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洪伟

作品数:40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胰腺
  • 16篇胰腺炎
  • 14篇腺炎
  • 13篇细胞
  • 10篇急性胰腺炎
  • 8篇脂氧素
  • 7篇脂氧素A4
  • 7篇重症
  • 7篇重症急性
  • 6篇重症急性胰腺
  • 6篇重症急性胰腺...
  • 5篇动脉
  • 5篇胰腺癌
  • 5篇区域动脉
  • 5篇腺癌
  • 4篇动脉灌注
  • 4篇动脉内
  • 4篇动脉内灌注
  • 4篇炎症
  • 4篇炎症反

机构

  • 20篇温州医学院附...
  • 20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杭州市余杭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0篇孙洪伟
  • 25篇周蒙滔
  • 18篇张启瑜
  • 11篇金约朋
  • 10篇陈必成
  • 7篇施红旗
  • 5篇李影
  • 5篇朱椰凡
  • 4篇余华军
  • 3篇张小平
  • 3篇朱千东
  • 3篇俞富祥
  • 3篇宋其同
  • 3篇张青顺
  • 2篇张涛
  • 2篇孙运鹏
  • 2篇杨龙龙
  • 2篇余夙慧
  • 2篇陈咨苗
  • 2篇孙学成

传媒

  • 15篇肝胆胰外科杂...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管细胞癌来源的外泌体通过内质网应激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实现转移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癌分泌的外泌体对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胆管细胞癌CCLP细胞系外泌体并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BALB/c裸鼠随机分为PBS组、exo^(CCLP)组及exo^(HIBEC)组并分别尾静脉注射PBS、exo^(CCLP)或exo^(HIBEC)后尾静脉注射FITC-右旋糖酐或CCLP,收集肺及肝脏观察组织内的FITC-右旋糖酐渗漏或肺组织内的肿瘤转移灶。Western blot及PCR检测CCLP外泌体处理的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及蛋白水平。予小干扰RNA抑制血管内皮细胞PERK、ATF6或IRE1α,并进一步接受CCLP外泌体作用,观察紧密连接蛋白变化。结果:①CCLP外泌体在体外明显下调HUVEC的紧密连接蛋白水平,增加血管内皮层体外的通透性,并在体内增加裸鼠肺部及肝脏血管的通透性。②经CCLP外泌体预处理后的裸鼠其肺部的肿瘤转移灶数量明显增加,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加,予小干扰RNA下调HUVEC的PERK及IRE1α水平能够逆转CCLP外泌体下调的HUVEC紧密连接蛋白而ATF6的敲低并无此作用。结论:胆管细胞癌来源的外泌体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并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实现肿瘤转移。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实现的。
郦铮铮孙洪伟张楠苏华芳
关键词:外泌体胆管细胞癌内质网应激紧密连接蛋白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在胆道外科的应用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相对优点、临床指征以及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03年11月至2007年3月间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71例患者以及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间行T管引流术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组与T管引流术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补液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16±0.56)d与(3.02±0.29)d,(10.05±2.73)L与(13.56±4.82)L,(9.73±2.76)d与(15.85±6.09)d,(8393±283)元与(9836±296)元,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组中31例患者依据胆道镜探查,40例依据术中取石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相符合作为判断胆道不存在结石的依据;全组未见胆道结石残余,仅有7例患者并发一过性胆汁渗漏,均未经特殊处理而愈。结论①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相对T管引流术有利于术后恢复。②术中确保胆道不存在残余结石和胆总管下端通畅是开展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前提条件。③严格掌握临床指征,注重处理要点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周蒙滔孙洪伟金约朋朱椰凡俞富祥施红旗张启瑜
关键词: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胆道重建临床指征并发症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5例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RAI)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9年8月至2007年6月期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收治的45例采用早期RAI治疗的SAP病人的病情、灌注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以及临床疗效。结果(1)病死率为4.4%;(2)并发症发生率为35.6%;(3)全组平均住院时间29.4d,其中单纯RAI的33例为23.1d,联合手术的12例为39.0d;(4)全组平均医疗费用6.01万元,其中单纯RAI的33例为4.43万元,联合手术的12例为10.34万元;(5)全组坏死继发感染发生率为28.9%。结论早期RAI能降低SAP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是治疗SAP的一项增效的非手术方法。
周蒙滔张启瑜王春友朱椰凡孙洪伟余正平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动脉内灌注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适应证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适应证。方法分析各种类型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区域动脉灌注治疗的疗效。结果①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治愈43例,治愈率95.6%。②10例入院时合并有胰外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治愈9例,治愈率90%。③13例在治疗过程中继发感染的病例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抗生素治疗,治愈12例,治愈率为92.3%。④2例腹腔室间隔综合征患者采用早期手术联合区域动脉灌注治疗,1例治愈,1例病死。结论①适应早期非手术治疗者可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②早期未局限化的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病例可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抗生素治疗。③排除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后诊断"暴发性胰腺炎"者也是区域动脉灌注的适应证。④需要早期手术的危重患者如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可联合区域动脉灌注治疗,以提高疗效。
钱琼信孙洪伟金约朋朱千东朱椰凡周蒙滔张启瑜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动脉内灌注适应证
基于Sestrin 2通过mTOR信号通路调节胰腺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Sestrin 2在胰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胰腺癌细胞PANC-1和CFPAC-1进行Sestrin 2表达干预,通过划痕试验、Transwell试验、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动物实验检测不同Sestrin 2表达水平下胰腺癌EMT过程的变化。同时,分析Sestrin 2在人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Transwell试验和划痕试验中,高表达Sestrin 2胰腺癌细胞组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在动物负瘤实验中,高表达Sestrin 2胰腺癌细胞组所生长的肿瘤更小(P<0.05);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中,高表达Sestrin 2胰腺癌细胞组的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同时,Sestrin 2在人体胰腺癌中呈低表达;随着Sestrin 2表达水平的提高,mTO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p60-s6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Sestrin 2可抑制胰腺癌EMT过程,并可能通过mTO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戴胜杰陈豪楼彬孙洪伟
关键词:胰腺癌MTOR
一种新型大鼠胰腺去细胞化支架的制备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经胃左动脉途径灌注,选择胰腺体尾部作为灌注主体,应用各种去细胞化灌注技术,以制备新型天然胰腺去细胞化生物支架,并全面评价其理化特性,以期为胰腺组织再生工程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应用载体。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离体获取胰体尾部作为灌注主体,采用胃左动脉作为灌注入路,通过物理冻融、酶解法及曲亚通(TritonX-100)为主辅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洗脱剂组合进行顺行灌注,获取胰腺去细胞支架。并通过大体形态观察、美兰染色、组织病理学观察、基因组DNA定量分析、电镜观察、胶原蛋白成分鉴定、免疫原性分析等对去细胞化后的胰腺支架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本研究方法可成功制备肉眼透明的胰腺去细胞化支架,组织学检测和电镜观察均表明去细胞支架内无细胞残留,内部脉管网络和空间结构保存完整;免疫荧光分析表明去细胞化后支架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保留得较为完整,且支架DNA残留量为(42.3±10.6)ng/mg,不足正常胰腺的5%;皮下移植实验证实获得的去细胞化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结论以胰腺体尾部作为灌注主体,经胃左动脉途径灌注的策略能够成功制备一种新型的去细胞化胰腺支架,并且支架的基质成分和理化特性较完整地保留,能够为胰腺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一种良好的载体选择。
陈云志余华军孔鸿儒孙洪伟张启瑜周蒙滔
关键词:胰腺细胞外基质
创伤性肝破裂出血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康复护理体会
2024年
目的探讨预防创伤性肝破裂出血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肝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康复模式在本院开始推行时间(2022年2月12日)为分界线,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11日就诊的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2年2月12日至2023年3月31日就诊的5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7d后,比较两组患者对于预防VTE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7 d后的血栓风险(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差异;统计两组患者在干预1月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结果干预7 d后,观察组对预防VTE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aprini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月内,观察组VT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肝破裂出血患者,采用康复模式能够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值得临床重视,推广运用。
陈怡孙洪伟李雪艳陈刘慧牟弘毅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康复模式
脂氧素A4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u)多见,SAP继发ALI率高达60%-70%,并成为SAP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脂氧素(lipoxin,LX)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内源性抗炎介质,产生于炎症后期,能促进炎症反应的及时消退。本研究就脂氧素对SAP继发的肺损伤是否有治疗作用作一探讨。
孙洪伟杨法镜李影陈必成施红旗张启瑜周蒙滔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脂氧素A4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主要死亡原因LUNG
基于KEGG通路富集分析颗粒酶B-穿孔素选择性诱导胰腺炎时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
2022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究颗粒酶B(GRB)-穿孔素(PFP)对选择性诱导胰腺炎时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PH-1)模拟急性胰腺炎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通过CCK8法筛选TNF-α、PFP、GRB的最适浓度;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对照组、TNF-α组、PFP+GRB组、TNF-α+PFP+GRB组的细胞凋亡情况。将细胞样本分为3组:正常细胞组(NC组)、TNF-α处理组(Treat1组)和TNF-α+PFP+GRB处理组(Treat2组)。提取3组细胞RNA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分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差异基因分析、富集分析检测各组基因表达情况;选取“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中的7个差异表达基因(RAB37、GPA33、USH1C、SYTL1、MSRB3、GPER1和CD1B)应用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学分析的准确性。结果:Treat2组与Treat1及NC组相比,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升高(P<0.05);NC组与Treat1组、Treat2组的差异比较大,显著差异基因较多,而Treat1组与Treat2组的显著差异基因较少,但Treat2组比Treat1组相对于NC组的变化更大;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所选取的7个差异基因与NC组相比明显下调(P<0.05),和转录组学结果趋势一致。结论:GRB-PFP可选择性诱导胰腺炎时巨噬细胞的凋亡,并作用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从而下调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孔鸿儒俞浩辉陈格尔陈咨苗戴胜杰孙学成金约朋杨文军孙洪伟
关键词:胰腺炎细胞因子巨噬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
热休克蛋白27在垂盆草提取物改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的肺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垂盆草提取物(Sedum sarmentosum Bunge extraction,SSBE)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相关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2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C)、胰腺炎组(SAP)、垂盆草提取物治疗组(SSBE),每组14只。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1 m L/kg)建立SAP模型,SSBE组在SAP模型基础上给予SSBE(100 mg/kg)治疗,C组和SA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12 h、24 h检测肺组织湿干比重、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肺组织病理评分及肺组织磷酸化的热休克蛋白27(phospho-heat shock protein 27,p-Hsp27)蛋白的表达。结果在12 h及24 h时间点,SSBE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2.10±0.012,1.92±0.215)、肺组织湿干比重(2.80±0.12,2.83±0.15)、肺组织MPO活性(69.32±9.03,72.20±5.93)均明显低于SAP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3.49±0.212,2.85±0.210)、肺组织湿干比重(3.45±0.10,3.48±0.12)、肺组织MPO活性(87.51±4.03,89.33±3.7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组织中p-Hsp27蛋白表达SSBE组低于SAP组(P<0.05),两组均高于C组(P<0.05)。结论垂盆草提取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的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肺组织内p-Hsp27的表达有关。
刘乐伟白永愉黄新策孙洪伟周蒙滔陈必成金约朋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垂盆草热休克蛋白27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