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 作品数:14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健康教育对倒班女性工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倒班女性工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某工厂倒班制女性工人102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女工睡眠质量并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调查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变化。结果 102名倒班女性工人的PSQI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睡眠障碍检出率为82.35%;其中,轻度睡眠障碍为38.24%,中度睡眠障碍为36.27%,重度睡眠障碍为7.84%。健康教育后,女工的PSQI评分分别为:睡眠质量(1.32±0.61)分,入睡时间(1.01±0.66)分,睡眠时间(1.12±0.54)分,睡眠障碍(1.06±0.15)分,睡眠效率(0.65±0.14)分,日间功能障碍(1.21±0.74)分,催眠药物(0.21±0.07)分及总评分(6.58±0.74)分,均较教育前明显下降(P<0.05),睡眠障碍率(55.88%)及严重程度均低于教育前(P<0.05)。结论倒班女性工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女工的睡眠障碍。
- 王慧静朱冬妮张海燕
- 关键词:倒班女性睡眠质量健康教育
- 高血压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患者所采用的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37例,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高血压患者和常模的比较,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SCL-90总分及五个因子(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1=4. 377,P1<0. 05;t2=2. 429,P2<0. 05;t3=3. 627,P3<0. 05;t4=3. 380,P4<0. 05;t5=2. 263,P5<0. 05),应对方式中面对因子显著高于常模(t=6. 545,P<0. 05)、回避因子显著低于常模(t=-3. 246,P<0. 05)、屈服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对因子与除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及总分呈负相关(P<0. 05);回避因子与除敌对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及总分呈负相关(P<0. 05);屈服因子与除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外的其他因子与总分呈正相关(P<0. 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常人;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屈服应对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有消极作用。
- 李静史伟勋张海燕王静乔楠
-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健康
- SP-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噻托溴铵后的临床表达水平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针对SP-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噻托溴铵后的临床表达水平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噻托溴铵吸入治疗,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治疗前后的SP-D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针对治疗后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P-D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11.67%,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实施吸入噻托溴铵治疗,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患者的SP-D指标有显著的改善.
- 支学军苏菁张海燕刘建华
- 关键词:S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噻托溴铵
- 不同抗凝药物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不同抗凝药物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NVAF患者700例,按口服抗栓药物不同分为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前者分为达比加群亚组、华法林亚组,后者分为拜阿司匹灵亚组和硫酸氢氯吡格雷亚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统计患者的CHA2DS2-VASc、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随访是否发展为VD及严重出血情况。结果:700例患者中共出现VD 59例(8.43%),其中抗凝组9例(1.29%),抗血小板组50例(7.14%),抗血小板组中VD的比例高于抗凝组(P<0.05)。拜阿司匹灵亚组的VD比例显著高于华法林亚组和达比加群亚组(P<0.0083),华法林亚组和达比加群亚组的VD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TIA发作史、慢性肾病的患者发生VD的比例较高(P<0.01)。VD患者的年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显著高于无VD患者(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药物、年龄、慢性肾病、HAS-BLED评分、CHA2DS2-VASc评分是发生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VAF患者中,抗凝药物对VD的疗效强于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和达比加群在防治VD方面无差异。年龄越大,合并慢性肾病、HAS-BLED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越高,越易发展为VD。
- 贺宏梅孙健王欢欢马书静张海燕邹玉安翟秀珍薛茜
-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血管性痴呆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同抗凝药物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血管性痴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6例(病例组)。对照组为未患血管性痴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2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教育水平、吸烟等一般情况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心绞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梗死、血脂异常等疾病史和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肥胖发生率及教育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吸烟和华法林使用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较使用华法林者下降(OR=0.480,95%CI:0.244~0.944)。糖尿病(OR=2.117,95%CI:1.080~4.149)、高血压(OR=2.224,95%CI:1.109~4.461)、吸烟(OR=2.269,95%CI:1.148~4.488)、血脂异常(OR=2.045,95%CI:1.037~4.032)、有心绞痛病史(OR=2.336,95%CI:1.165~4.682)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与华法林相比,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管性痴呆的保护因素,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心绞痛病史则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
- 贺宏梅孙健王欢欢马书静张海燕邹玉安薛茜宋爱霞
- 关键词:心房颤动利伐沙班
-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米氮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米氮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门诊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学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米氮平治疗,试验组在米氮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患者健康问卷(PHQ-15)、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变化。结果对照组随访丢失6例,因担心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丢失2例,试验组随访丢失2例。治疗8周后,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Q-15、5-HT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AS、MTL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米氮平治疗方案优于单用米氮平治疗,不仅能改善多种躯体不适症状,而且能更好地改善胃肠动力学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洪艳郝秀轻李多卞睿张玉平杨晓静张海燕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米氮平认知行为干预
- UBQLN-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泛素-1(UBQLN-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住院行直肠癌手术患者90例,留取直肠癌灶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UBQLN-1 mRNA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UBQLN-1蛋白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所纳入的患者进行生存期随访,应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应用多因素预后分析UBQLN-1蛋白的表达与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直肠癌组织中UBQLN-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癌组织中UBQLN-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状态患者直肠癌组织UBQLN-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QLN-1阳性表达的直肠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HR=1.246)、淋巴结转移(HR=2.538)、肝转移(HR=2.256)及UBQLN-1表达(HR=5.82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UBQLN-1高表达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同时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可作为直肠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指标。
- 孙光源武雪亮薛军张海燕马海燕刘晓宁韩磊屈明
- 关键词:直肠癌预后
- NSCLC组织中Ape1/Ref-1及microRNA-21表达与预后关系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1/Ref-1)及微小RNA-21(microRNA-21)表达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本院78例晚期NSCLC化疗患者组织及癌旁组织,均接受NSCLC标准一线化疗方案。比较Ape1/Ref-1、microRNA-21的表达水平,根据化疗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比较癌灶组织与癌旁组织、有效组与无效组Ape1/Ref-1、microRNA-21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化疗疗效与癌灶组织Ape1/Ref-1、microRNA-2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期(OS)与癌灶组织Ape1/Ref-1、microRNA-21表达的相关性,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癌灶组织Ape1/Ref-1高表达率及microRNA-21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有效组癌灶组织Ape1/Ref-1、microRNA-21高表达率均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疗效与癌灶组织Ape1/Ref-1、microRNA-21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Ape1/Ref-1、microRNA-21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均高于高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灶组织Ape1/Ref-1、microRNA-21表达是NSCL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NSCLC癌灶组织中Ape1/Ref-1、microRNA-21的表达与化疗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 张海燕冯平张洪艳杨雅婷路云涛
- 关键词:微小RNA-21
- 磁共振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漏原因及内科护理被引量:5
- 2021年
- 本文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护理问题。36例造影剂外漏患者为实验组,30例非造影剂外漏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中,年龄≤10岁或≥65岁患者、患有血管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患者、穿刺静脉、注射速度快、注射渗透压高时,造影剂外漏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患者疾病、注射静脉、注射速度、高渗透压为造影剂外漏的显著影响因素。此外,头皮针外漏程度高于密闭式留置针(P<0.05)。遵守静脉穿刺流程,准确选择穿刺静脉,高压注射器使用得当,可有效降低造影剂外漏发生。
- 张海燕程怡杨佳敏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护理造影剂外漏
- 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急性加重期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 syndrome,ACOS)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8例老年ACOS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后3个月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ACOS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的独立因素。结果138例患者入院后3个月内共有16例患者因ACOS死亡,病死率为11.6%,归为死亡组,其余122例患者归为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呼吸衰竭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血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乳酸、D-二聚体、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均P<0.05),体质指数、白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乳酸和D-二聚体水平均为老年ACOS急性加重期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ACOS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差,多重耐药菌感染、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乳酸和D-二聚体水平均是导致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杨雅婷刘菁菁张洁马丽张海燕赵建清
- 关键词:急性加重期老年