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丹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0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药敏
  • 1篇药敏性
  • 1篇药敏性分析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 1篇原菌分布
  • 1篇肉芽
  • 1篇肉芽肿
  • 1篇肉芽肿性
  • 1篇肉芽肿性小叶...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炎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 1篇酮康唑
  • 1篇细菌感染
  • 1篇腺炎
  • 1篇相色谱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高丹
  • 1篇赵中华
  • 1篇程丽萍
  • 1篇王晓燕
  • 1篇王春瑜

传媒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酮甲霜中酮康唑含量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建立测定酮甲霜中酮康唑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4∶26),检测波长为239 nm。结果酮康唑质量浓度在30~7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4 616X-135 469,r=0.999 5(n=5);平均回收率为99.89%,RSD=0.93%(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酮甲霜中酮康唑的含量测定。
王晓燕高丹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酮康唑
细菌感染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及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性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药敏性。方法选取解放军第230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通过手术或粗针穿刺后病理确诊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200例,采集其组织块、脓液、分泌物制成标本,细菌培养分离后鉴定,并采取纸片琼脂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标本中有72例(36.00%)病原菌呈阳性,分离出棒状杆菌53例(73.61%)。其中水生棒状杆菌17例(32.08%),微小棒状杆菌8例(15.09%),G群棒杆菌7例(13.21%),杰氏棒杆菌6例(11.32%),A群棒杆菌4例(7.55%),I群棒杆菌4例(7.55%),F群棒杆菌4例(7.55%),库氏棒杆菌4例(7.55%),牛棒状杆菌3例(5.36%)。该病1、2、3年后再次培养棒状杆菌,显示棒状杆菌的阳性率随着时间增长而显著增长,1年后棒状杆菌阳性10例(13.89%),2年后43例(59.72%),3年后53例(73.61%),主要棒状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药敏实验敏感率较高。其中庆大霉素53例(100.00%)、万古霉素53例(100.00%)、利福平53例(100.00%)、利奈唑胺53例(100.00%)等较敏感,而对苯唑西林13例(24.53%)、呋喃妥因12例(22.64%)、克林霉素8例(15.09%)、红霉素10例(18.87%)等敏感率较低。结论棒状杆菌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可用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赵中华高丹程丽萍王春瑜
关键词:细菌感染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原菌药敏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