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医生
  • 3篇家庭医生
  • 2篇家庭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养老
  • 1篇医师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置管
  • 1篇置管时间
  • 1篇治疗脑卒中
  • 1篇失能
  • 1篇失能老人
  • 1篇团队服务
  • 1篇住院
  • 1篇住院患者
  • 1篇卒中
  • 1篇胃管
  • 1篇胃管留置

机构

  • 5篇上海市徐家汇...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赵俊
  • 3篇刘莉
  • 3篇马勇
  • 2篇蒋中平
  • 2篇汪莉
  • 2篇张源
  • 1篇汪志良
  • 1篇薛晶晶
  • 1篇贺明
  • 1篇王继伟
  • 1篇彭磊
  • 1篇宋园园
  • 1篇彭磊
  • 1篇宋宇

传媒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上海徐家汇街道65岁以上人群痴呆主要亚型的患病率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调查上海市徐家汇街道65岁以上人群痴呆主要亚型的患病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家汇街道内8个居委65岁以上居民;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进行初筛检查,阳性者进入第二阶段的诊断检查;第二阶段采用由社会功能活动量表、物体记忆测试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痴呆简易筛查量表、WAIS数字广度测验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组成的诊断量表,并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第三阶段对第二阶段检查结果进行复查,以确保诊断明确。结果第一阶段应查2 548人,实查2 442人,实查率95.84%;80岁以上老人747人,占30.59%;经第三阶段复核后符合肯定和很可能痴呆诊断标准者206例,患病粗率为8.44%,经标化后的痴呆患病率为7.92%;其中女性痴呆患病率为8.53%,高于男性的7.18%;在不同年龄段中痴呆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至85岁以上时痴呆患病率已达22.09%。结论随着上海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期痴呆的患者正在不断增加。对痴呆的防控,应引起社区全科医生的足够重视。
马勇蒋中平王继伟薛晶晶贺明张源宋宇刘莉汪莉赵俊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流行病学
上海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减少居家养老失能老人并发症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照护模式与普通居家养老的对比研究,探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减少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发生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风险.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选择上海市徐家汇街道86例居家养老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患者由家庭医生团队提供长期、全方位、一体化照顾,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随访3、6和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人院情况.结果 随访6个月时,两组失能老人褥疮[4.9% (2/41)比28.9%(11/38),x2=8.311]、肺炎[2.4%(1/41)比21.1%(8/38),x2=6.769]和深静脉栓塞发生率[2.4%(1/41)比15.8% (6/38),x2=4.35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12个月时,褥疮[2.4%(1/41)比42.1% (16/38),x2=18.374]、肺炎[4.9% (2/41)比28.9%(11/38),x2=8.311]和深静脉栓塞发生率[7.3% (3/41)比28.9%(11/38),x2=6.32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失能老人的褥疮痊愈(6/7比0,x2=18.555)、褥疮恶化(0比11/16,x2 =9.224)、肺炎痊愈[5/6比4.3%(1/23),x2=18.092]、肺炎恶化[0比52.2%(12/23),x2=5.340]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深静脉栓塞好转(1/3比0,x2=3.949)、恶化(0比8/11,x2=5.091)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居家患者再人院率[2.4%(1/41)比36.8%(14/38),x2=15.175]、并发症患者再入院率[1/12比43.8%(14/38),x2=4.87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可减少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减少患者再次住院的次数,提高居家养老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赵俊马勇彭磊张复亮
关键词:居家养老失能老人
家庭医生制管理对改善失独人群孤独状态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徐家汇街道家庭医生制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探讨家庭医生制T作方式对失独人群孤独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人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上海市徐家汇街道62例失独人群,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人群由家庭医生与之签约,以家庭医生制工作方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人群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UCLA评分(63.26±7.17比60.03±7.59,t=1.709)、孤独感严重程度(轻度0/30比1/31,中度9/30比11/31,重度21/30比19/31,χ2=1.2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干预前后UCLA评分(63.26±7.17比40.13±5.61,t=15.631、孤独感严重程度(轻度0/30比17/30,中度9/30比13/30.重度21/30比0/30,χ2=38.7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UCLA评分(60.03±7.59比59.64±6.90,t=0.650)、孤独感严重程度(轻度1/31比0/31,中度11/31比14/31.重度19/31比17/30,χ2=1.4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UCLA评分(t=12.086)、孤独感严重程度(χ2=34.0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医生制管理模式管理有助于改善失独人群的孤独状态,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减少罹患心理疾病的几率,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赵俊徐光铮宋园园彭磊刘莉丁小兵李仰瑞
关键词:孤独
家庭医生模式与家床模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对比研究
2013年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模式与家床模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之间的差别。方法选择9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人,治疗组以家庭医生模式治疗,对照组以家床模式治疗,6个月后对比2组之间的疗效,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医生治疗模式能够明显减轻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赵俊
关键词:抑郁脑卒中家庭医生
社区住院患者胃管留置时间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为减轻留置胃管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置胃管的合适时间。方法:观察对象为留置硅胶胃管的住院患者80例,按留置胃管时间分为4、5、6、7周4组,每组各20例,比较胃管堵塞、鼻咽部黏膜损伤等情况。结果:7周组患者的鼻咽部黏膜充血和胃管堵塞较4、5、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组与4、5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置硅胶胃管患者的胃管更换时间为6周。
张源汪志良蒋中平汪莉马勇刘莉赵俊
关键词:胃管置管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