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液
  • 3篇血液流变
  • 3篇血液流变学
  • 2篇阳虚
  • 1篇虚证
  • 1篇血液流变学研...
  • 1篇血淤
  • 1篇血淤证
  • 1篇阳虚证
  • 1篇阴虚
  • 1篇人血
  • 1篇人血液
  • 1篇生理学
  • 1篇高凝状态
  • 1篇病理生理
  • 1篇病理生理学
  • 1篇病人
  • 1篇病人血液

机构

  • 3篇西安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刘素蓉
  • 3篇刘平安
  • 2篇刘锐
  • 2篇赵淑媛
  • 1篇杨世兴
  • 1篇王继红

传媒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中医研究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阴虚阳虚证与血液流变学研究被引量:30
1989年
本文报道了研究阴虚和阳虚证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阴虚证与阳虚证都存在有血瘀的状况,但两者所引起的物质基础与客观指标的变化不同。阴虚证主要是血浆成份增高,阳虚证主要是血球成份增高。提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检测有助于阴虚和阳虚证辨证的客观化。
刘素蓉杨世兴赵淑媛刘平安刘锐
关键词:阴虚阳虚血液流变学病理生理学
血淤证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被引量:5
1990年
本文对祖国医学的血淤证患者59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和探讨,测定结果,血淤组的全血比粘度(nb)、全血还原比粘度(nb—1/Ht)、红细胞电泳时间(EPT,s)、血球压积(Ht,%)、血小板聚集(AGG,%)均高于正常人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0.05);血沉(ESR,mm/h、血沉方程K值及血浆比粘度(np)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说明,祖国医学所论及的血淤证的实质是血液处于浓、粘、聚、凝的高凝状态,使全身或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了一系列疾病。而我们所做的血液流变学诸项检查可做为血淤证病理变化的一个客观指标,并可做为活血化淤疗法的一个评定标准。
刘素蓉刘平安赵淑媛
关键词:血淤证血液流变学高凝状态
160例阳虚病人血液流变学测定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1992年
对160例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8项检测,表明心阳虚和肾阳虚的血液粘度增高,血液处于浓、粘、聚状态,而以心阳虚为重,肾阳虚次之。得出心阳虚血粘增高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脾阳虚血液粘度降低,血液处于稀、清、淡的状态,这不仅证实了“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理论的正确,而且得出脾虚和血虚可与血粘降低等同看待。
刘素蓉王继红刘平安刘锐
关键词:阳虚血液流变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