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宇 作品数:9 被引量:7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视频脑电图在癫痫的诊断和定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在癫痫的诊断及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有临床发作性症状诊断为癫痫及拟诊为癫痫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与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ph,VEEG)在明确癫痫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以及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致痫灶定位中的价值。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8例,其中癫痫组45例,可疑癫痫组33例。VEEG在癫痫组和可疑癫痫组的痫性放电检出率均高于E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EG与EEG总的痫性放电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8 vs.36/42,χ2=15.60,P<0.001)。VEEG有痫样放电患者同步监测到临床发作者34例(34/60,56.67%),与EEG相比(6/36,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1,P<0.001),VEEG较EEG能够更好地同步记录脑电波异常与临床发作。78名患者同步监测到临床发作与痫样放电者共34名,确诊为癫痫,其中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9例,失神发作7例,肌阵挛发作7例,单纯部分性发作5例,复杂部分性发作4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2例。23例根据脑电图确诊起始部位,其中起源于额区7例,颞区6例,枕区5例,额颞区3例,枕颞后区1例,额中央区1例。结论 VEEG在癫痫患者的诊断、分型及定位中明显优于EEG,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伟 徐洪波 贺强贵 程水兵 谢先海 吴广宇关键词:视频脑电图 癫痫 血清CLDN5、OCLN和ZO1与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非开放性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封闭蛋白5(CLDN5)、密封蛋白(OCLN)和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含量与患者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非开放性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92例。患者入院后立即留取外周血,检测血清中CLDN5、OCLN和ZO1的含量,分析三者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内血肿体积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不同GCS的患者间血清CLDN5和OCLN含量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同血肿体积的患者间CLDN5和OCLN含量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死亡患者的血清CLDN5和OCLN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在不同GCS、血肿体积和预后的患者间比较,ZO1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GCS与血清CLDN5、OCLN含量均呈负相关(r_(CLDN5)=-0.84,r_(OCLN)=-0.85,均P<0.01),与ZO1无相关性(r_(ZO1)=0.14,P>0.05);血肿体积与血清CLDN5、OCLN和ZO1含量均呈正相关(r_(CLDN5)=0.82,r_(OCLN)=0.93,r_(ZO1)=0.82,均P<0.01)。结论血清CLDN5、OCLN可以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王伟 蒋伟燕 陶礼钧 谢先海 程水兵 徐洪波 吴广宇 赵光举关键词: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多发性创伤患者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患者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308例多发性创伤行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08例多发性创伤患者共有106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4.42%,病原体分析共培养出致病菌147株,其中最多的是革兰阴性菌88株占59.8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46株占31.29%、真菌13株占8.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合并糖尿病、年龄、住院时间、出血量、创伤指数、白细胞、C-反应蛋白、白蛋白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龄、糖尿病、创伤指数增加、白蛋白降低是多发性创伤患者发生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腹部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积极评估患者病情,早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注意加用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药物,防止感染的扩散或进展。 贺强贵 程水兵 徐洪波 谢先海 吴广宇 徐建军关键词:多发性创伤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病原学 重症颅脑损伤后血清垂体前叶激素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血清垂体前叶激素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外科住院治疗的113例重症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损伤部位、是否合并硬膜外血肿、是否合并硬膜下血肿、是否伴有颅底骨折、受伤时间、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中线移位程度、是否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否合并脑疝、是否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采用单因素r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垂体前叶激素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48例出现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异常,其中1种激素分泌异常者10例;2种及2种以上激素分泌异常者38例;生长激素(GH)水平异常降低20例、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异常降低18例、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异常降低12例、催乳素(PRL)水平异常增高10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异常降低9例、黄体生成素(LH)水平异常降低8例。单因素矿检验提示是否合并颅底骨折(P=0.006)、中线移位程度(P=0.OO7)、GCS评分(P=0.004)、是否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P=-0.001)、是否合并脑疝(P=0.001)、是否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0.001)是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异常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底骨折(P=0.019)、中线移位〉1cm(P=0.015)、GCS评分(舟O.024)、弥漫性轴索损伤(P=0.008)、脑疝(P=-0.001)、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0.010)是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TBI患者远期并发垂体前叶激素异常风险较高,其中颅底骨折、中线移位〉1cm、GCS评分、弥漫性轴索损伤、脑疝、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异常的危险因素。 徐洪波 程水兵 谢先海 赵峰 吴广宇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 垂体 激素 甘油果糖注射液治疗脑损伤效果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注射液治疗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诊治的76例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甘油果糖组和甘露醇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炎、激素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措施,在此基础上甘露醇组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组应用甘油果糖,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7天后血沉、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颅内压(ICP)测定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甘油果糖组患者治疗3天后血沉、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测定值均明显低于甘露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上述指标差别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甘油果糖组患者治疗6小时后ICP和治疗7天后GCS值均明显低于甘露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甘油果糖组预后良好率高于甘露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油果糖注射液治疗脑损伤患者效果良好,能更好地改善脑血管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ICP,对救治患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谢先海 徐洪波 李则群 程水兵 赵峰 吴广宇关键词:甘油果糖 甘露醇 脑损伤 血液流变学 颅脑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与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与其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诊治及控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56例开颅术后脑脊液培养阳性的颅内感染患者,分析病原菌分布和治疗效果。结果 56例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培养分离到病原菌68株,包括革兰阳性菌43株、革兰阴性菌22株、真菌3株,分别占63.24%、32.35%和4.41%;单菌种感染44例、多菌混合感染12例,分别占78.57%和21.43%;26例鞘内灌洗患者治愈14例,30例脑室内灌洗患者治愈24例;GCS评分、再次手术、其他部位感染、混合感染、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是影响颅内感染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检出率高于革兰阴性菌,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脑室灌洗治愈率明显优于鞘内灌洗治愈率,混合感染患者预后较差。 王伟 贺强贵 陶礼钧 徐洪波 程水兵 谢先海 吴广宇关键词:颅内感染 脑脊液 病原菌 脾破裂大鼠血清及回肠黏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的闭合蛋白(Occludin)和紧密粘连蛋白-1(ZO-1)在不同程度脾破裂大鼠血清及回肠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48只健康大鼠随机分成脾破裂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4组,每组12只,前3组采用开腹手术方式制作不同程度脾破裂大鼠模型,Sham组仅接受开、关腹手术。观测大鼠腹腔内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Occludin和ZO-1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回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回肠黏膜组织中Occludin及ZO-1的表达情况[以光密度(OD值)表示]。结果 Sham组腹腔内无渗出及出血;轻度组腹腔内平均约1.6ml积血,脾脏创面少许渗出;中度组腹腔内平均约3.5ml积血,肠管颜色较苍白,脾脏创面渗出较明显;重度组腹腔内平均约4.3ml积血,肠管苍白明显,肠管间部分粘连,脾脏创面渗出明显。病理学检查显示中度组和重度组大鼠的回肠黏膜损伤较Sham组及轻度组明显为重。与Sham组相比,中、重度组血清中Occludin及ZO-1含量、回肠黏膜组织中Occludin及ZO-1的OD值均有所升高或降低(均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重度组血清中Occludin及ZO-1含量、回肠黏膜组织中Occludin及ZO-1的OD值均有所升高或降低(均P<0.05)。结论血清中Occludin及ZO-1含量增高可作为临床上观测脾破裂及肠黏膜损伤程度的一个可靠指标。 贺强贵 谢先海 徐洪波 程水兵 吴广宇 陶礼钧关键词:脾破裂 肠屏障 自拟益气利水方治疗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利水方治疗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疗效及其对血清离子、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颅脑损伤后脑水肿患者共9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分别给予西医对症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利水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距离、血清离子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体积和中线移位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K+和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自拟益气利水方治疗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促进水肿消退和移位恢复,纠正离子水平紊乱,并有助于下调机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徐洪波 胡一迪 程水兵 谢先海 赵峰 吴广宇关键词:中医药 颅脑损伤 脑水肿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额颞叶脑挫裂伤伴血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额颞叶脑挫裂伤伴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轻中度额颞叶脑挫裂伤伴血肿形成的9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0.5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治疗14 d后,评定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7%(37/47)比59.6% (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13±6)分比(25±6)分,(16±6)分比(24±5)分,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4 d后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73±18)分比(34±18)分,(61±17)分比(36±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肿较治疗前明显缩小[(1.4±0.9)ml比(18.1±9.2)ml,(2.9±1.4)ml比(16.9±9.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肿体积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挫裂伤伴血肿较内科常规方法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促进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高胜特 吴广宇 朱维星关键词:脑挫裂伤 血栓通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