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柳
- 作品数:8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评估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fibroblasts,HEF)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取人流产胚胎皮肤、正常儿童皮肤,相同条件下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比较两组细胞镜下、超微结构以及增殖特性,异体淋巴细胞混合实验对比其抗原性。以第三代细胞复合鼠尾胶原构建三维培养,ELASA法分别测定两组三维构建培养液中IL-6,TGF-β1含量。结果:与普通成纤维细胞相比,胚胎成纤维细胞扩增后具有更好的细胞形态和功能,生长速度快,分裂指数高,几乎不刺激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在鼠尾胶原支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并且具有一定的组织强度。胎儿成纤维细胞组培养液中的TGF-β1和IL-6在各个时相上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普通成纤维细胞组。结论:胚胎成纤维细胞是组织工程皮肤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 刘柳李武德蔡国斌
- 关键词:皮肤胚胎成纤维细胞
- 重睑术后瘢痕导致外形不佳的手术修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重睑术后瘢痕所致外形不佳的修复方法。方法术前充分与患者沟通,根据原瘢痕的位置、宽度及皮肤松弛度设计新切口。彻底松解瘢痕粘连,将下缘靠近切口的眼轮匝肌与睑板前组织在新设计的重睑线位置缝合固定,以确定重睑形态,间断缝合睑板前全层组织以修复凹陷瘢痕,最后连续锁边严密对合皮肤。结果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修复重睑术后瘢痕患者583例,随访3个月到1年,549例闭眼时完全不可见瘢痕折皱线;19例手术切口平整,但仍留有宽度〈1mm瘢痕;15例有改善,但仍有宽度〉1mm的轻度凹陷性瘢痕或者仍有阶梯感。结论重睑术后瘢痕导致的不良形态值得临床重视,合理手术,妥善缝合固定可以有效修复畸形,改善外观。
- 王振军刘柳王恒
- 关键词:重睑成形术修复外科手术瘢痕
- 胚胎成纤维细胞对糖尿病溃疡成纤维细胞老化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观察人胚胎成纤维细胞( FBs)对糖尿病足FB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糖尿病创面FBs10例,分别与孕中期人胚胎皮肤FBs 3例(实验组)、正常人皮肤FBs 5例(对照组1)于transwell小室培养体系中间接共培养,并设立空白对照(对照组2)。绘制共培养体系中糖尿病足FBs生长曲线;观察共培养7 d后糖尿病足FBs形态;共培养至第4、7 d后,将各组糖尿病足FBs分离培养2 d,测量和对比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和TGF-β1含量;检测共培养第3、5、7 d,β-半乳糖苷酶( SA-β-gal )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胚胎FBs制作三维培养应用于8例糖尿病足溃疡,比较治疗前后创面愈合时间,做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糖尿病足FBs比2个对照组增殖活跃,形态更接近于正常。经胚胎FBs处理4、7 d,糖尿病足FBs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TGF-β1明显增高,相对2个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羟脯氨酸4、7 d:与对照组1相比P=0.023、P=0.007;与对照组2相比P=0.007、P=0.003;TGF-β14、7 d:与对照组1相比P=0.000、P=0.000;与对照组2相比P=0.000、P=0.000)。实验组糖尿病足FBs的SA-β-gal染色阳性率在共培养第3、5及7 d无明显变化,2个对照组则明显增高。8例临床糖尿病足溃疡应用胚胎FBs三维培养治疗后创面均愈合。结论胚胎FBs能显著促进糖尿病足FBs增殖,延缓老化表型出现,同时上调羟脯氨酸、TGF-β1的分泌,可能与促进创面愈合机制有关。
- 刘柳张雪张文涛宁淑华
- 关键词:胚胎成纤维细胞糖尿病溃疡皮肤组织工程胶原代谢
- 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治疗额肌瓣悬吊术后复发重度上睑下垂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手术失败后,利用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手术再次手术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2月-2014年12月6年间,利用该技术治疗额肌瓣悬吊术后复发上睑下垂213例共339只眼,单侧87例,双侧126例,随访1年到5年。在局部麻醉下,将睑板上缘与位于上直肌与提上睑肌之间的联合筋膜鞘缝合固定以提高上眼睑的高度。结果:其中治愈282只眼,占83.2%,改善51只眼,占15.0%。无效6只眼,占1.8%。对29只改善眼进行了术后二次调整手术,均达到治愈标准;对6只无效眼进行了调整手术,4只达到治愈标准,2只为改善,所有术后二次调整时间最短为术后5d,最长为术后6个月。结论:应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技术是一种符合生理抬眼运动的带动力的悬吊手术。CFS治疗额肌瓣悬吊术后复发上睑下垂,具备术中可调整,手术结果高度可预测的优点。
- 王振军刘柳王恒
- 关键词: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
- 传统眼袋去除术后外形不佳的修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下眼睑-颊部整体化、系统化的解剖学观念手术修复传统去除脂肪的下眼睑整形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014年9月—2017年9月,215例患者行下眼睑颊部二次修复手术。由医患双方对手术效果进行评分并统计。结果:下眼空虚松弛、泪沟显现、下眼外翻或回退等并发症被修复。不同年龄、性别和既往史的患者均对手术后外观满意。结论:基于系统化的解剖学理论,将组织在稳定的力学框架内重新分布,可较好地修复传统去除脂肪的眼袋整形术后外形不佳并发症。
- 刘柳王恒王振军
- 关键词:年轻化眶脂肪
-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小儿中重度上睑下垂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中重度小儿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功能和美容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回顾性分析了44例(58只眼)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患儿行CFS悬吊术的效果.对患儿手术前后上睑活动度(LF)、上睑缘中央到角膜反光点的距离(MRD)、重睑形状、外观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给予记录和统计学处理,从功能、美容、并发症3方面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①功能评估:本组58只患眼,欠矫2只,正矫53只,过矫3只.LF术前平均为2.5 mm,术后为6.1 mm,术前平均MRD值为0.1 mm,术后为3.8 mm.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美容效果评估:优88.64%,良6.81%,差4.54%.③并发症评估:欠矫、过矫者均给予再次修复手术,术后发生暴露性角膜炎1例,给予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安全有效,远期效果好.
- 王恒刘柳王振军
- 关键词:上睑下垂
- 北京市社区全科医生慢性创面疾病管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培训需求调查
- 2015年
-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北京市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东城区部分社区卫生站的全科医生进行慢性创面疾病知识笔试,以及慢性创面医疗服务的现状、开展动机、影响因素和教学需求的问卷调查。共调查204名医生,其中笔试考试结果55名(27.0%)医生总分成绩良好,98名(48.0%)医生达合格,有51名(25.0%)医生不合格。服务现状调查有179名(87.7%)表示开展了门诊换药,但仅36.8%可提供专科门诊服务,17.6%可进行外科清创,仅10名(4.9%)表示开展了家庭换药,2名(0.9%)开展长期随访。动机调查中所有医生(100.0%)都认为为患者排忧解难、赢得患者信任是开展慢性创面家庭治疗的动机;但医院不支持(91.7%)、为非社区医疗机构常规项目(86.8%)、潜在的医疗风险(87.3%)、工作繁忙无时间(82.8%)、诊治的知识技能不足(80.9%)等是阻碍医生开展慢性创面家庭治疗的主要因素。培训需求调查表明大部分医生需要涵盖基础知识(90.1%)、病例分析(86.8%)、操作视频(92.6%)的讲座培训;与高级职称医师相比(56.7%),中初级医师(97.1%)选择到上级医院创面专科进修的比例更高。提示,社区医疗机构开展慢性创面疾病诊治管理业务存在阻碍因素。社区全科医生对慢性创面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较低,但已认识到开展慢性创面疾病管理的必要性。应针对医生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关专科培训。
- 刘柳张雪张文涛安娜
-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慢性创面
- 含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体外构建及大鼠移植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 利用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alsts,MEFs)三维培养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培养MEFs和普通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复合鼠尾胶原形成三维构建,ELASA法测定其分泌功能.制作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按移植物不同分为3组:MEFs组(实验组)、FBs组(对照组1)和空白胶原组(对照组2).观察愈合时间并计算愈合面积比率,定期取创面组织行CD31、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并以Hoechst33342荧光标记MEFs,示踪其转归.结果 与FBs组相比,MEFs组的IL-6分泌更加旺盛,而TGF-β1分泌量少(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快(P<0.05),微血管密度高(P<0.05),创面中FBs排列有序,移植的MEFs随时间减少.结论 MEFs三维构建可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胚胎细胞对创面愈合的诱导有关.
- 刘柳李武德蔡国斌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伤口愈合皮肤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