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以真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丝虫
  • 6篇虫病
  • 5篇丝虫病
  • 3篇班氏丝虫
  • 2篇乙胺嗪
  • 2篇马来丝虫
  • 2篇班氏丝虫病
  • 1篇淡色库蚊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比较
  • 1篇旋毛虫
  • 1篇旋毛虫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症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阻断

机构

  • 5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河南省卫生防...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苏州市卫生防...

作者

  • 7篇袁以真
  • 6篇孙德建
  • 5篇史宗俊
  • 5篇施恒华
  • 2篇黄倩
  • 2篇孙家振
  • 2篇任燕芬
  • 2篇赵庆法
  • 1篇许汴利
  • 1篇陈韶红
  • 1篇裘丽姝
  • 1篇张敏琦
  • 1篇罗曼珍
  • 1篇蔺西萌
  • 1篇常正山
  • 1篇薛海筹
  • 1篇郑学修
  • 1篇张永年
  • 1篇张玉林
  • 1篇李中兴

传媒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实用寄生虫病...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马来丝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保种衰退期的观察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观察马来丝虫经长爪沙鼠传代的衰退情况。 方法 用马来丝虫微丝蚴感染中华按蚊 ,收集感染期幼虫 (L3) ,通过腹腔接种感染长爪沙鼠 ,连续观察 3 3代长爪沙鼠体内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发育情况。 结果 从 1974年建立的马来丝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至今 ,通过 3 3代传代 ,发现随着转种代数增加 ,从第 2 8代起长瓜沙鼠的阳性率逐年下降 ,由 2 8代的 80 %下降至 3 2代的 16% ,到 3 3代时阳性率降为 0。 结论 经过较长期的传代 ,马来丝虫幼虫难以在长爪沙鼠体内发育繁殖。
陈韶红孙德建施恒华袁以真
关键词:马来丝虫动物模型传代
马来丝虫病急性淋巴管、淋巴结炎反复发作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阐明丝虫与细菌感染对马来丝虫病急性淋巴管、淋巴结炎反复发作的作用。 [方法 ]1逐月访视病人 ,观察急性炎症发作季节消长。2在急性期患者的炎症部位取样作细菌培养 ;在急性发作过后不同时期作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效价测定。3采取有效控制丝虫病传播或乙胺嗪治疗急性炎症史患者 ,观察急性发作的变化。 [结果 ]1发现急性发作高峰与蚊媒传播季节高峰相一致。2在急性发作患者中 ,97例作细菌培养 ,90例为阴性 ;2 5 5例作抗‘O’效价测定 ,初次发作和单纯炎症患者 94.1% (143/ 15 2 )未见效价增高。3在丝虫病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后 ,急性炎症年发作率 ,初发和单纯炎症史患者迅速显著下降。4仅对急性炎症史者采取抗丝虫成虫治疗未能证实其减少炎症发作的效果。 [结论 ]在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急性淋巴管、淋巴结炎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是 ,丝虫病传播存在 ,患者受到重复感染 ,由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后激发所致。
史宗俊谢瑾灼胡杏林李中兴任燕芬孙德建徐树人袁以真沈炳贵
关键词:马来丝虫病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乙胺嗪
旋毛虫形态学比较与新生幼虫繁殖能力比较
1998年
据现有资料报道,我国旋毛虫病人群暴发流行区主要集中在:西南片(包括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区),中原片(包括河南、湖北等地区)及东北片(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这三个片的旋毛虫病除了流行程度不同外,从不同地区,不同宿主采集的旋毛虫其病原生物学特性不尽一致,为了给我国旋毛虫种株分类研究提供基线资料,我们对上述三个片四地区(云南、湖北、河南、黑龙江)的旋毛虫进行了部分病原生物学的研究.
常正山张永年孙德建袁以真施恒华陈韶红
关键词:旋毛虫病生物学特性病原生物学
淡色库蚊吸入微丝蚴和幼丝虫发育成熟率的研究
1990年
本文于1985年在国内开始应用计数蚊胃摄入微丝蚴数与供血者同量末梢血微丝蚴数相比较的方法,观察淡色库蚊吸血时的微丝蚴摄入量及幼丝虫发育成熟率。以3组共16例不同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作供血源,即超低密度(60μl末梢血查不出微丝蚴,1ml静脉血微丝蚴10条以下)7例、低密度(60μl末梢血微丝蚴5条左右)5例,和中等密度(60μl末梢血微丝蚴数10条)4例,淡色库蚊吸血时摄入微丝蚴数与末梢血微丝蚴数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t分别为0.667、0.791和0.014.p均大于0.05);3组淡色库蚊幼丝虫发育成熟率依次为11.5%、37.1%和45%。以上结果提示,淡色库蚊吸血时摄入微丝蚴未见浓集现象,而幼丝虫发育成熟率则随供血者微丝蚴密度增高而增高。
袁以真史宗俊任燕芬施恒华张敏琦石福田孙德建赵庆法黄倩孙家振李建旭
关键词:微丝蚴淡色库蚊丝虫班氏丝虫病成熟率乙胺嗪
三种免疫学方法检测班氏丝虫微血蚴血症者抗体的比较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报告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对102份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同时进行对比检测的结果。IFAT、ELISA和dot-ELISA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2%(91/102)、84.3%(86/102)和89.2%(91/102)。3种方法检测非流行区正常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0(0/30)、1.8%(1/55)和0(0/54)。检测的抗体水平与血中微丝蚴密度的高低无一定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种方法检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抗体的阳性率间无显著性差异,在丝虫病防治后期血清学监测工作中可选择应用。联合应用2或3种方法对提高检测的阳性率有互补作用。
孙德建袁以真施恒华罗曼珍陈韶红史宗俊
关键词:丝虫病血清学IFAT
Dot—ELISA检测抗丝虫抗体的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2年
本文报告以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作Dot-ELISA检测丝虫病人抗丝虫抗体的初步结果。62例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6.8%,49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阳性符合率为85.7%,50例和39例非流行区正常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4.0%和5.1%,与钩虫和蛔虫混合感染者的血清有一定的交叉反应。实验结果显示,Dot—ELISA检测微丝蚴血症者抗丝虫抗体具有敏感性高,且方法简便,可望用于丝虫病监测。
袁以真孙德建陈韶红裘丽姝薛海筹朱震霞史宗俊
关键词:DOT-ELISA丝虫病
河南省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的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1982-1995年,在河南省确山县赵庄等3个村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采取普服0.3%-0.4%的海群生药盐4-6个月和微丝蚴血症者加服海群生4.2g7日双疗程防治措施后,终止防治措施,进行病原学和蚊媒的纵向观察.结果表明,有效地控制微丝蚴血症者,使微丝蚴率降到1%左右、微丝蚴密度降到5条以下/60μl,在10年以内,可以阻断班氏丝虫病的传播,达到消灭班氏丝虫病的目的。
蔺西萌许汴利孙家振赵庆法黄倩郑学修张玉林李建旭杨二岭史宗俊袁以真施恒华
关键词:丝虫病班氏丝虫病阻断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