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振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唐河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手术入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腰椎后路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并使用改良Macnab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李新振
- 关键词:不同手术入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 改良跗骨窦锁定钢板联合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AOFA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患者联合应用改良跗骨窦锁定钢板及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美国足踝学会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行传统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观察组行改良跗骨窦锁定钢板联合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比较两组跟骨高度、Gissane角、Bohler角、AOFA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跟骨高度、Gissane角、Bohler角、AOFAS评分为(42.64±1.91)mm、(113.42±6.28)°、(32.56±1.10)°、(92.08±4.59)分,对照组为(39.42±1.13)mm、(118.89±6.32)°、(28.08±2.43)°、(87.31±5.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联合应用改良跗骨窦锁定钢板及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AOFAS评分,改善足部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转归。
- 李新振
- 两种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两种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行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实验组使用单开门式椎管成形术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双开门式椎管成形术行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进行评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2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开门式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李新振
- 关键词:椎管扩大成形术临床疗效
- 骨质疏松患者在第一次骨折后发生二次骨折的风险分析以及临床发病特点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患者在第一次骨折后发生二次骨折的风险因素及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对203名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比对,锁定骨折发生的风险因素,再行Logistic回归统计来揭示发生二次骨折的发病特点锁定。结果年龄、性别、骨密度T值、CCI指数及运动协调水平为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因素,而女性、高龄、有髋部或脊柱骨折史或骨密度T值<-3.5为发生二次骨折患者的普遍临床特点。结论骨质疏松高龄或女性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概率很高,应将骨密度检查作为长期阶段检测指标,并加以必要的预防性干预。髋关节或脊柱曾发生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积极在临床层面上应对骨质疏松,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动协调训练,防止摔跌引发骨折。
- 任延辉李书宽李新振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发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