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之为

作品数:18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3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音乐
  • 4篇文化
  • 3篇诗歌
  • 3篇曲子
  • 3篇文体
  • 3篇文学
  • 2篇唐代
  • 2篇唐五代
  • 2篇考论
  • 2篇词体
  • 1篇代文
  • 1篇调名
  • 1篇敦煌曲谱
  • 1篇心理
  • 1篇选词
  • 1篇学史
  • 1篇演艺
  • 1篇音乐结构
  • 1篇音乐体裁
  • 1篇音乐文学

机构

  • 10篇云南大学
  • 7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张之为
  • 2篇戴伟华

传媒

  • 2篇唐都学刊
  • 1篇文学遗产
  • 1篇音乐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国家图书馆学...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教师
  • 1篇乐府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代音乐与文学关系专题研究
张之为
开拓创新 解决问题——评戴伟华先生《文化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学论丛》
2011年
戴伟华先生的《文化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学论丛》在文化生态与文学关系的视野下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生成、发展和表现形态,创新研究方法,再析经典名篇,归纳诗学现象,观点独到鲜明,取材精当,论证严密,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又一创获。
张之为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生态
语文教师专业功底的塑造与提升:基于高校中文系教学实践的思考
2021年
语文教师的专业功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也是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高等教育阶段是语文教师专业功底养成的关键时期,文章由此切入,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从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三个维度展开,总结经验、提炼方法,探索塑造、提升语文教师专业功底的有效途径。
张之为
关键词:语文高等教育
中唐诗乐关系及其社会功能的理论重构——以《箧中集》《新乐府》诗论转变为中心被引量:3
2018年
诗、乐、礼同源共生,诗乐关系是传统文论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儒家诗论对诗乐关系的高度重视,建立在"诗"的社会政治功能需要通过"乐"来表述这一具有发生学性质的认识上。这正是《箧中集》与《新乐府》的逻辑起点。《箧中集》的独出之处在于它建立了诗歌体式、音乐类型与文体功能之间的清晰联系,其目的是试图通过恢复"诗"之政治功能来打通文儒晋升途径。《新乐府》则内化了元氏诗论并转向更高层次的思考,即在礼乐文化的架构下,重整当代诗乐伦理关系,重建文化秩序,从而实现国家复兴。考察元白诗论的转变,可以细致勾勒中唐诗论在传统文化框架与现实政治诉求之互动中前进的轨迹。
张之为
关键词:《新乐府》《箧中集》
唐代踏歌文化构建及其域外流衍——基于民俗、文学、礼仪的考察被引量:1
2020年
从发生学角度看,踏歌作为具备原初属性的音乐艺术样式,涵容并统摄了以“生”为核心的精神信仰。在文化学视域下,它又是一个具备典型意义的案例,在历时演进与域外传播中,衍生出“丰产”与“长生”两重功能指向,实现了民俗活动、文人创作、朝廷礼仪三个层级的迁移与跃升,并分化出相应范型。民间向度的叙事因材料匮乏而具有相当的难度,从民间叙述到文人叙述转变的勾勒,可使两者联系与运行的轨迹清晰化;而上层叙事方式的搭建,使得文化生产、衍变之逻辑关系的完整建构成为可能。
张之为
关键词:踏歌文化建构民俗礼仪
新见《翁批杜诗》稿本考论被引量:1
2012年
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翁方纲手稿本《翁批杜诗》乃一稀见版本,近由赖贵三先生整理校释出版。经梳理《翁批杜诗》版本源流,考知其存本五种,并阐明《翁批杜诗》在文献学、谱牒学、诗学等方面的价值。
张之为戴伟华
关键词:翁方纲
《唐声诗》研究
任半塘先生的《唐声诗》是二十世纪唐诗研究的重要成果。有别于其他众多唐诗研究著作,它的关注点是唐诗作为一种与音乐结合的“歌辞”的存在形式,指向的是近代以来的学术热点——词的起源,并且以深厚的功底与学力,独辟蹊径,开创了一门...
张之为
关键词:唐代诗歌音乐结构文学评价
文体选择与文化心理距离的关联性考察——以王维山水田园诗为中心
2015年
文体选择是文学创作的关键问题。引入文化心理学原理,以王维山水田园诗为考察样本,探索文体选择与文化心理距离的关联性。关联因素有三:与主流文化中心的地理距离、文化心理距离、人群聚居模式。关联规律呈现为:与文化中心的地理距离越近,受主流文化同化的趋势越大;但当同一阶层的人聚居一处,组成聚落时,会形成文化势力,在此情况下,与文化中心的地理距离这一因素的影响力减弱,文化心理距离上升为主要影响因素。这为王维山水田园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进路。
张之为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诗体文化心理
唐五代“渔父”系统歌辞调名辨析——兼论早期文人杂言曲子辞的文本建构被引量:1
2019年
《渔父》一调在音乐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中日两国皆见创作,且曲辞齐、杂言体兼备,是研究早期文人齐、杂言辞关系的理想切入点。通检唐五代中日"渔父"系统之歌辞,对其载录调名及体式进行比证,厘清《渔父》一调曲辞的留存情况。在此基础上,考察两国《渔父》歌辞的形态、辞格,并与唐诗中"渔隐"题材诗歌比较,可知中、日《渔父》歌辞的写作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前者为"依调填辞",后者为"依辞写辞"。早期文人曲子辞写作以"歌辞"观念而非文体观念为主导,不存在明确的齐、杂言分体意识。齐、杂言体的自觉分判,产生于"依调填辞"转向"依辞写辞"阶段,而音乐环境的差异是催生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对齐、杂言体分体意识产生之细节的甄辨,还原了曲子辞在发生期与书面文学诗歌系统间联结、互动、分流的历史。
张之为
关键词:渔父歌辞
唐宋词曲关系新探——曲调、曲辞、词谱阶段性区分的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元稹《乐府古题序》:“(操引谣讴歌曲词调)八名皆起于郊祭军宾吉凶苦乐之际,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旬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而又别在琴瑟者。……斯皆由乐以选词,非由调以选乐也。”“(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九名皆属事而作。虽题号不同而悉谓之为诗,可也。后之审乐者,往往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
戴伟华张之为
关键词:词曲关系曲调唐宋曲辞词谱选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