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晓辉

作品数:10 被引量:15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脊髓灰质炎
  • 8篇病毒
  • 4篇脊髓灰质炎病...
  • 3篇毒株
  • 3篇野毒
  • 3篇野毒株
  • 3篇基因
  • 2篇野病毒
  • 2篇疫苗
  • 2篇神经毒
  • 2篇神经毒力
  • 2篇PCR-RF...
  • 2篇RFLP
  • 1篇点突变
  • 1篇性状
  • 1篇疫苗株
  • 1篇中脊
  • 1篇突变
  • 1篇强化免疫
  • 1篇自然界

机构

  • 10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美国疾病预防...
  • 1篇云南省卫生防...
  • 1篇世界卫生组织

作者

  • 10篇侯晓辉
  • 7篇张礼璧
  • 7篇郑红
  • 7篇方勇
  • 7篇李杰
  • 3篇张礼壁
  • 2篇陆群
  • 2篇朱宏
  • 1篇米山彻夫
  • 1篇郑渡平
  • 1篇徐闻
  • 1篇朱晖

传媒

  • 5篇病毒学报
  • 4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疾病监测

年份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省1999年脊髓灰质炎Ⅰ型野毒株的分子病毒学分析被引量:31
2000年
自中国脊髓灰质炎 (脊灰 )监测网络建立以来 ,有报告的脊灰暴发和流行主要由脊灰Ⅰ型野病毒引起。 199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离到 1株Ⅲ型野病毒 ,但未发现Ⅱ型野病毒。此外 ,1995年、1996年在云南省发现 2例Ⅰ型〔1〕、2例Ⅲ型境外输入野毒病例〔2〕。 1994年 10月以来我国本土未发现脊灰野病毒。但是 ,1999年 10月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分离到 2株脊灰Ⅰ型野病毒 ,1株来自 1位 16月龄的病例 ,另 1株来自该病例的接触者。应用基因测序法对该毒株做了VP1片段序列的测定 ,并与疫苗株SabinⅠ型参考株、国内曾经流行的脊灰Ⅰ型野病毒代表株、我国周边国家部分脊灰Ⅰ型野毒株的序列作了基因同源性比较 ,并由计算机用NeighborJoining和BootstrapTest方法分析处理 ,构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树 。
侯晓辉张礼璧方勇张勇赵生仓祝双利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基因测序分子病毒学
在江苏省发现曾有Ⅰ型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在自然界循环被引量:21
2001年
目前我国已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 (WHO)西太平洋区关于中国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认证。但近几年在实验室监测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 ,在我国存在不同型别脊灰疫苗衍生株间的重组病毒 ,以及同一型别脊灰疫苗株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最近从江苏省 1996年和 1998年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粪便标本中 ,各分离到 2株Ⅰ型脊灰病毒 ,经鉴定 ,这 4株病毒均为同源Ⅰ型脊灰疫苗的衍生株病毒。证明江苏省曾有Ⅰ型脊灰疫苗衍生株病毒在自然界循环。
侯晓辉张礼璧冷红英张勇郑红方勇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强化免疫核苷酸序列分析
我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性状与分析被引量:23
1998年
中国大陆1994年以前有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流行,除新疆外均为Ⅰ型野病毒。经VP1片段的基因分析,流行的Ⅰ型野病毒可分为3个亚型,其中主要亚型又可分为A、B两簇,B簇为野病毒和疫苗病毒的重组株,A、B簇间同源性为90%。1993年冬起,在全国开展强化免疫日活动,4岁以下儿童报告的免疫覆盖率达95%。1993/1994年,第1次强化免疫儿童约8000万,1994年脊灰病例明显减少,当年10月后未再分离到本土脊灰野病毒。1995、1996年我国从云南省分离到4株野病毒,患儿均系缅甸籍儿童,在缅甸发病后来中国求医。分离的野病毒与中国本土野病毒的基因型不同,故为输入病例。1994年在脊灰病例明显减少的同时,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脊灰病毒的型别发生了明显改变,Ⅱ型增多,而且在Ⅰ、Ⅱ、Ⅲ型分离的病毒中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重组株。与1991年发现的野病毒与疫苗病毒重组株不同,1993年发现了VP1区为疫苗株病毒基因片段,3D区为野病毒片段的Ⅰ型重组株。1994年后未再发现上述疫苗病毒与野病毒的重组。但同时发现了不同型别之间的疫苗重组株。重组株的发现,说明了自然界脊灰野病毒可与疫苗病毒或不同型别的疫苗株?
张礼璧李杰侯晓辉郑渡平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型驰缓性麻痹
中国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基因特征及其神经毒力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2
1997年
中国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株普遍存在基因变异的现象,如重组、点突变等〔1〕。我们选出10株有代表性的变异株,在具有人脊灰病毒受体基因的转基因小鼠PVR-Tg21〔2〕中做毒力分析,发现Sabin1基因型(VP1)与野毒基因型(3D)的重组株显示很强的神经毒力,其PD50inTCID50(简称PD50)值为4.5,而Sabin1标准株的PD50值大于8.0。另外两株Ⅰ型疫苗株只在关键性核苷酸位点发生突变,只在位点525-U发生突变的一株,其PD50值为5.0,另一株在位点480-G及2795-A突变,其PD50值为5.8,均显示较强的神经毒力。一株Sabin2基因型(VP1)与Sabin3基因型(3D)的重组株,其神经毒力(PD50≥5.9)亦明显高于Sabin2标准株(PD50>7.5);而1株Sabin2基因型(VP1)与(Sabin1+Sabin2)基因型(3D)重组株的神经毒力(PD50=7.50)无明显提高。对Ⅲ型疫苗株的神经毒力分析发现,1株Sabin3基因型(VP1)与Non-Sabin基因型(3D)重组株的神经毒力,高于仅在核苷酸位点472-U突变的一株疫苗株。值得提出的是,另一株Ⅲ型疫苗?
李杰米山彻夫张礼壁侯晓辉侯晓辉方勇郑红荻原昭夫
关键词:基因特征神经毒力
脊髓灰质炎疫苗重组株病毒在我国的循环及其致病性被引量:90
2001年
我国自 1994年 10月以后已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本土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现在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脊灰病毒都是 3个血清型的疫苗衍生株 ,并以Ⅱ型为主。近几年每年Ⅱ型分离株的数量均多于同年Ⅰ型株加Ⅲ型株之和。 1997~ 1999年从贵州、云南省分离到的Ⅱ型疫苗株中 ,除了疫苗变异株外 ,还发现了不同血清型间的重组株 ,如VP1片段来自SabinⅡ ,而 3D片段分别来自SabinⅢ (S2 ×S3 )和SabinⅠ (S2 ×S1) ,它们的基因序列与脊灰疫苗株SabinⅡ型有差异。能从未服苗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这类毒株 ,表明在外环境中有这类毒株在循环。这些毒株可以致病 ,其致病性与该儿童是否接受了疫苗全程免疫有很大的相关性。重组株的发现提示我们 ,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已有循环。从贵州省Ⅱ型病例发生时间和区域上看 ,病例有聚集分布的趋势 ,但目前尚处于小范围的循环中 ,其原因与对策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礼璧侯晓辉朱晖郑红叶绪芳徐闻李杰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中国脊髓灰质炎Ⅰ型野毒株的PCR-RFLP法分析被引量:10
1994年
近年来我国流行地区分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多为Ⅰ型野毒。本文报导对我国一些省、自治区防疫站从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人粪便中分离的77株Ⅰ型野毒株,经PCR-RFLP法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地区分离的野毒株在电泳图像上有明显差异。根据电泳图像所显示的三种酶切条带的数目,可分为14个类型,而且同一省、自治区内不同地区(如新疆),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如广东)的毒株也存在着明显差异。但在某些相邻省份如广东省与海南省,92年流行毒株电泳图像完全一致。说明本法虽不如核酸序列分析精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毒株间的差异,有助于说明流行株的亲疏关系,可用于研究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
张礼壁李杰原稔郑红侯晓辉陆群方勇吉仓广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RFLP
1989-1994年中国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被引量:4
1995年
1989~1994年中国发生的脊髓灰质炎流行,疫情开始集中于华东、中南地区,后期趋于南部沿海一带。对近百份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脊灰病毒流行期间标本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发现流行主要由脊灰病毒Ⅰ型野毒株引起,未发现Ⅱ型野毒株,但1993年在新疆分离到1株Ⅲ型野毒株。Ⅰ型野毒株中共存在4个基因型病毒,其中CHNP1-R91型病毒为这几年流行中新产生的重组病毒,在VP1/2A区含有一段疫苗株序列,另一段野毒株序列很可能来自CHNP1-JX89型病毒。这两个基因型病毒分布在全国大部份地区。病毒核酸的亲缘关系研究还证明,92~94年流行在南方沿海一带的脊髓灰质炎,主要由91年产生的重组病毒引起。此研究揭示了各地区、各基因型病毒与疫情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及传播模式。
郑渡平张礼璧侯晓辉朱宏Mac OttenDavid R KilpatnckMark PallanschOlen M Kew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PCR-RFLP法在鉴别脊髓灰质炎野毒和疫苗株的应用被引量:2
1994年
PCR-RFLP法在鉴别脊髓灰质炎野毒和疫苗株的应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100052)张礼璧,李杰,原稔,郑红,侯晓辉,陆群,方勇BALANANT[1]设计了用一对引物扩增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基因VP1片段中的约480个核苷酸片段,...
张礼璧李杰原稔郑红侯晓辉陆群方勇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疫苗株RFLP
全文增补中
中国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基因变异的分析被引量:20
1996年
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分离的32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在WP1编码区,经PCR-RFLP方法鉴定,并经核酸测序进一步证实为疫苗株。其中5株为Ⅰ型疫苗株,16株Ⅱ型疫苗株,11株Ⅲ型疫苗株。以同样的分析方法检测这些毒株基因组的3D聚合酶编码区,发现2株Ⅰ型疫苗株在3D区的431个核苷酸序列为野毒序列,即这2株为Sabunl因型(VP1)与野毒基因型(3D)重组株;其余3株Ⅰ型疫苗株未发现基因重组,16株Ⅱ型疫苗株中11株为Sabin2基因型(VP1)与Sabin3基因型(3D)重组株,3株为Saibn2基因型(VP1)与(Sabin1+Sabin2)基因型(3D)重组株,其余2株未发现基因重组。11株Ⅲ型疫苗株中只有1株发生重组,为Sabin3基因型(VP1)与Non-Sabin基因型(3D)重组株。另外,对5'末端非编码区与神经毒力相关的关键位点(Ⅰ型的480-G和525-U,Ⅱ型的481-A及Ⅲ型的422-U)基因的检测发现,5株Ⅰ型疫苗株中,1株在位点525-U突变,碱基C置换U;3株在位点480-G突变,碱基A置换G;另1株未发现突变。16株Ⅱ型疫苗株均在位点481-A突变,碱基G置换A。
李杰张礼壁米山彻夫侯晓辉郑红方勇原稔荻原昭夫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重组点突变
中国脊髓灰质炎Ⅱ型疫苗相关分离株病毒性状的观察被引量:10
1997年
对1994年中国分离的13株脊髓灰质炎Ⅱ型疫苗相关株进行了PCR-RFLP分析,发现7株为重组病毒,毒力较疫苗株有回复。在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序列上,对于神经毒力有重要影响的第481位核苷酸发生了突变(C→G),另一个被视为重要位点的第2908位核苷酸无一发生变化,反而在第2909位核苷发生了高频率的点突变,意味着2909位点在中国Ⅱ型疫苗相关株的自然变异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根据转基因小鼠实验和温度敏感实验(Rct-marker),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神经毒力大小并不与温度敏感实验所显示的毒力特征呈正相关性。
侯晓辉张礼璧T.YoneyamaK.YoshiiH.ShimizuH.Yoshida李杰郑红方勇朱宏M.HaraAkioHagiwara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神经毒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