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改良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9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方药组33例口服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牵引组33例使用改良牵引法治疗;研究组33例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改良牵引法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临床疗效等。结果3组治疗后10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减轻优于方药组和牵引组(P<0.05),且牵引组疼痛减轻优于方药组(P<0.05),3组治疗后10 d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3周VAS评分、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减轻、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明显优于方药组和牵引组(P<0.05);3组治疗3周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9%。结论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改良牵引法治疗效果良好,在治疗前期不仅明显减轻患者主观疼痛,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单纯方药或牵引治疗,体现了中医药综合疗法的优越性。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配合红外线对轻,中度膝关节风寒湿痹的痛痹症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6-8月在我院骨伤科普通门诊及冬病夏治门诊就诊的160例膝关节风寒湿痹的痛痹症型患者进行回访,获得完全符合标准(同时西医诊断符合膝骨性关节炎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1~3级)的有效病例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疗程均为40天,采录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当年三九天时间节点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组组内治疗后以及三九天时间节点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差异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WOMAC评分在治疗后节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九天节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中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三九天测定治疗组相关血清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照射对轻,中度膝关节风寒湿痹的痛痹证型疗效较好,尤其表现在三九天,优于西药对照组。对于沉病宿根,起到起沉疴,疗宿疾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