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金花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原位
  • 2篇细胞块
  • 2篇细针
  • 2篇细针穿刺
  • 2篇分子
  • 2篇穿刺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原位癌
  • 1篇血清
  • 1篇遗传学
  • 1篇异位妊娠
  • 1篇阴道
  • 1篇阴道超声
  • 1篇阴道超声检测
  • 1篇荧光聚合酶链...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
  • 1篇原癌基因
  • 1篇原位癌

机构

  • 8篇厦门大学

作者

  • 8篇涂金花
  • 3篇张海萍
  • 3篇方庆全
  • 3篇陈培琼
  • 2篇白冬雨
  • 2篇钟山
  • 2篇郑捷
  • 2篇张素花
  • 1篇林锦蓉
  • 1篇王艳清
  • 1篇肖方森
  • 1篇陈宏
  • 1篇丁毅
  • 1篇蔡巧玲
  • 1篇高德宏
  • 1篇高德宏
  • 1篇黄美
  • 1篇索文昊
  • 1篇苏毅明

传媒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骨髓活检组织EBER原位杂交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组织行EBV 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的影响因素,优化检测条件以期提高骨髓活检组织中EB 病毒的检出率。方法收集35 例EB 病毒相关疾病的骨髓活检标本,通过对比实验,比较不同脱钙方法、不同蛋白酶K 消化条件、不同抗体孵育温度下的骨髓活检组织行EBER 原位杂交检测的切片质量、脱片率及染色质量情况。结果脱钙以运用改良EDTA 脱钙液脱钙20~24h 后流水冲洗30min^1h 最佳;蛋白酶K 消化时间为9min 的组织切片脱片率低,杂交效果最好,阳性细胞着色深,定位准确;在37℃条件下进行抗体孵育杂交染色质量为佳。结论选取合适的脱钙方式,延长蛋白酶K 消化时间,选择最佳抗体孵育温度,可降低脱片率,显著提高骨髓活检组织行EBER 原位杂交检测的染色质量,为EBV 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郑捷方庆全涂金花
关键词:骨髓活检组织EBER原位杂交影响因素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联合检测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和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检测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ROS1)融合基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LK和ROS1融合基因联合检测试剂盒,以实时荧光PCR法对302例NSCLC标本进行ALK和ROS1融合基因的联合检测,并应用Sanger DNA测序法对其进行验证,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实时荧光PCR联合检测法检测302例NSCLC标本的成功率为100%。ALK融合基因阳性12例(4.0%),其中ALK-M1融合基因型3例,ALK-M2融合基因型3例,ALK-M3融合基因型3例,ALK-M4融合基因型1例,ALK-M6融合基因型2例。ROS1融合基因阳性12例(4.0%),其中ROS1-M7融合基因型1例,ROS1-M8融合基因型8例,ROS1-M12融合基因型1例,ROS1-M14融合基因型1例,ROS1-M3和ROS1-M8融合基因型双阳性1例。ALK融合基因和ROS1融合基因的阳性总检出率为7.9%(24/302),ALK融合基因和ROS1融合基因阴性278例。Sanger DNA测序法的检测成功率也为100%。实时荧光PCR联合检测法与Sanger DNA测序法检测的阳性率和融合基因类型完全一致。结论经Sanger DNA测序法验证,实时荧光PCR联合检测法对NSCLC组织中ALK和ROS1融合基因的检测具有等效性。在NSCLC患者筛选靶向药物时,实时荧光PCR联合检测法对样本中微量ALK和ROS1融合基因进行同时检测,可以节省时间,避免重复取样,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
白冬雨张海萍钟山索文昊高德宏丁毅涂金花
关键词:融合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MUM1/CD38双染在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8年
慢性子宫内膜炎是妇科常见疾病,是导致不孕和流产的重要原因。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情易反复,需进行诊断性刮宫术联合组织内膜病理检查方可确诊。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理诊断依据是在子宫内膜间质中发现异常浆细胞浸润。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子宫内膜组织分别进行CD38、CD138及MUM1/CD38标记,通过比较CD38和CD138免疫组化染色法与MUM1/CD38双染技术的差异。
郑捷陈培琼涂金花
关键词:慢性子宫内膜炎MUM1CD38
应用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技术诊断腮腺区肿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在诊断腮腺区肿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超声仪引导下,对285个腮腺区肿块进行细针穿刺,将穿刺标本制成细胞块,以进行病理学诊断。对非肿瘤性肿块采取保守治疗,囊肿与肿瘤性肿块采取手术治疗。对术后病理确诊为腺样囊性癌(ACC)与多形性腺瘤(PA)对应的细胞块行干细胞因子受体CD11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标本制作满意率为95.1%(271/285),诊断准确率为94.5%(256/271);诊断敏感度为87.0%(67/77),特异度为98.1%(157/160)。CD117在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2%(20/21),在PA中为20.3%(25/123),ACC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A,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腮腺区肿块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结合分子标志物检测,对腮腺区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陈宏方庆全涂金花蔡巧玲张素花
关键词:腮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块
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及患者睡眠状态调查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异位妊娠患者20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阴道超声、血清β-HCG检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纯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结果:205例异位妊娠患者中,行单纯经阴道超声检测184例,单纯经血清β-HCG检测186例,联合检测204例,联合检测异位妊娠率明显高于单纯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异位妊娠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上,联合检测显著高于单纯检测,而阴性预测值上联合检测低于单纯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203评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PSQI评分均大于5分,提示患者均存在睡眠障碍。结论:针对异位妊娠,应用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β-HCG检测的早期诊断方式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黄美涂金花林锦蓉苏毅明王艳清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检测异位妊娠
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结合分子标志物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在早期诊断甲状腺癌及鉴别滤泡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彩色超声仪引导下,对864个甲状腺结节行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学涂片后,将剩余的穿刺标本进一步制成细胞块,观察其组织结构以作出细胞病理学诊断,并对术后病理诊断为滤泡性肿瘤的78个结节对应的细胞块行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MCM2)、生长停止和DNA损伤诱导的核蛋白153 (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ed nuclear protein 153,GADD153)、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结果 细胞学涂片结合细胞块的标本满意率为94.3% (815/864)、诊断准确性为94.0%(766/815),均高于细胞学涂片组(P<0.01);细胞学涂片结合细胞块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漏诊率(假阴性率)为16.6%(41/247),低于细胞学涂片组(P<0.01);MCM2与GADD153在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滤泡性癌(均P<0.01);Ki-67在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与滤泡性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结合分子标志物检测,在早期诊断甲状腺癌及鉴别滤泡性肿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方庆全涂金花肖方森张素花
关键词: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块分子标志物
去分化脂肪肉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D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5例DL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获取预后信息。结果患者年龄29~79岁,中位64岁,男性11例,女性4例;手术标本13例,穿刺标本2例。在13例DL切除标本中,均可见肿瘤由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LT/WDL)和非脂肪性梭形细胞肉瘤组成,11例原发病例(除外2例穿刺标本)中有3例初次取材阅片时未见ALT/WDL成分,经补取材后才发现;2例复发病例未见到高分化脂肪肉瘤成分,均为非脂肪梭形细胞成分。免疫组化:15例DL去分化成分中有10例p16(+),7例MDM2(+),5例SMA(+),4例CD34(+),4例p53(+),3例CD68(+);脂肪肉瘤区域脂母细胞S-100(+);余CD117、DES、STAT6、CK、β-catenin等均为(-)。所有病例均行MDM2检测,FISH结果显示所有病例MDM2基因扩增。去分化区域可以单独或混合呈现以下形态:①纤维肉瘤样(9/15);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6/15);③纤维瘤病样(4/15);④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样(3/15);⑤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样(3/15);⑥血管外皮瘤样(1/15);⑦脑膜瘤样漩涡结构及神经样结构(1/15);⑧乳腺型肌纤维细胞瘤样(1/15);另外还可见软骨及骨分化等。随访期内2例死亡(1例3个月后复发死亡,1例12个月后脑转移死亡),余均存活。结论去分化脂肪肉瘤形态千变万化,分子遗传学MDM2基因检测至关重要;肿瘤发生部位及复发次数是肿瘤预后的关键因素,手术切除是DL主要治疗方法,放、化疗的作用仍有争议,新型靶向治疗是一个潜在治疗方向。
涂金花高德宏陈培琼张海萍钟山
关键词:脂肪肉瘤去分化分子遗传学预后
p63/calponin和CK鸡尾酒双染对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p63/calponin/CK鸡尾酒双染对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价值。方法收集乳腺切除标本中诊断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病例140例,行p63/calponin/CK鸡尾酒双染。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鸡尾酒双染切片中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成分或正常导管腺上皮胞质呈红色,导管原位癌的红色腺上皮周围有间断或连续的棕褐色肌上皮细胞,浸润性区域红色腺上皮周围无棕褐色肌上皮细胞围绕。140例中,11例患者失访,余129例均生存,无乳腺癌相关死亡;6例出现乳腺癌相关复发(BCRR),其中2例(1.4%)复发,2例(1.4%)发生远处转移,2例发现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相关复发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手术方式、肿瘤级别、ER、PR、Her-2状态无关,但与Ki-67增值指数相关。结论免疫组化p63/calponin/CK鸡尾酒抗体的应用,有助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的诊断,值得推广应用。DCIS-MI总体预后较好,很少出现BCRR,高增值指数(Ki-67≥30%)容易发生BCRR。
涂金花陈培琼白冬雨张海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