean不同(P=0.017);小肠肠管Dmax不同(P=0.038),V5-V45相近(P=0.315~0.855)。BL与PS计划下相比,PTV的Dmax、Dmean、CI、HI均不同(P=0.033、0.044、0.046、0.041),小肠肠管Dmax不同(P=0.013),V5-V45相近(P=0.416—0.977)。从计划结果看要想使小肠肠管V40≤15%,肠袋和腹膜腔V40应≤20%。结论采用3种勾画方法制定的放疗计划都能使小肠肠管达到相似剂量体积,从PTV的CI、HI及小肠肠管Dmax控制方面,勾画肠袋较腹膜腔似乎更好一些。
- 孙彦泽周钢钱建军陆雪官田野
- 关键词:剂量学
- 食管癌分次放疗期间靶区不确定性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食管癌分次放疗期间靶区变化情况,探讨这些变化对放疗计划实施影响程度。方法选取14例未手术并拟接受全程三维适行放疗食管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每照射10次重新行定位CT扫描,并且再次勾画靶区(GTV)。随后将放疗前制定放疗计划复制到新CT图像上,观察分次放疗期间新勾画靶区与放疗前治疗计划符合程度。结果放疗过程中GTV总体呈递减趋势,14例中5例在照射至第10次时出现GTV增大为初始2.0%~37.7%。95%等剂量曲线包括计划靶体积(PTV)初始计划时为97.81%±1.53%、第10次时为91.95%±5.25%、第20次时为94.27%±4.23%和第30次时为94.03%±6.45%,且在照射后第10、20和30次分别有6、5和4例出现95%等剂量曲线包括PrV降至95%以下。结论食管癌分次放疗期间靶区出现明显变化而使放疗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 宋斌斌陆雪官钱建军宦坚朱雅群田野
- 关键词:放射疗法三维适形靶区
- 乳腺癌保乳术后静态逆向调强与三维适形野中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静态逆向调强(IMRT)与三维适形野中野瘤床同步加量(FIF)两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9例左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设计IMRT与FIF两组放疗计划,处方剂量为乳房靶区50.4 Gy,分28次,每次1.8 Gy;瘤床靶区61.6 Gy,分28次,每次2.2 Gy.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及危及器官受量,并比较两者的计划优化和治疗时间.结果 IMRT的全乳靶区适形度(CI)为1.82±0.16,低于FIF的2.21±0.15(t =2.08,P<0.05);瘤床靶区适形度为1.19±0.04,低于FIF的1.59 ±0.11(t =3.97,P<0.05).两组计划危及器官同侧肺的V20和心脏的V30无明显差异.FIF对侧肺的Dmax和Dmen分别是(5.41±2.76)和(0.51±0.10)Gy,IMRT分别为(25.72±2.61)和(7.46±0.39) Gy(t=-22.44、- 21.14,P<0.05).对侧乳房的Dmax和Dmean,FIF为(8.50±5.61)和(0.46±0.11) Gy,IMRT为(27.73±4.29)和(6.38±0.48) Gy(t=-5.66、- 14.83,P<0.05).对于对侧肺和乳房的低剂量照射区V5,FIF为(0.09±0.09)%和(0.45±0.45)%,低于IMRT的(84.66±3.06)%和(60.79±4.94)%(t=-28.19、-12.80,P<0.05).在计划优化及治疗时间方面,FIF与IMRT优化时间分别为(61.57±0.89) min和(241.28±1.06)min,单次治疗时间分别为(16.14±1.42)min和(29.85±0.59) min(t=- 32.35、-8.82,P<0.05).结论 IMRT改善了靶区适形度,但是增加了对侧肺和对侧乳房的受照剂量.FIF在计划优化时间及治疗时间方面有优势.
- 周晓琳范秋虹钱建军周钢田野
-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后剂量学
- 鼻咽癌IMRT中OAR勾画差异所致剂量不确定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观察鼻咽癌IMRT中低年资与高年资医师勾画OAR的差异和剂量学差异,评估针对性的培训对改善差异的作用.方法 选择初治鼻咽癌患者16例,组织低年资和高年资医师各3位分别勾画患者OAR并与参考OAR比较几何差异和剂量学差异.针对差异最大的2个OAR,组织两组医师培训后重新勾画并再次比较差异.差异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 低年资、高年资医师勾画OAR的Dmax差异分别为(2.33±12.06)%(-48.06%~137.82%)、(0.09±4.72)%(-49.54%~42.96%)(P=0.039),其中视交叉的差异最大[(5.85±19.63)%∶(1.36±4.64)%,P=0.042];Dmwan差异分别为(3.10±8.07)%(-46.76%~59.76%)、(-0.93±2.03)%(-45.54%~35.69%)(P =0.021),其中腮腺的差异最大[(13.23±13.39)%∶ (3.20±6.71)%,P=0.002].培训并重新勾画后低年资、高年资医师勾画视交叉的Dmax差异分别为(1.68±3.34)%、(1.50±1.87)%(P=0.841),其中低年资医师的差异较培训前明显减少[(1.68±3.34)%∶(5.85±19.63)%,P=0.048];腮腺的Dmean差异分别为(2.46±3.06)%、(1.35±3.00)% (P=0.274),分别较培训前的差异明显减少[(2.46±3.06)%∶ (13.23±13.39)%,P=0.002;(1.35±3.00)%∶ (3.20±6.71)%,P=0.033].结论 鼻咽癌IMRT中OAR的勾画差异可引起明显的剂量不确定性,针对性的培训可提高勾画精准性.
- 钱建军邢鹏飞陆雪官田野
- 关键词:剂量学调强放射疗法
- 鼻咽癌IMRT中OAR实际受量与计划剂量差异研究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观察鼻咽癌IMRT中OAR实际受量估算值与计划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13例拟接受IMRT鼻咽癌患者,在放疗第10、20、30次时重新cT扫描,并勾画脑干、脊髓、左右腮腺和颌下腺,观察其体积在放疗中的变化。将放疗前治疗计划复制到每个新的cT图像上,计算整个放疗中估算增加的剂量(实际受量估算值减去物理计划剂量)。结果放疗第10、20、30次时左、右腮腺及颌下腺体积在放疗过程呈进行性下降(P值均为0.000)。与计划剂量相比,整个放疗过程脑干、脊髓的Dmax 分别平均增加3.76、3.68Gy(P=0.000、0.000),左、右腮腺的D50 分别平均增加5.11、3.54Gy(P=0.001、0.023),左、右颌下腺的D50分别平均增加0.49、0,75Gy(P=0.220、0.230)。结论鼻咽癌放疗过程后腮腺和颌下腺体积明显缩小。脑干、脊髓和腮腺实际受量较计划剂量显著增加,而颌下腺受量变化不明显。
- 丁妍妍陆雪官周钢钱建军田野
- 关键词:危及器官剂量学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 调强放疗与传统放疗在胸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IMRT)与传统放疗(BOX)在胸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2例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IMRT与BOX进行放射治疗,比较IMRT和BOX在胸段食管癌放疗中应用时在靶区适形度以及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方面的疗效。结果 IMRT和BOX的靶区覆盖分别为(95.61±0.60)%和(95.49±0.42)%。IMRT的适形指数为0.85±0.04,高于BOX的0.78±0.03(P<0.01);而IMRT均匀指数为0.89±0.01,低于BOX的0.91±0.01(P<0.01)。IMRT减少了20Gy剂量所覆盖的肺体积(V20)和肺平均剂量,却增加了5Gy剂量所覆盖的肺体积(V5);IMRT同时减少了心脏和脊髓的受照射剂量。结论 IMRT在获得较高靶区适形度的同时能很好地保护心脏、肺、脊髓等危及器官,但应注意肺低剂量受照射区域的增加。
- 钱建军孙彦泽周钢陆雪官田野
- 关键词:食管癌调强放疗
- 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瘤床同期加量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不同的瘤床同期加量(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技术剂量学特点,探讨其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接受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三种瘤床同期加量的放疗计划:适形野中野X射线瘤床加量计划(FIF_X)、适形野中野电子线瘤床加量计划(FIF_E)以及适形野加调强野的混合调强(Hybrid IMRT)计划,靶区PTV1、PTV2的处方剂量分别为50 Gy和60 Gy。比较各计划中靶区剂量特点和患侧肺、对侧乳腺及心脏受照剂量以及机器跳数的差异。结果:当瘤床深度大于4.5 cm时,FIF_E计划中PTV2的最小剂量显著降低,剂量均匀性明显变差;Hybrid IMRT的靶区适形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计划(P<0.05),患侧肺及心脏受到的高剂量照射体积明显减少(P<0.05),低剂量受照体积在各计划中并无统计学差异;Hybrid IMRT的机器跳数较FIF_X和FIF_E分别减少43.8%(P<0.05)和21.8%(P<0.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当瘤床深度大于4.5 cm时采用电子线进行加量容易造成瘤床深部的剂量不足。采用混合调强的瘤床同期加量技术能提高靶区剂量适形度,并能在不增加患侧肺和心脏低剂量受照体积的条件下显著降低其高剂量受照体积。
- 周钢田野陆雪官钱建军孙彦泽
-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剂量学
- 直肠癌IMRT中小肠运动所致剂量体积以及NTCP评估的不确定性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评估直肠癌IMRT疗程中小肠剂量体积以及NTCP预测的不确定性,为直肠癌IMRT中小肠剂量限制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2015年间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直肠癌患者20例,其中采用仰卧和俯卧体位各10例.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和疗程中1-4周各扫描一组CT分别定义为Plan、1W、2W、3W、4W,在每组CT影像上分别勾画肠管(BL)和腹膜腔(PS).将基于Plan CT的IMRT计划分别拷贝至1W-4W的CT,分别评估每组CT小肠剂量体积及NTCP.两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法分析小肠慢性毒性的NTCP(NTCP C)与其剂量体积相关性.结果20例患者共扫描89套CT.所有患者BL、PS体积分别为2512、132416 cm3,百分移动值(shift%)分别为2315%、1134%;V15的分别为18486、79245 cm3,3169%、370%,V30的分别为8801、64573 cm3,3766%、1049%.35%患者BL和20%患者PS轮廓的V15、50%患者BL的Dmax及15%患者NTCP在疗程中超过了安全限值.1W-4W的小肠NTCPC高于Plan(402%:320%,P=0104),百分变化值(SD%)为4168%.NTCPC与BL的V30—V50存在明显相关性(R〉0400,P=0000).仰卧位小肠NTCPA、NTCPC均大于俯卧位(6230%:5674%、488%:322%,P=0061、0145).结论直肠癌IMRT中小肠运动所致不良反应评估存在不确定性,其中小肠肠管变化明显大于腹膜腔,仰卧位变化明显大于俯卧位.患者采用俯卧体位以及在计划设计时尽量压低V15、V30可以降低小肠的急、慢性不良反应.
- 钱建军孙彦泽杨咏强陈列松田野
- 关键词:小肠
- 放射治疗中肿瘤靶区勾画的主观差异性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为了解医生的主观因素在肿瘤靶区(GTV)勾画中产生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对肿瘤处在身体不同部位的12例病人的CT定位图像,组织了来自放射治疗和影像诊断的6位医师进行了GTV勾画,计算病人GTV的体积值及其变化范围,比较两个学科和两次勾画所产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9位病人GTV体积最大值/最小值比值<2,3位病人的项比值>2;16%的体积值对体积平均数的变动范围>±25%。在已知影响准确性的重要客观因素一致的条件下,造成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医生间学科的不同,影像科医生比放疗科医生的变异性小、准确性高。因此,在确定GTV时,对于因主诊医生主观因素产生的误差要引起重视,放射治疗医生加强影像诊断学知识学习与协作,建立、完善并认真执行相关的QA与QC规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 钱建军田野
- 关键词:肿瘤靶区勾画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