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雯雯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位咬合对大鼠咬肌影响的组织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建立低位咬合动物模型,观察低位咬合时大鼠咬肌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进一步探讨TMD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A组(磨全牙列组)、实验B组(磨后牙组)、实验C组(磨前牙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人工磨低大鼠不同牙列段牙齿的方法建立低位咬合动物模型,于干预后1周、2周、4周将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处死4只。取咬肌浅层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观察咬合降低后大鼠咬肌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低位咬合可以对咬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组织学观察为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均,肌横纹模糊消失,炎细胞浸润,肌纤维萎缩断裂,肌肉内部血管增生、扩张等,这种变化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结论:咀嚼肌的损伤或加重形成的肌功能紊乱,可能构成了TMD发生的起因,并提供了组织学基础。消除这种咬合紊乱,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 安虹马婷婷白乐康吉雯雯
- 关键词:低位咬合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肌
- 低位咬合大鼠咬肌中P物质的表达
- 2009年
- 目的:建立低位咬合动物模型,揭示在低位咬合下咬肌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临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磨全牙列组(A组)、磨后牙组(B组)、磨前牙组(C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人工磨低大鼠不同牙列段牙齿的方法建立低位咬合动物模型,于干预后1,2,4wk后将各组分别处死大鼠4只.取咬肌浅层制作石蜡切片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观察咬合降低后大鼠咬肌中SP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实验1,2,4wk各实验组大鼠咬肌中P物质阳性表达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各实验组组间A组高于C组也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各实验组大鼠咬肌中P物质阳性表达随实验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P神经源性的作用与咀嚼肌损伤的关系密切,SP参与了低位咬合引起的咀嚼肌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
- 安虹马婷婷白乐康吉雯雯
- 关键词:低位咬合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肌P物质
- TNF-α在磨耗大鼠髁突软骨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
- 2009年
- 目的:建立磨耗大鼠模型,观察磨耗大鼠髁突软骨中TNF-α的表达,探讨牙合磨耗对髁突软骨内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软骨内成骨等活动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只,人工磨低大鼠不同牙列段牙齿,对照组不作处理。制作石蜡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图像采集及分析。结果:实验组TNF-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表达量随实验周期增加而增加。结论:TNF-α可能参与髁突软骨的改建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促使软骨组织及细胞内分解代谢的发生,促进软骨破坏,降解软骨细胞基质。
- 安虹吉雯雯马婷婷白乐康张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