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荣

作品数:24 被引量:193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基地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动脉
  • 20篇主动脉
  • 10篇手术
  • 10篇夹层
  • 9篇主动脉夹层
  • 6篇外科
  • 6篇疗效
  • 4篇STANFO...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动脉旁路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移植术
  • 3篇术后
  • 3篇锁骨
  • 3篇锁骨下动脉
  • 3篇旁路移植
  • 3篇旁路移植术
  • 3篇主动脉疾病
  • 3篇综合征

机构

  • 2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4篇李建荣
  • 21篇孙立忠
  • 19篇郑军
  • 13篇刘永民
  • 11篇潘旭东
  • 10篇许尚栋
  • 7篇董松波
  • 7篇陈彧
  • 7篇朱俊明
  • 6篇白涛
  • 5篇阳晟
  • 5篇刘宁宁
  • 3篇薛金熔
  • 2篇李庆
  • 2篇高峰
  • 2篇刘迎龙
  • 2篇张宏家
  • 2篇高慧强
  • 1篇周其文
  • 1篇任长伟

传媒

  • 8篇心肺血管病杂...
  • 7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医药
  • 1篇第七届北京五...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分支术支架人工血管在孙氏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单分支术中支架血管是否与传统支架血管具有同等临床疗效及其技术简化作用。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安贞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和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的A组和应用传统术中支架血管的B组,分别行孙氏手术。结果:入组病例共63例,A组13例和B组50例,两组病死率(7.7%vs.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CPB时间、心脏阻断时间、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ICU时间、呼吸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漏发生率、支架打折率和支架段假腔闭合率等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支架移位病例。结论: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在降低孙氏手术的手术难度的同时,达到了与传统术中支架血管同等的临床疗效,证明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的孙氏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
曲政孙立忠郑军刘永民朱俊明白涛薛金熔刘宁宁李建荣潘旭东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左锁骨下动脉
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临床分析
2020年
目的总结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治疗的17例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资料、手术资料、近期疗效,并随访主动脉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通过主动脉CT血管造影观察主动脉病变愈合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9±13)岁,均为主动脉弓降部假性动脉瘤,其中3例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期间1例死亡,1例因伤口愈合不良行清创术,其余1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16例患者随访12~126个月期间无死亡,1例因升主动脉吻合口瘘及术中支架人工血管远端降主动脉溃疡行升主动脉置换及降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术后恢复良好,其余15例患者主动脉破口均完全愈合。结论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可以达到治疗主动脉损伤、恢复头臂动脉供血,预防Ⅰ型内漏、治疗合并疾病等多重目的。
李建荣许尚栋郑军刘永民朱俊明孙立忠
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体验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总结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或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初步经验。方法: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我中心共收治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17例,其中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7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0例。结果:术中支架组和腔内修复组均无患者围术期死亡。术中支架组有1例患者术后7d发生胸骨哆开行清创术。腔内修复组无围术期并发症。术中支架组随访13~85个月,平均(54.86±27.01)个月,腔内修复组随访(12~89)个月,平均(51.10±24.71)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应根据不同的解剖特点和合并病变,选择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或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李建荣郑军许尚栋潘旭东阳晟董松波陈彧孙立忠
关键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初步经验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总结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孙氏手术治疗的所有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和随访。结果:共有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5. 95岁。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近期并发症包括急性肾衰竭1例,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中支架人工血管远端漏行介入覆膜支架封堵1例,胸骨哆开行清创术1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不明原因死亡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结论:孙氏手术中采用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单侧颈总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脑灌注、气管旁结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干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李建荣郑军许尚栋潘旭东阳晟董松波孙立忠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7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行主动脉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97例同期行主动脉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8例,女9例;年龄(57.6±9.5)岁。其中,真性动脉瘤63例,主动脉夹层25例,主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7例,主动脉溃疡2例。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依靠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检查和术中探查3种方式。术前确诊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分别为,真性动脉瘤组93.7%(59/63例),主动脉夹层组40.0%(10/25例),主动脉溃疡和狭窄闭塞组均为100.0%。结果术前未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者行主动脉手术同期合并抢救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同期行常规冠状动脉移植术。两种情况各死亡3例。Fisher精确检验P=0.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主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尽可能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冠状动脉CTA检查,主动脉手术同期合并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安全、可靠。
白涛朱俊明郑军李建荣刘宁宁潘旭东刘永民孙立忠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分流术主动脉手术
Bentall术后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脉全弓替换结加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治疗Bentall术后未手术部位新发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病变的中远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2月141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弓部病变的Marfan综合征(MFS)患者资料,11例(7.8%)初次因主动脉根部瘤行Bentall手术,其中男10例,年龄(43.2±8.6)岁(26~50岁),急诊手术8例,高血压病史4例,家族发病史7例,均行孙氏手术治疗。Bentall手术至孙氏手术时间间隔(11.3±5.8)年。依据术前降主动脉近端直径是否大于〉40mm分两组。收集所有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和主动脉CTA影像学资料,分析孙氏手术后远端主动脉假腔血栓化程度、主动脉直径变化,远端主动脉扩张和再次手术等早期和中远期预后。结果11例Bentall术后合并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MFS患者均成功行孙氏手术治疗,无脊髓损伤。术前降主动脉近端直径〉40inln组患者住院死亡3例,其中1例手术时间长,肺实变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围手术期脑梗塞并脑出血;1例远端主动脉破裂。孙氏手术后随访(5.3±2.0)年(2.1~8.1年),随访率100%。远端主动脉假腔血栓化率在支架象鼻近端周围达100%,非支架降主动脉段达75.0%;支架近端无内漏,无远端主动脉破裂。3例远端主动脉缓慢扩张,最大直径达50him,拟择期行胸腹主动脉替换手术(TAAAR)术。晚期非心脏原因死亡2例,无再次手术。术前降主动脉近端直径〉40mill组与≤40mm组相比,FET支架段降主动脉重塑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支架降主动脉段,膈肌和肾动脉水平两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孙氏手术后1个月、1年和6年生存率分别为81.8%,72.7%和63.6%。结论孙氏手术治疗Bentall术后远端未手术部
陈彧马维国李建荣郑军朱俊明刘永民孙立忠
关键词: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指征及策略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总结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指征及外科策略。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355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1例(5.9%)同期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14例,女7例;年龄(50.3±10.2)岁。冠状动脉夹层15例(Neff分型A型1例,B型2例,c型12例),合并冠心病5例,主动脉根部血肿1例。移植大隐静脉旁路血管23支,靶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弓部手术包括孙氏手术19例,半弓替换1例。结果体外循环(252.5±76.9)min,主动脉阻断(134.9±43.8)rain。围手术期死亡5例,分别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心室纤颤1例。围手术期死亡占23.8%(5/21),显著高于单一主动脉手术组(6.0%),P=0.002。术后截瘫及下肢轻瘫各1例。随访(37+8±11.4)个月,无晚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合并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显著增加围手术期死亡。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指征包括冠状动脉夹层(B型及C型)和由合并冠心病或冠状动脉受压导致的复搏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郑军董松波李建荣李庆潘旭东许尚栋高峰刘永民朱俊明孙立忠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外科手术手术指征
孙氏术后象鼻支架内球囊阻断下常温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目的:总结孙氏术后象鼻支架内球囊阻断下常温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初步经验.方法:2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孙氏手术后由于胸腹主动脉进行性扩张行常温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术中于左腋窝纵切口游离暴露腋动脉,左腹股沟切口游离暴露股静脉.左...
李建荣刘永民刘宁宁郑军白涛薛金熔潘旭东陈彧孙立忠
关键词: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疗效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患者47例,其中采用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18例(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组),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29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组)。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和术中临床资料、术后早期和晚期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组中总合并手术及合并主动脉弓分支动脉重建术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组,两组死亡率、总并发症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组中术后因降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发生伤口愈合不良1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组中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1例。随访期间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组中1例因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吻合口瘘及术中支架人工血管远端降主动脉溃疡行升主动脉置换及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组中1例因烟囱支架闭塞行右锁骨下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结论未累及主动脉弓部的降主动脉外伤可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累及主动脉弓部的降主动脉外伤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更安全、疗效更持久。
李建荣许尚栋郑军刘永民朱俊明孙立忠
关键词:创伤
马方综合征患者行Bentall或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中远期疗效的荟萃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比较马方综合征患者行Bentall或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1.检索的目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检索词确定为:marfan,david和valve sparing。文献语言限定为英文和中文。2.纳入标准:(1)两组马方综合征患者分别接受Bentall或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每组病例数均≥10;(2)前瞻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须满足非随机研究方法组制定的队列研究特征;(3)随访时间≥1年。3.结局测定:主动脉根部再次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颅内出血或血栓、综合瓣膜相关事件等发生情况。结果:共检索226篇文献,12篇文献纳入本次荟萃分析。与Bentall手术相比,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0.09%/年vs.0.59%/年,P=0.01)和颅内出血或血栓(0.28%/年vs.0.71%/年,P=0.01)的风险较低,再植法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0.06%/年vs.0.61%/年,P=0.02)、颅内出血或血栓(0.38%/年vs.0.75%/年,P=0.04)、综合瓣膜相关事件(1.15%/年vs.1.85%/年,P=0.002)的风险较低。其他结局指标两组之间无差别。结论:马方综合征患者行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特别是再植法,其中远期疗效优于Bentall手术。
李建荣许尚栋潘旭东阳晟高峰李庆董松波郑军孙立忠CHEN Yu
关键词: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