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明 作品数:5 被引量:36 H指数:3 供职机构: 玉田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疗程3个月,于训练前后行平衡功能和活动功能评定。结果与本组训练前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66 (GMFM-66)评分、躯干损害量表(TI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生活质量(QOL)评分均增加,稳定指数(SI)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训练后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GMFM-66评分、TIS评分、ADL评分、10 m MW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活动功能。 赵春香 赵雅宁 黄海玲 郝树红 张晋冀 李金明 王瑞刚关键词: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梗死偏瘫 生活质量 不同干预措施在高龄和(或)体弱胶质母细胞瘤中应用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索在新诊断的高龄和(或)体弱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何种干预措施更加合理、有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知网、万方、维普、CBM各数据库;对纳入文章进行质量评估,数据提取后采用Stata13.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7种不同干预措施,其干预效果排序从最优到最差分别为:大分割放疗结合替莫唑胺治疗方案、大分割放疗和短期放疗方案、单独替莫唑胺治疗方案、大分割放疗结合贝伐单抗治疗方案、标准放疗方案、支持治疗;其中最优治疗方案为大分割放疗结合替莫唑胺治疗方案。结论本研究分析揭示:在具有较好性能状态的新诊断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大分割放疗结合替莫唑胺治疗方案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另外,在老年和(或)体弱的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选择大分割/短期放疗方案和单独替莫唑胺治疗方案更加合理。 李梅 郝术红 李金明 郭振忠 韩仟 张卫红 付爱军 朱军 陈通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高龄 替莫唑胺 高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放化疗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2019年 (1)目的评价单独标准剂量放疗、大分割放疗、替莫唑胺治疗及两种放疗方案结合替莫唑胺治疗在高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及OVID各数据库;按照试验设计进行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估,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3)结果纳入的研究中总生存期分析:单独大分割放疗对比单独标准放疗、单独替莫唑胺对比单独标准放疗组和替莫唑胺结合大分割放疗对比替莫唑胺结合标准放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莫唑胺治疗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对比非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揭示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非甲基化相比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在副作用方面标准放疗对比大分割放疗的副作用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而替莫唑胺对比放疗的3~4级血液毒性反应明显增加。(4)结论本研究证实在高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下选择替莫唑胺治疗更合理、获益更大,但替莫唑胺治疗比放疗的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高。 李梅 刘琳 张晓松 郝术红 李金明 袁淑环 付爱军 朱军 郭振忠 王瑞刚 张卫红 陈通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高龄 放疗 替莫唑胺 颅脑手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早期处理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脊液切口漏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总结14例脑脊液切口漏患者的资料,早期处理漏口并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或脑室外引流术。结果 14例患者脑脊液漏切口均愈合满意。结论早期处理脑脊液漏口并行脑脊液外引流术能有效治疗切口脑脊液漏。 杨国强 李金明 霍利 柳广利 李金红关键词:颅脑手术 脑脊液切口漏 脑脊液外引流 综合性干预对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改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①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对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改善效果。②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在岗护士287名,行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将存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宣教,观察组实施综合性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认知程度、病情改善情况。③结果在岗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率为32.1%。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工作年限、运动习惯、科室、职称均是在岗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影响因素。两组干预后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评分显著增加(P<0.05)。两组干预后疼痛频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干预后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干预后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年龄、工作年限、运动习惯、科室、职称均是在岗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影响因素。综合性干预可改善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病情。 赵春香 王瑞刚 李金明 李金明 薛玲 张晋冀 张岩关键词:综合性干预 护士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