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璟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营养
  • 2篇营养支持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速康
  • 2篇外科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康复
  • 2篇康复外科
  • 2篇肠癌
  • 1篇蛋白
  • 1篇丁酸盐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蛋白
  • 1篇营养不良
  • 1篇营养风险
  • 1篇营养风险筛查
  • 1篇营养风险筛查...
  • 1篇营养评估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花超
  • 5篇陈格亮
  • 5篇刘璟
  • 5篇张静
  • 3篇温晓丽
  • 2篇郑艳
  • 2篇邱琼
  • 2篇李维

传媒

  • 2篇肿瘤代谢与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患者快速康复手术中的实践与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结肠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外科结肠直肠癌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快速康复外科组)75例和对照组(传统治疗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康复,观察组结合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术前术后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分析比较各个时段患者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术前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时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按FTS理念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
花超陈格亮郑艳温晓丽刘璟张静
关键词:结肠直肠癌肠内营养支持
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中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治疗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中,营养风险筛查2002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变化中的评估作用,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此类患者营养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根据定点连续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新人院、未经放化疗处理的围术期结直肠癌患者189例,入院24h和出院24h内均完成营养风险筛查2002.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人体物理指标测量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实验室检查,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营养治疗的应用状况,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结果比较术前行与未行营养治疗患者及相关营养指标、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完成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估,动态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适用率高达100.00%.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显示,18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92例(48.68%)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其中30例术前给予营养治疗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优于术前未接受营养治疗的62例患者.本次研究患者术后营养治疗率为100%,其中肠内营养治疗应用比例较高.入院时营养筛查评分≥3分无营养治疗患者和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3分患者在出院时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结论 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提示结直肠肿瘤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术前接受营养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术后康复有益,围术期过程中应及时合理予以营养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出院时患者营养风险有增加趋向,应重视患者出院时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
李维陈格亮花超邱琼刘璟张静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营养风险筛查2002营养治疗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现大量出血的临床常见急症,病死率约为10%,其病因主要以消化道溃疡为主,约占40%,其次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约占26%,还有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约为20%,恶性肿瘤导致的出血、胆管出血及不明原因出血等约为4%[1]。
陈格亮郑艳花超温晓丽刘璟张静
关键词:营养状况营养支持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溃疡屈氏韧带血清蛋白
HMB对社区营养不良老年人肌肉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MNA-SF评估新泾社区老年人营养状况,分析该社区老年人营养状况与肌肉减少症相关性,并观察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上海新泾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300例,通过MNA-SF将新泾社区老年人群分成营养不良组、有营养不良风险组以及营养状况正常组,使用BIA判断他们是否患有肌肉减少症。将营养不良组老年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予以HMB90天进行营养干预。结果利用BIA检测出社区老年男性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为22.6%,老年女性为12.1%,四肢肌肉组织和身高平方的比值:营养状况正常组(男性为7.6±0.62,女性为6.23±0.15)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男性为7.15±0.83,女性为5.84±0.26)及营养不良组(男性为6.42±0.54,女性为5.46±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组经过基柔(含HMB2.6g/d)干预90天后,干预组四肢肌肉组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不良的老年人更容易患肌肉减少症,HMB补充剂可以增加老年人肌肉含量,有预防肌肉减少的作用。
花超陈格亮温晓丽刘璟张静
关键词:营养不良
骨骼肌质量指数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 SMI)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7月-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外科手术的9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资料,采用人体成分测定仪测定患者术前四肢骨骼肌量,根据SMI分成两组。SMI正常组:男性≥7 kg/m^(2)、女性≥5.7 kg/m^(2);降低组:男性<7 kg/m^(2)、女性<5.7 kg/m^(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前白蛋白水平、营养风险筛查2002、内科合并症以及术后1个月内总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之间的差异。结果 94例患者中有33例存在SMI降低。术前SMI正常组的BMI和肌肉量均高于SMI降低组,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显著低于SMI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MI正常组前白蛋白均高于SMI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MI正常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SMI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MI降低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16,95%CI 1.159~19.200,P<0.05)。结论 骨骼肌减少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术前已存在骨骼肌质量指数降低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邱琼张静陈格亮花超李维刘璟谢华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营养评估术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