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东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邻水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电针
  • 3篇硬膜
  • 3篇硬膜外
  • 3篇镇痛
  • 3篇潜伏期
  • 3篇麻醉
  • 3篇分娩
  • 2篇电针镇痛
  • 2篇手术
  • 2篇老年
  • 2篇分娩产妇
  • 2篇分娩镇痛
  • 2篇产妇
  • 1篇单肺
  • 1篇单肺通气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硬膜外分娩
  • 1篇硬膜外分娩镇...
  • 1篇硬膜外镇痛

机构

  • 8篇邻水县人民医...
  • 3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朱晓东
  • 5篇李茂军

传媒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益寿宝典
  • 1篇麻醉安全与质...
  • 1篇幸福生活指南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老年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与护理
2022年
目的:讨论老年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与护理效果。 方法:针对 100 名老年宫颈癌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 50 名病人。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实施优质护理的同时,予以 DVT 防治措施。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 1d 的凝血功能指标、DVT出现率、护理前后的 SAS、SDS 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出现率。 结果:研究组术前 1d,PT、APTT、FIB、TT 和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TG 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 1d,研究组FIB、D-二聚体、TG 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PT、APTT、TT 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 DVT 和其他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和对照组比较发现,研究组 SAS 评分、SDS 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宫颈癌患者采用 DVT 防治措施和优质护理,能够在术后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莫平碧朱晓东
关键词:老年宫颈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
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内收肌筋膜炎
2021年
分娩后神经肌肉并发症有可能与分娩或产妇自身原因有关,术后应定期评估神经功能状态,鼓励患者变换体位并及时做相关检查,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功能、红外热像图、影像学等检查,协助明确损伤部位,并辨别是产科原因还是麻醉导致的损伤,同时应多学科协作、共同处理。
李茂军未彬秀邓秋霞刘欣朱晓东
关键词:产科原因神经传导功能肌筋膜炎红外热像图
老年人微创手术麻醉并发症临床分析
2022年
目的:讨论老年人微创手术麻醉方式对并发症出现率的影响。 方法:针对 80 名接受微创手术的老年病人病人研究,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 40 名病人。 对照组实施全麻醉,研究组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麻醉起作用时间、镇痛时间、麻醉效果、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状况以及并发症出现率。 结果:研究组麻醉起作用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时间长于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研究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并发症出现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全麻醉相比,对接受微创手术的老年病人进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在达到更好麻醉效果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出现率。
朱晓东莫平碧
关键词:微创手术麻醉并发症
电针复合TCI靶控输注在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安全性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电针复合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在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拟行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切除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及TCI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深度,试验组30例则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辅助电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时间、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T_(Ⅰ))、插管前即刻(T_(Ⅱ))、插管后1 min(T_(Ⅲ))、切皮即刻(T_(Ⅳ))、去骨时(T_(Ⅴ))、拔管即刻(T_(Ⅵ))时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心率(HR)、BIS值;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于麻醉诱导前(T_(0))、手术开始2 h(T_(1))、术后1天(T_(2))、术后3天(T_(3))时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IL-1β、IL-6、IL-10、TNF-α浓度。结果试验组手术用时、麻醉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异丙酚、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_(Ⅱ)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T_(Ⅱ)时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_(Ⅲ)、T_(Ⅵ)时对照组MAP、HR明显高于T_(Ⅰ)时,而试验组MAP、HR与T_(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天、3天试验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_(1)、T_(2)、T_(3)时试验组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电针复合TCI靶控输注麻醉方案可有效提升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李茂军邓秋霞朱晓东彭化文未彬秀唐大平王键
关键词:TCI靶控输注
潜伏期电针镇痛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作用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探讨潜伏期电针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疗效、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为临床分娩镇痛提供参考。方法: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37例、假电针组36例、硬膜外阻滞组31例。电针组于宫口开至1 cm时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刺激双侧合谷、三阴交穴行电针镇痛直至活跃期开始(宫口3 cm);假电针组同电针组,但为假针刺激;硬膜外阻滞组无电针干预。各组均于宫口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及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相疼痛情况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及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用量;于电针刺激1 h(T1)、电针刺激2 h(T2)、硬膜外阻滞即刻(T3)、宫口开全时(T6)抽取产妇静脉血检测β-内啡肽(β-EP)含量,记录缩宫素使用时间、出血量、新生儿状态等。结果:各组产妇电针刺激即刻(T0)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组T1-T6各时间点与假电针组、硬膜外阻滞组相比VAS明显降低(P<0.05)。各组产妇缩宫素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电针组和硬膜外阻滞组产时及产后24 h出血量多于电针组(P<0.05)。各组产妇T3、T6时血清β-EP含量较T1、T2时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T1-T3、T6时β-EP含量均高于假电针组和硬膜外阻滞组(P<0.05)。电针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假电针组和硬膜外阻滞组(P<0.05)。各组新生儿羊水浑浊率、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电针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可增加产妇血清β-EP含量,并可加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疗效,减少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用量,减少产时产后出血,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潜伏期电针镇痛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可用于全产程镇痛。
李茂军王键未彬秀邓秋霞朱晓东张英
关键词:潜伏期电针硬膜外分娩镇痛内啡肽
日间手术麻醉实施方案的优化策略
2023年
伴随着国内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普惠程度的提高,使得国内的非住院手术患者在国内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经过相关研究和调查之后可以发现,在欧美部分发达国家当中,大约 40% 到 50% 的手术都是在日间手术中心完成的,而日间手术麻醉实施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足够有效,对于日间手术治疗、患者生命安全和临床手术治疗效果都会形成比较大的影响。而且,从广大日间手术中心患者的角度来说,患者对于手术麻醉方案要求、对于临床手术治疗的要求都在不断提升。因此,本文重点针对日间手术麻醉实施方案的优化工作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有望促进手术麻醉效果提升和临床治疗效果提升。
朱晓东
关键词:手术麻醉麻醉方案麻醉效果
潜伏期电针镇痛对分娩产妇应激及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潜伏期电针镇痛对产妇应激激素及对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初产妇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电针+硬膜外阻滞)n1=37;B组(假电针+硬膜外阻滞)n2=36;C组(单纯硬膜外阻滞)n3=31。A组于宫口开至1 cm时用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刺激合谷、三阴交穴针刺镇痛直至活跃期开始(宫口3 cm);B组同A组,但为假针刺激;C组无电针干预,三组均于宫口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并自控硬膜外镇痛。记录电针即刻(T0)、电针后1 h(T1)、电针后2 h(T2)、硬膜外阻滞即刻(T3)、硬膜外阻滞后1 h(T4)、硬膜外阻滞后2 h(T5)、宫口开全时(T6)视觉模拟评分(VAS),于T1-T3、T6抽取产妇静脉血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浓度,记录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和总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结果(1)三组T0 VAS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间VAS比较:A组T1-T6各时间点与B组、C组相比VA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VAS比较:A组T1-T6各时间点VAS显著低于T0,有统计学差异(P<0.05),B、C两组T4-T6 VAS较T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药物用量比较:B组、C组镇痛泵有效按压和总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均较A组产妇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CTH、COR浓度比较:三组T2、T3、T6 ACTH、COR浓度较T1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产程进展其浓度逐渐增加,但A组T2、T3、T6较B、C两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潜伏期电针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抑制产妇应激反应,增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疗效,减少硬膜外阻滞药物用量,两者联合使用可安全用于全产程镇痛,使潜伏期和活跃期产妇镇痛能形成有效衔接。
李茂军未彬秀邓秋霞刘欣朱晓东张英
关键词:潜伏期电针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
电针超前镇痛对分娩产妇应激反应及硬膜外镇痛疗效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产程潜伏期电针干预对产妇应激激素水平及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4例阴道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31例、假电针组36例和电针组37例。电针组于宫口开至1 cm时予电针刺激双侧合谷、三阴交直至活跃期开始(宫口开至3 cm时);假电针组仅轻刺不通电。各组均于宫口开至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及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记录电针刺激即刻、电针刺激1 h、电针刺激2 h、硬膜外阻滞即刻、硬膜外阻滞1 h、硬膜外阻滞2 h、宫口开全时各组产妇的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及PCEA使用情况;于电针刺激1 h、电针刺激2 h、硬膜外阻滞即刻、宫口开全时采用ELISA法检测产妇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含量。结果:各组产妇电针刺激即刻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硬膜外阻滞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除电针刺激即刻外,其余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电针刺激即刻比较,电针组各时点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硬膜外阻滞组、假电针组硬膜外阻滞1 h、硬膜外阻滞2 h、宫口开全时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电针刺激1 h比较,各组电针刺激2 h、硬膜外阻滞即刻、宫口开全时血清ACTH、COR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随产程进展其含量逐渐增加。与硬膜外阻滞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电针刺激2 h、硬膜外阻滞即刻、宫口开全时血清ACTH、COR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硬膜外阻滞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用量及PCEA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潜伏期电针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阴道分娩产妇疼痛,抑制产妇应激反应,加强硬膜外阻滞分娩疗效,减少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用量,两者联合使用可安全用于全产程镇痛。
李茂军未彬秀邓秋霞刘欣朱晓东张英
关键词:潜伏期电针超前镇痛硬膜外镇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