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炬
- 作品数:14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表面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核科学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特定形状γ源辐射场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核武器部件的球对称性是军控核查和深度核裁军中需要重点认证的属性之一。本文应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高纯锗探测器对特定形状部件的自发γ辐射场的绝对效率分布。模拟计算表明,被动γ谱法可以用于对准球对称性属性的测量。
- 张连平韦孟伏李炬
- 关键词:MONTECARLO方法Γ谱
- 温度对fcc铁中氦行为的影响研究
- 2009年
- 温度对fcc铁中的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编写了居于fcc晶格的面向对象动力学蒙特卡罗程序(Object Kinetic Monte Carlo),采用该程序结合分子动力学(MID)方法对fcc铁中的氯行为进行多尺度模拟,研究了温度对fcc铁中氯行为的影响,给出了不同温度退火过程中氯行为的原子细节.模拟结果表明引入一定量的非热平衡空位可以使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有非常好的吻合;室温至1073 K,温度对氯行为影响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98~473 K,正电子长寿命随退火温度增加略有减少,这主要由于非热平衡空位浓度降低;第二阶段,473~673 K,正电子长寿命随退火温度增加而增加,主要由于晶粒内平均氦泡尺寸增加;第三阶段,673~873 K,正电子长寿命随退火温度增加而迅速减少,主要是由于氯泡的平均尺寸减小和晶粒内的空位浓度降低;第四阶段,873~1073 K,正电子长寿命随退火温度增加而迅速增加,与晶粒内氦泡的平均尺寸变大,且空位浓度随温度的增加而指数增加有关.
- 赵雅文陈丕恒李嵘李炬
- HR-2不锈钢室温熔盐镀铝被引量:11
- 2010年
- 为在不锈钢表面制备铝化物阻氚渗透层奠定基础,采用AlCl3-MEIC(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室温熔盐在HR-2不锈钢表面进行镀铝实验,主要研究镀前处理方式,电流密度对镀层的形貌、结合力、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lCl3-MEIC室温熔盐体系在HR-2不锈钢上镀铝是可行的。传统的酸洗镀前处理能得到质量较高的镀层,但界面结合不好;电化学清洗镀前处理后可制得结合良好的高质量镀层。纯白色铝镀层表面光滑、均匀、致密,呈现有一定棱角的球形颗粒状生长特性。镀层颗粒尺寸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较优的电流密度范围为10~20mAcm-2,电镀时间至少40min。
- 张桂凯李炬陈长安李岩凌国平
- 关键词:电镀铝
- 汞齐法制备铀保护涂层
- 2013年
- 选用Zn、Sn、Au三种金属制备汞齐,在铀表面开展了汞齐法涂层制备工艺研究,利用SEM和EDS对涂层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汞齐法在铀表面制备涂层的工艺,包括镀前处理、氧化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汞齐法在铀表面制备金属涂层的方法是可行的,在轻微氧化的样品表面能利用该方法制得结合良好的涂层,氧化层在制备过程中弥散于涂层内。1:1HNO3去除氧化层后,可以制备界面均匀、结合紧密的高质量涂层。可单次制备20~50μm范围的Zn、Sn涂层,可多次制备较厚的Au涂层。
- 沈崇雨李炬李嵘陈亮郎定木
- 关键词:铀汞齐涂层辐射防护
- 铀表面鎏镀锌涂层及其抗腐蚀性能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锌汞齐在铀表面鎏镀锌保护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对涂层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法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了涂层的抗氧化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铀表面鎏镀的锌涂层结构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在40%的氧气氛中,150℃温度时的加速腐蚀试验结果显示,鎏镀锌涂层具有优良的抗氧化腐蚀性能,锌涂层的抗腐蚀原理是基于在锌涂层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锌保护膜,从而阻止基体铀的进一步腐蚀。
- 沈崇雨李炬李嵘陈亮
- 关键词:铀汞齐涂层
- 不锈钢异型件表面阻氚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在不锈钢异型件上制备性能优良的阻氚层是其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综述了阻氚层的类型及其性能,介绍了不锈钢异型件上阻氚层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针对化学稳定性高、结构致密的FeAl/Al_2O_3复合阻氚层的制备,介绍了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和室温熔盐电镀两种新方法。
- 张桂凯李炬陈长安窦三平
- 关键词:不锈钢
- 大气环境中铈氧物组成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EDS)研究了大气环境中铈氧化物的组成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铈的氧化物主要由Ce2O3,Ce7O12和CeO2构成,氧化初期主要是Ce2O3,随着氧化时间增加,大部分Ce2O3逐渐转变为Ce7O12,而在局部微裂纹集中处直接生成CeO2,随着氧化过程的进行,Ce7O12逐渐转变为CeO2,240 h后Ce7O12几乎完全转变为CeO2;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表明Ce7O12主要以连续致密氧化膜存在,而CeO2则出现大量微裂纹,这种变化与两者密度上的差异有关。
- 陈丕恒李嵘李炬罗丽珠蒋春丽刘婷婷
- 关键词:铈CEO2稀土
- HR-2不锈钢表面渗Al涂层的制备被引量:2
- 2009年
- 为避免制备温度过高引起基体性能退化,采用了室温熔盐电镀与热处理复合技术在HR-2不锈钢上进行了渗Al涂层制备研究,并对涂层的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制备渗Al涂层是可行的;经500℃和700℃两种温度下热处理,成功制得成分渐变、冶金结合且无缝隙和裂纹的10—15μmm厚渗Al涂层.经700℃下2h热处理后,渗Al涂层与基体无明显界面,依次由(Fe,Cr.Mn,Ni)_2Al5,(Fe,Cr,Mn,Ni)Al和(Fe,Cr,Mn,Ni)_3Al3层组成;与700℃热处理后不同,经500℃下10 h热处理后,渗Al涂层与基体间界面明显,由内外两层组成.
- 张桂凯李炬陈长安窦三平凌国平
- FeAl/Al_2O_3阻氚层的制备新方法与性能被引量:7
- 2011年
- 采用室温熔盐电镀-热处理-氧化复合新技术在HR-2不锈钢上制备FeAl/Al2O3涂层,研究热处理温度与时间的影响,并表征涂层的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25℃下,采用AlCl3-MEIC(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室温熔盐在HR-2钢表面获得结合良好的纯铝镀层,电沉积速率为15μm/h。650~750℃热处理1~30h,在HR-2钢表面制得成分渐变、冶金结合、无缝隙与裂纹的3~27μm铝化物涂层,涂层截面为3层或2层结构;涂层生长速率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活化能为116.9kJ/mol;涂层的形成过程受原子扩散过程控制,其厚度随热处理时间变化呈抛物线关系。700℃,4h热处理涂层在10-2PaO2中继续氧化80h后,最终涂层由约30μm厚的FeAl扩散层及约110nm的γ-A12O3膜组成,600℃下该涂层使HR-2不锈钢的氘渗透率降低3个数量级;涂层可抗750℃~室温冷热循环20次以上。该方法有望成为ITER中氚包容容器表面阻氚层的候选制备新方法。
- 张桂凯李炬陈长安黄志勇凌国平
- 关键词:铝化物涂层
- HR-2钢表面在AlCl_3-EMIC熔盐中电沉积铝镀层的织构和形貌被引量:10
- 2010年
- 12~28mA/cm2范围内,采用AlCl3-EMIC(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熔盐电沉积法在18~40℃获得铝镀层,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其织构与形貌。结果表明,铝镀层呈(200)晶面择优取向,其相对衍射峰强度随电流密度和沉积温度升高而减弱,随镀层厚度增加而增强。厚度为8μm时镀层择优取向最明显,其表面颗粒呈棱锥状均匀紧密排列。电流密度为12mA/cm2时,随温度升高镀层由(200)晶面择优取向转变为(200)和(222)晶面择优取向,其表面颗粒随之由较均匀的棱锥状转变为不规则的核桃仁状。讨论镀层织构形成的可能机制。
- 张桂凯李炬陈长安向鑫凌国平
- 关键词:铝镀层表面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